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與往事告别迎接新的一天

與往事告别迎接新的一天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15 16:09:12

2021年7月的一天,楊嘉怡(Jiayi Larissa De Lima Yang)坐在前往實踐地的火車上。綠皮車咣當咣當響,車内人聲嘈雜,而她斜倚在自己床鋪的一角,正在起草一個有關巴西駐華大使來清華大學參加“水木之窗·對話大使”活動的英文郵件。

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巴西駐華大使保羅·瓦萊(Paulo Estivallet de Mesquita)受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邀請來到清華,經過學校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聯系溝通,他同意參加“水木之窗·對話大使”活動。而作為該活動負責人的楊嘉怡,一定要抓住這次機會,辦好這場疫情之下的文化交流活動。她要利用中途休息時間,趕緊編輯好郵件發出去。

與往事告别迎接新的一天(走出小世界迎接)1

楊嘉怡

突破眼前的“小世界”

2020年,來自巴西的楊嘉怡踏入清華園。她的父親是華僑,母親是巴西人。10歲時,由于父親工作變動,她跟随父親來到中國,在一所公立學校上四年級。在中國上學期間,她也時常回到巴西,與那邊的親戚朋友們團聚。獨特的成長經曆,使她行走在兩種文化之間,也讓她逐漸意識到,由于文化的差異,兩個國家的人民會彼此産生一些偏見或誤會。“我和一些巴西的朋友們聊起中國時,他們對于中國的了解僅僅局限于中國功夫、中國的扇子還有大熊貓,但其實中國還有很多有趣的文化。而中國的同學對巴西也不是很了解。我希望能夠多一些文化交流的機會,增進我們彼此的了解。”

因此,一上大學,楊嘉怡就加入了清華大學學生對外交流協會。“我當時搜集了很多資料,認為對外交流協會是清華園裡做中外交流活動最好的一個社團,所以我沒有絲毫猶豫就報名了。”整個大一,楊嘉怡一直和協會的同學們一起探尋疫情下對外文化交流活動的新嘗試。“水木之窗·對話大使”活動由清華大學國際處國際學生學者中心主辦、清華大學學生對外交流協會協辦,定期邀請各國駐華大使到清華大學訪問交流。但因疫情影響,活動停滞了許久。為了将“水木之窗·對話大使”活動繼續下去,楊嘉怡聯系了意大利、英國等國家的駐華大使,但由于種種原因,活動一直沒有舉辦成功。“被拒絕了好幾次,當時很失落,可是如果因為疫情就停止文化交流活動,則是一件更遺憾的事。”

2021年7月27日,巴西駐華大使保羅·瓦萊如約做客“水木之窗·對話大使”活動,向現場的同學介紹巴西的政治經濟概況,以及巴西濃厚而多元的文化,同學們反響熱烈。楊嘉怡作為接待人員,與大使進行了面對面交流。

“我認為,這些文化交流活動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開拓同學們的視野。我們每天接觸到的信息大多是來自官方的、單方面的内容,這時候就需要從非官方的、平民的視角進行一些交流,讓大家對這個世界的多樣性有更深入的認識。”楊嘉怡說,“這些其實對人的未來發展很重要,你會知道不要局限于眼前一個小小的世界。你的夢想可以更大,你的舞台可以更寬廣。”

與往事告别迎接新的一天(走出小世界迎接)2

同學們體驗巴西傳統皮納塔活動

為文化交流創造更多可能

2021年10月,楊嘉怡參加了拉美和加勒比大使荟清華的活動。她接待的嘉賓是一位來自加勒比國家的公參。她對楊嘉怡說:“你的接待工作做得很好。作為一名國際學生,能夠參與組織這類文化交流活動,把自己國家的文化發揚傳播出去,我為你感到驕傲。”楊嘉怡非常感動,雖然與這位公參隻有一面之緣,但僅幾句話的交流,就讓她感受到了兩位緻力于文化交流的女性之間産生的共鳴。

“我在巴西度過了童年時光,又在中國接受了十幾年的教育,因此做文化交流活動,我自身是有一些優勢和經驗的。而且我非常喜歡文化交流。隻有讓文化走出去,讓更多人了解到,才能有更多的可能性。”

