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機
大家都知道手機髒,但可能不知道它有多髒。
細菌含量均高于馬桶座圈和抽水馬桶,同時,屏幕上的酵母菌和黴菌含量也非常高。
一項研究甚至發現,手機攜帶的細菌比大多數馬桶座圈多10倍。
并發現了金黃色葡萄球菌,不動杆菌屬,蠟狀芽孢杆菌和黃萎病杆菌等多種潛在緻病菌。
養成習慣記得清潔手機吧~!
(我自己是經常用酒精棉片擦手機、或者直接用洗手液洗,但據說這樣對屏幕有影響,手機也可能進水,隻是我身上沒遇到過)
2. 門把手
去公共廁所最讓人“害怕”的除了馬桶圈,還有就是經常濕漉漉的廁所門把手了。
其實家裡的門把手,特别是防盜門的把手也應該經常清潔,它是我們回家沒洗手前接觸的第一樣東西,上面留下了很多我們從外面帶回來的各種細菌。
3. 窗簾
你是不是已經記不清上次清洗窗簾是什麼時候了?
拆洗起來特别麻煩 看起來幹淨 長年不換,讓直面外界灰塵、吸附各種漂浮物的窗簾,成為了細菌和螨蟲的大本營,它們會随着每一次拉窗簾的動作,四處飄散......
此外有些衛生間裡淋浴用的浴簾也可能被黴菌污染。
4. 鞋櫃
在各種家具中,鞋櫃可以說是最容易藏污納垢的家具之一了,如果鞋櫃本身是陰暗不通風的款式,更容易讓一些有害細菌甚至真菌滋生。
如果你一年都沒有好好清潔鞋櫃的話...趕快!
5. 油煙機
對很多人來說清洗油煙機是一個很需要心理建設(比刷碗還高好幾檔)的任務,能經常把油煙機表面擦一擦已經算很努力了。
但油煙機真正髒的是内部,那些積累在葉輪、煙道上的大量油污也需要定期清潔,不然會對排煙效果等性能産生影響。抽油煙機中積累的油垢在高溫後也可能會揮發出一些有害氣體,危害我們的健康。
6. 冰箱
2010年曾有一項《家庭衛生報告》調查,對我們日常頻繁接觸的物體進行了細菌檢測,結果發現冰箱是排名第二的污染重地(浴室密封膠排第一)。
雖然冰箱中的低溫可以抑制很多細菌繁殖,但耶爾森氏菌和李斯特菌等“嗜冷菌”仍可以繼續存活,它們可能引起腹瀉、發熱等症狀,嚴重的話甚至可引發敗血症等。
定期徹底清潔冰箱真的很重要,冰箱上的密封膠條也别忘了清理。
7. 燈罩
家裡的燈罩用久了,很容易落下一層厚厚的灰塵,在影響美觀和使用壽命的同時,也可能帶來一些安全隐患和健康危害,拆卸和清潔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8. 空調
空調如果常年不清潔,就會變成各種黴菌、細菌、病毒的樂園。這些微生物會在裡面大量繁殖,在你按下遙控器的時候,伴着讓你舒爽的涼風,遊蕩在房間的各個角落。
空氣流動性差、空氣質量差,各種不适症狀頻繁發生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想要避免空調病,安心享受涼爽,重要的還是好好清理空調 正确地使用空調。
空調其實比我們想象的更容易積攢灰塵,條件允許的話,最方便的還是請專業人員,在每年冬天、夏天都來次徹底清潔。
9. 筷子和砧闆
不管是什麼材質的筷子,在使用一段時間後,表面都容易出現細微的劃痕。
這些細微的縫隙裡可能聚集食物殘渣和油污,在潮濕、未幹透的情況下,細菌極易在這些小縫隙裡滋生。
所以即使筷子天天洗,也建議定期對筷子進行一次煮沸消毒(一般用洗碗機的由于有高溫過程,也可以起到殺菌作用)
正常情況下建議一年更換一次,但當出現黴點、黑斑,應立即更換。
另外,中式食物多用切、剁等處理方式,砧闆比筷子更容易出現劃痕并留下食物殘渣。
這時簡單沖洗不是最保險的,最好用沸水燙洗,洗碗機清洗等方式進行消毒,清洗後注意保持幹燥。
另外,建議家裡至少準備2塊砧闆,分開處理需要加工的生食和直接入口的熟食,避免微生物交叉污染。
10. 抹布和洗碗海綿
長期處于潮濕環境下的抹布和洗碗海綿可能聚集上千萬單位的細菌。使用受到污染的抹布和海綿,不僅達不到清潔效果,還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我自己會每天把抹布扔到洗碗機裡,在高溫下用清潔劑清潔,明顯會幹淨很多。也可以打濕後放到微波爐裡,加熱兩分鐘到四分鐘,或者放到沸水裡煮五分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