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與擡頭望月有關的詩句

與擡頭望月有關的詩句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4 04:04:22

與擡頭望月有關的詩句?楊萬裡是南宋著名詩人,其詩自成一家,被世人譽之為“誠齋體”,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與擡頭望月有關的詩句?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與擡頭望月有關的詩句(兩首活潑有趣的望月詩詞)1

與擡頭望月有關的詩句

楊萬裡是南宋著名詩人,其詩自成一家,被世人譽之為“誠齋體。”

讀其抒情寫景的小詩,總能被他那清新自然活潑有趣的詩風所觸動。

寫景狀物,筆觸極其生動逼真,意趣盎然,其真摯的情感極易令人心動。

古來寫望月的詩詞極多,或懷遠,或念人,或思鄉,幾乎都被賦予了一定的情感寄托。

但是,楊萬裡的兩首望月詩詞卻獨辟蹊徑,寫出了不一樣的情境,讀來讓人心生美好。

01

月未到誠齋,先到萬花川谷。不是誠齋無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絕,看十五十六。——宋 楊萬裡《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萬花川谷望月作》

簡譯:月亮還沒有照到我的誠齋書房前,倒是先照到了萬花川谷,不是我的書房沒有月光,而是被書齋前那一片高大茂密的竹林給遮擋住了。

現在才是農曆七月十三的夜晚,這空中的一輪圓月就已經如白玉一般冰清玉潔了,其實,這秋月還沒有到最美的時候,你等到十五、十六的夜晚再來欣賞,那時才是最好看的。

賞析:不是我的書房沒有月光,而是被門前的竹林遮住了,所以我去萬花川谷賞月,碧宇澄澈,秋月朗照,清輝萬裡,沐浴在皎潔的月色裡,心生歡喜,因為,到了十五十六的夜晚,還會有更美的月色。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茂林修竹,代表着書齋主人的清高和正直;萬花川谷,花香襲人,是其人格魅力所在;月色如玉,正是詩人美好品格的寫照。

清新自然,活潑有趣,簡單明快,不事雕琢,先結果後原因,先抒情再展望,寥寥數語,就不着痕迹地為讀者臨摹出一幅如童話一般的萬華春谷秋月圖,令人神往。

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月滿乾坤,滿眼清輝,這氛圍是如此的恬靜,美好,來日可期,使人樂觀積極,令人不由得不心生憧憬和美好,這就是誠齋先生的文風,名副其實,一點也不愧對宋光宗的親筆題名。

作于這首詞的創作時間存疑,有說是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農曆七月十三,彼時楊萬裡正在永州零陵縣丞的任上;有說作于楊萬裡辭官歸鄉後,不知其具體年份,但是月份及日期和先前的版本是相同的。

其實,這些并不重要,因為,從這首詞中,讀者已經感受到了楊萬裡的積極和樂觀,足見其心胸的通透豁達,雖極為坎坷,但對未來仍有着極其美好的憧憬和追求。

來日可期,其實,人生在世,活得就是一個精氣神,心中有希望,眼裡有憧憬,腳底有力量,這樣活着,才足夠真實,足夠美好。

02

才近中秋月已清,鴉青幕挂一團冰。

忽然覺得今宵月,元不黏天獨自行。——宋 楊萬裡《八月十二日夜誠齋望月》

簡譯:才剛剛接近中秋,月亮就已經變得清亮圓潤了,它像是在鴉青色的幕布上懸挂着的一團冰盤。

忽然發覺今夜的這輪圓月,它竟然獨自行進着,似乎與天幕隔離開了一定的空間。

賞析:月到中秋分外明,雖然才是農曆八月十二日,可也馬上接近中秋了。

這日入夜,皓月當空,月色皎潔,清輝遍地,詩人于書齋中望月,心生無限美好。

碧宇深邃,夜空澄澈,中秋時節的月亮明朗又潔淨,這個秋天的夜晚,因為那一輪冰清玉潔的明月,顯得如此的明亮雅淨。

首句交代時間,次句引出望月,第三句轉折,引起次句到後一句的過渡,語言淺顯,明白如話。

整首詩意境優美,空靈開闊,幽靜閑适,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和情操的陶冶,令人向往。

楊萬裡在永州零陵縣丞任上時,恰逢此時著名學者張逡亦谪居于此。

說起張浚,那可是當朝響當當的人物,此人是唐朝名相張九齡胞弟的後人,極富才情,趙構曾這樣評價他:“有才而能辦事者固不少,若孜孜為國,無如浚。

楊萬裡曾三次拜訪而未能如願,後來還是通過其子張拭為其穿線搭橋,才得以被接見,并勉以“正心誠意”之學

楊萬裡引其為師虛心受教,并為自己的書房題名為“誠齋”,後來又得宋光宗親書“誠齋”二字,于是“誠齋先生”和他的“誠齋體”就廣為時人所知。

以上分享的這兩首望月詩詞,語言淺顯,意境優美,清新活潑,積極樂觀,令人心生美好,那麼,這一詩一詞,您更青睐哪一首呢?

注:本文系劉玲子candy原創,謝絕搬運和抄襲,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不妥聯系立即删除,謝謝您的關注和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