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個字表達辛棄疾的情感

一個字表達辛棄疾的情感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8 00:08:37

宋代的中秋節是大節日,其盛況不亞于春節和元宵,因此宋代吟詠中秋的詩詞作品也比較多,許多大詞人都曾寫過詠中秋的作品,像蘇轼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更被譽為是千古中秋詞第一。

辛棄疾下面這首《滿江紅·中秋寄遠》也是一首詠中秋的佳作,隻不過顯得有點特别,因為這首詞是寫給一位女子的,這位女子的身份後世說法不一,有人說是辛棄疾的妻子,有人說是辛棄疾非常喜歡的一位歌舞女子。但無論身份是什麼,詞中因望月而引起的懷人之情,卻是不争的事實。不過,辛棄疾這種級别的大詞人,無論寫什麼,都會有自己鮮明的個性和特點,讓人讀來意味深長,深有感觸。

一個字表達辛棄疾的情感(辛棄疾中秋懷人)1

中秋月明,最能勾起人們無限的秋思,正所謂“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面對中秋月色,詞人的懷人之情越發濃烈,于是借月抒情,傳遞出了對所懷之人的不舍與愛戀,并且感慨世事無常,人有悲歡離、月有圓缺的無奈,讓我們對辛棄疾這位鐵血英雄的柔情,有了更多地了解。

滿江紅·中秋寄遠

辛棄疾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雲遮月。但喚取、玉纖橫笛,一聲吹裂。誰做冰壺涼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問嫦娥、孤冷有愁無?應華發。

雲液滿,瓊杯滑。長袖起,清歌咽。歎十常八九,欲磨還缺。但願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說。

上片主要寫中秋月,首二句便見用字之特别,“快上西樓,怕天放、浮雲遮月”,以一個“快”字領起,極具節奏感,表達出要上西樓賞月的暢快興緻,接着又用一個“怕”字,微露擔心,希望月色不要被浮雲遮蓋,以便飽覽大好月景,這兩句一起一伏,一揚一抑,節奏感鮮明。

一個字表達辛棄疾的情感(辛棄疾中秋懷人)2

接着運用典故,寫詞人西樓待月,請美人為之吹奏玉笛的興緻,“但喚取、玉纖橫笛,一聲吹裂”,賞月配笛聲,一直是文人佳客所喜愛的。之後,詞人捧出明月,用了一個非常精彩的比喻,“誰做冰壺涼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詞人将月色籠罩下的世界比喻為晶瑩冰潔的世界,那麼明月皎皎、清涼透明之狀,便十分形象了,又借用神話傳說,将明月的渾圓優美比作是玉斧精雕細琢出來的,辛棄疾這兩句,既表現了對月色的贊美,又有藝術化的手法,營造出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意境。

末尾又借用神話,表達感情,“問嫦娥、孤冷有愁無?應華發”,詞人賞月自然聯想到嫦娥,于是便想詢問月宮中孤獨凄冷的嫦娥,有沒有愁恨呢?嫦娥自然不能回答,于是詞人自己給出了一個猜測,但隻是從側面去說,并沒有直接明說,“應華發”三個字,承載着詞人自己的感情。上片至此,語氣開始轉而變得暗淡下去,這就為下片抒情做出了鋪墊。

一個字表達辛棄疾的情感(辛棄疾中秋懷人)3

下片開始,先從歡快的場面寫起,“雲液滿,瓊杯滑;長袖起,清歌咽”,先寫在月色下酣飲的愉快場景,詞人一邊飲酒,一邊看着佳人翩翩起舞,一邊聽着她曼妙的歌喉,這場景,當真是令人無比羨慕。

但如此歡樂的場景,卻讓詞人頓生悲傷,為什麼?因為詞人想到了自己心中牽挂的那個人,于是一聲長歎,“歎十常八九,欲磨還缺”,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就像天上的月亮,總是圓的時候少,缺的時候多,這一歎息,和蘇轼“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類似,月圓人不圓,尤其是有情人之間總是不能長聚的遺憾,令人心生無比凄涼之意,當真是人生的大無奈,無可奈何之感,油然而生。

然而,即便詞人清楚地知道陰晴圓缺的道理,知道這種事情無法改變,卻仍然有着美好的願望,“但願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希望人們都能與所愛之人團聚,就像今晚的月色一樣,可惜一旦分别之後,在别人心中未必就如自己一樣珍惜這段感情,辛棄疾這種口吻,已經有些幽怨的味道在裡面了,因此才會有人說,這首詞,大有“離騷”之歎。

一個字表達辛棄疾的情感(辛棄疾中秋懷人)4

末尾卻又來個轉折,将一腔幽怨的感情,化作期望殷切之意,“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說”,倘若能夠再次相聚,以往的離愁别恨終究會化作歡樂的情緒,向她盡情訴說。以這樣的句子結尾,可知詞人對這位愛人的透骨相思,是願意“為伊消得人憔悴”的,這無限癡情,寫得婉轉動人。

辛棄疾此詞,借中秋節的明月,道懷人之情,将自己内心隐藏的一份癡情,委婉含蓄地表露了出來,與辛棄疾以往的風格大不相同,真豪傑者情也多,用在辛棄疾身上,是很恰當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