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上》,大緻意思是一個人一定是先不尊重自己(做自取其辱的事情),然後别人才會去侮辱他。
孟子不愧是亞聖,他總是能一針見血地指出許多困惑人心的問題。古往今來,的确有許多人至死都搞不懂,為什麼别人會不尊重自己。有的人是承受不了别人的尊重,别人稍微對他好些,就得意忘形,反倒做出傷害别人的事來;有些人看似一直受人尊重,但是一旦他手中的權力不再,立即就被人冷落,甚至被人落井下石……所有這些看似複雜的問題,都可以歸集成一個問題,那就是人應該自省,也就是說,人應該學會認識自己。
大多數時候,人們能很容易就可發現别人的不足之處,對别人的不當行為一目了然,在看到令自己很生氣或者很鄙視的事情時,往往會忍不住地指摘幾句,甚至會破口大罵,做出侮辱人的言行來。
我們能夠了解我們為何會做出侮辱人的言行,也就能夠理解别人為什麼會對我們做出類似的行為了。因此,當我們覺得招緻别人的侮辱,在覺得在生氣的同時,也的确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有什麼不當的地方了。
一個尊重自己的人,通常來講,表現在這個人能時時處處做到:自尊、自愛、自信、自省、自強。因此,當我們覺得受到别人的侮辱時,我們就應該首先思考一下,過往的言行是否有不妥當的地方。
在《孟子.離婁下》中,孟子談到了他非常著名的“三自反”,孟子曰:“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橫逆,則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無禮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禮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則與禽獸奚擇哉?于禽獸又何難焉?’”
意思非常清楚,别人待我不好,我該先問問自己是否有不仁無禮之處,如果覺得自己沒做錯,但是那個人還是如此蠻橫無禮地對待我,我該接着反思,是否我為人不夠忠誠?如果自認為為人忠誠了,但那個人還是蠻橫無禮,這時候,君子就可以說他不過是個無知妄為的人,這種人跟禽獸差不多,君子又怎麼會同他計較呢?
從孟子前後談人為什麼會招緻侮辱與如何正确地對待侮辱的問題,人們可以發現,孟子在這個問題上分析得非常的明白與透徹。歸納起來,大概就是,自己有做得不對的地方,被别人發現了,因此招緻了别人的蠻橫無禮的對待,也就是“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但有時,可能錯不在我們自己,如何判定呢?要反複地對自己的言行進行深刻地反思,看自己究竟有沒有做不對的地方,如果真的沒有,那就可以坦蕩地面對别人的不公對待了。
可能做起來很難,但至少,我們可以先從尊重他人與尊重自己開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