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知了爬蚱怎麼出現的

知了爬蚱怎麼出現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13 22:36:23

前幾天,老蔣寫了一篇“給娃捉隻有趣的昆蟲吧,讓他們在戶外課堂裡學到更多大自然的奧秘”的文章,引發不少小夥伴回憶起童年的玩蟲經曆。那些動聽的昆蟲鳴叫聲曆曆在耳,快樂的田間地頭“鬥蟲”場面仿佛又再現。

知了爬蚱怎麼出現的(童年裡的玩蟲記憶1)1

如今城市裡的孩子對這些已經陌生了,趁着放暑假,不妨帶孩子去郊外玩耍時,捉幾隻有趣的昆蟲,讓他們對大自然的昆蟲世界有更多的了解,相信這些可愛的小精靈一定會帶給孩子們很多的樂趣。近期老蔣會介紹一組适合兒童玩賞的昆蟲,今天說的是“中華蚱蜢”。

知了爬蚱怎麼出現的(童年裡的玩蟲記憶1)2

中華蚱蜢如何捕捉?

捕捉中華蚱蜢要到荒草地、高草叢中去尋找。它的雌蟲體型大,行動遲緩,人們隻需在草叢中随意攆趕即可将它驚起蹦跳,順手一抓就能捕獲。雄蟲體輕善飛,但飛時有聲響,停落處随着響聲比較容易觀察到,所以隻要眼明手快、腳步輕,不必借助工具,徙手就能捕捉到。捕捉到的各色雌雄中華蚱蜢可混放于一籠中,回家再分給孩子們。

知了爬蚱怎麼出現的(童年裡的玩蟲記憶1)3

中華蚱蜢如何玩賞?

中華蚱蜢體色翠綠,有的綠色中帶有黃褐色,身體較長大,頭尖翅長,形狀古怪有趣,因而受到兒童和成人的喜歡。加上它腿上的刺不像大青蝗那麼堅硬、紮人,兒童玩賞起來更加方便。

叩頭比賽

孩子們常常抓住中華蚱蜢的雙腿使其晃動身體“叩頭”,比賽誰的蚱蜢叩頭次數最多、最頻繁,誰就是贏家。此種玩法雌雄蟲皆可。

知了爬蚱怎麼出現的(童年裡的玩蟲記憶1)4

對雄蟲則還可用線拴起來使其飛翔蹦跳,另有一番情趣。玩一段時間,當蚱蜢累了時,可放在竹籠中喂給它一些新鮮青草,待恢複體力後可再拿出來玩賞。

比後翅色彩

有些孩子們不但比蚱蜢的大小和體色,還捏住各種大小不一的蚱蜢和蝗蟲的翅端,掀起它們的後翅,觀察它們後翅的色彩,比看誰的蚱蜢後翅顔色鮮豔好看。紅色的稱之為“賣胭脂的”,黃色的稱其為“賣肥皂的”,白色的稱之為“賣絲綢的”。那種比試的情景充滿了自然的童稚,而這種情趣正是今天生活在城市裡的兒童所特别缺少的。

知了爬蚱怎麼出現的(童年裡的玩蟲記憶1)5

中華蚱蜢如何飼養?

可準備竹絲編制的籠,也可用塑料紗制作的籠。日本的養蟲愛好者是用透明的塑料箱飼養,上面用塑料網蓋,便于觀賞蚱蜢的活動。

喂飼蚱蜢隻要每天喂些新鮮的青草就可以了,用不着多操心。青草不必太嫩,要喂富有纖維素的雜草,每次草的品種要多些,供它們選擇。若天氣幹燥,可每天向籠内噴點水,如玩得好,飼養得當,養1月以上是不成問題的。

知了爬蚱怎麼出現的(童年裡的玩蟲記憶1)6

小貼士:中華蚱蜢有什麼特性?

蚱蜢又叫“尖頭蚱蜢”、“尖頭螞蚱”,因主要分布在我國各地,所以又叫中華蚱蜢,也稱東亞蚱蜢。

蚱蜢屬的昆蟲全世界有數十種,我國已知有7種。中華蚱蜢的雌性成蟲體長8厘米左右,身體比大青蝗細些。它體表綠色,淡褐色或綠色帶有褐色翅脈。它的頭、頂尖而突出,故名“尖頭蚱蜢”。頭頂的長度超過了前胸背闆。觸角像劍一樣,與頭部長短差不多。它的前胸背闆側片的後下角常呈銳角形向後突出。它的後肢較長,超過全身的長度,後肢胫節的外側有一排刺,但不太堅利。中華蚱蜢的雌雄體型相差較大,雄蟲身長僅有雌蟲的一半,身體也細得多。雌蟲體大,後翅雖較發達,但不善飛翔。雄蟲體小身輕善飛翔,飛時發出“紮紮”之聲。

蚱蜢沒有集群和遷移的習性,常生活在一個地方,一般分散在田邊、草叢中活動,吃的是禾本科植物,所以也會對水稻和豆類農作物有一定的危害。

(來源:本人2000年1月《鳴蟲欣賞飼養300答》、2002年9月《時尚小寵物養賞大全》•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你有花鳥魚蟲方面的疑惑嗎?歡迎留言,一起探讨。如果你有高見,也恭候交流分享。今日頭條搜索“老蔣究了”,關注我,讓我們一起在豐富多彩的大自然中感受更多精彩和樂趣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