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寫給現代的爸爸、媽媽和孩子們的《千字文》解析。
我給自己的目标是,準确解釋每句話含義的同時,又能讓《千字文》的讀者們,欣賞到這篇文章的優美與精妙之處。
希望屏幕前的您會喜歡。
我們先來普及下背景知識:
千字文這篇文章誕生于梁武帝時期(502年-549年)。
也許很多人會認為南北朝是個優美的年代,大家都在名士風流,流觞曲水,飲酒清談。
其實恰恰相反,那幾百年是動亂而絕望的年代。
除了南北兩方不停地征戰,朝堂上還時不時地上演一場場的政變與叛亂。
百姓朝不保夕,人人自危。
很多人都放棄了現世的追求,而尋求精神的寄托。
南京的烏衣巷
在這樣的背景下,有那麼一天,
心血來潮的梁武帝,想讓自己的孩子們學習認字和寫字。
于是他先讓大臣殷鐵石從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寫了1000個不重複的字。
接着又讓散騎常侍(也就是皇帝的顧問)周興嗣,用這不重複的1000個字來寫出一篇作品來。
限定1000個字,這可是極難的創作。
這有多難呢?
一般詩詞、骈文之類的韻文創作,會有三個層面的考慮:
第一個層次,是形式上的。會限制平仄、字數、押韻這些,一些地方還會要求對仗;
一般來說,大部分受過教育的人,隻要幾天的訓練就能寫出打油詩一般的詩詞和骈文;
目前看網上95%的詩詞和對聯作品,還處在這個階段。
第二個層次,是内容上的,要看遣詞用字是否恰當,用典是否考究;還要看謀篇布局和邏輯,要有完整的起承轉合。并在形式的限定下,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内容。
這個完全一方面靠積累,一方面依賴訓練。
古代有環境的情況下,正常人也得有幾個月的練習才能順利寫出一般水平的作品來(天才和香菱這種拼命的不考慮在内)。
現代人沒個幾年的練習,估計是很難做好的。現在互聯網上各種用《史記》文體來紀事,單就文字上,離這個階段的要求還差得遠。
第三個層次,就有點玄學了,就是立意和格調要高,道人所不能道。
這個就要靠各種讀書和學習了,很多人科舉考了一輩子都不過,就是達不到這個層次的緣故。
我們可以參考下唐朝的科舉。詩賦考試限制五言六韻十二句(隻限制平仄、字數、押韻),
“大曆十才子”中的錢起,他那個在考場上寫下的著名的《湘靈鼓瑟》就是這樣: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湘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湊出五言六韻十二句,這是Lv1,
用典正确,同時用優美的語言表達出蕭瑟的風格,這是Lv2,
“曲中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在一片蕭瑟中留了個白,流淌出延綿不絕的意味,這樣的神來之筆就是Lv3的水準。
而《千字文》在前面的基礎上還加上了:限制用字,而且是1000個字!
且不說押韻、寫出彩這些事情,
單單是“1000個不重複用字”,光是記憶和檢索,對頭腦都是極大的挑戰。
我們甚至可以說,這篇文章的創作難度,比唐朝科舉考的詩賦,還至少要難上兩個級别。
所以各個朝代狀元都有一大把,
可1500年過去了,
還沒有能與這篇文章匹敵的同類型作品。
宋徽宗瘦金體《千字文》
更離譜的是,我們的周興嗣,居然一晚上就把這篇文章做了出來。
隻是做出這樣的文章也是要付出代價的。
由于勞神過度,周興嗣一夜鬓發皆白。
《千字文》,梁周興嗣編次,而有王右軍書者。人皆不曉。
其始乃梁武教諸王書,令殷鐵石于大王書中拓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紙,雜碎無序。武帝召興嗣,謂曰:“卿有才思,為我韻之。”興嗣一夕編綴進上,鬓發皆白,而賞賜甚厚。
——唐·李綽《尚書故實》
也許是冥冥中的天意,恰恰在這樣的紛亂年代,
卻有這樣的文章橫空出世。
用中國曆史上最高超的文筆與最優美的語言,總結出了傳統文化中最基礎的部分。
這一千字百科全書式的内容,仿佛在昭告天下:
我們的思想、行為都遵循着共同的準則。
因為我們都是天下之人,都流淌着華夏的血脈。
而再過短短的幾十年,漢末以來幾百年的動亂即将結束,
随之而來的,則是最為燦爛的隋唐大一統盛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