大二時,楊嘉怡參加了清華大學學生全球治理與國際組織發展協會舉辦的“語言角”活動。她作為主講人站在台上,為同學們分享巴西的地理、經濟、美食、體育、文化等内容,還帶着大家欣賞巴西舞蹈。有同學問在舞蹈中不同的頭飾是否代表不同的意義,楊嘉怡回答道:“男生一般會戴草帽,這個是受葡萄牙風俗的影響。未出嫁的女性戴的是白色花環,已婚女性戴的是插有羽毛的印第安帽子。”在南美,人們過生日時一般會舉辦一個傳統活動,名叫piñata(皮納塔),就是用紙闆做一隻木馬,裡面裝滿糖果,然後把木馬挂起來,讓小孩子蒙上眼睛用棍子去敲打木馬,每人輪流打幾下,直到木馬破了,糖果嘩啦啦地撒下來,孩子們會撲過去搶糖吃。在楊嘉怡的建議下,協會也特意為同學們準備了一隻木馬,讓大家一起體驗敲木馬、搶糖果的樂趣。

在分享巴西文化的同時,傾聽者的反饋往往也非常有趣。楊嘉怡經常會被問到“你的母語是巴西語嗎”“印象中巴西人膚色偏黑,為什麼你不是黑色皮膚”“巴西是發達國家嗎”,面對這些問題,她會一一作答:“巴西的官方語言是葡萄牙語,不存在巴西語。”“巴西人的膚色是很多樣的,有白色、黑色、咖啡色、小麥色等,而且比例分布也比較平均。”“巴西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GDP不是很高,但在發展中國家的行列中也不算很低,是一個還不錯的水平。”

“看到大家增進彼此的了解,一些以往的偏見和誤解被消除,我會覺得很開心。”楊嘉怡說。“不同國家在文化上的理解與認同,也有助于促進政治經濟的發展。比如有同學想去巴西創業,如果他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就會為兩國經貿合作與發展帶來更多可能。”

與往事告别迎接新的一天(走出小世界迎接)3

楊嘉怡在清華大學接待出席活動的巴西駐華大使

小個體站在大時代

從10歲來到中國,到今年20歲,楊嘉怡已經在中國學習成長了整整10年。每到寒暑假,她也會回到巴西,和巴西的親戚朋友分享她在中國的所見所聞。

“這10年裡,我感受到中國的變化是非常大的。”楊嘉怡父親的老家在溫州,在她來到中國的第一個清明節,父親帶着她回到溫州祭祖。“我記得當時那個山路特别陡,斜坡很難上去。而且那邊總是臭烘烘的,像地溝的味道,感覺和巴西的農村一樣。”然而幾年過後,當楊嘉怡再回溫州看望婆婆時,發現溫州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街道變得幹淨許多,城鎮建設的腳步很快。“感覺溫州已經建設得很好了,但是巴西的農村依然是老樣子。”

高二那年暑假,楊嘉怡來到雲南紅河州元陽縣支教,為一至五年級的小朋友講授地理和英文。一直在上海生活的她第一次感覺到,在飛速發展的中國,貧困問題依然突出。但在調研過程中,她也了解到中國政府對扶貧事業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在當地,政府會幫助村民們開發旅遊農家樂一體化項目,幫助他們構建一個良好的生态系統,讓他們有能力自己賺錢。“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覺得中國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

在清華,楊嘉怡選擇了法律專業。“我認為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法律建設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對法律作出調整,如何讓法律發揮作用,以促進兩個國家之間的貿易發展,以及一個國家内部的發展,這些都是我很感興趣的話題。”楊嘉怡希望,未來能夠在中巴的跨國貿易企業中擔任類似法務等職位,解決一些外貿中的法律問題。

當下國際形勢風雲變幻,新冠肺炎疫情仍然肆虐,未來變得不太明朗,楊嘉怡因此有些迷茫。在一些經濟分析課程上,楊嘉怡也了解到疫情給中國經濟帶來的沖擊。“作為一名非常喜歡中國、且受中國文化很深影響的外籍學生,我非常希望中國能夠挺過難關,今後發展得越來越好。我希望中國在國際上能夠擁有更強的話語權,能夠為我們持續提供一個更加和平友好的文化環境。”

即使有危機和挑戰,時代的列車仍滾滾向前,正如楊嘉怡的人生一樣。她将繼續行駛在中國和巴西文化交接的軌道上,為促進兩種文化的溝通交流做出自己的努力。最近,她參與了一款軟件的開發項目,目的是幫助巴西的同學學習中文,方便他們來到中國學習生活。“隻要有機會,我一定會将文化交流繼續下去。我相信,我們能夠理解彼此。作為青年,我們應該走出個人的小世界,更積極主動地走向更大的世界。”(作者 張佳雯 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外文系在讀本科生。文中圖片均由楊嘉怡提供)

來源:《神州學人》(2022年第8期)

作者:張佳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