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思聊工作室】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衆朋友,你好。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争新。”端午時節,某電商平台的數據顯示,5月中旬至下旬,粽子銷量環比增長超440%,新口味粽子品種超過了130種。作為端午節的節俗之一,人們對“吃粽子”投注的熱情,折射出傳統節日在當下的生命力。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件事。
圖源網絡
在長期的曆史發展中,端午節形成了十分豐富的習俗活動,除了吃粽子、喝雄黃酒等特定的飲食活動外,還包括賽龍舟等娛樂活動,祭龍神等祭祀活動,插艾草、戴香囊、系五彩繩等避邪驅毒活動。浴蘭節、端陽節、詩人節、龍舟節……從端午節的衆多别名不難看出,經過時間河床的沉澱,這一古老節日被賦予了多重意義。包制形狀不一、口味各異的粽子,參與形式多樣、精彩紛呈的節慶活動,每個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過節方式。可以說,端午節就像一條紐帶,連接曆史和當下,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曆史傳統、價值觀念和文化認同。
有人說,節日是和人們日常生活互補的精神生活節點。傳統的節俗,與當時人們的生産生活和精神世界有緊密的關聯,即使歲月流轉,生活方式不斷改變,依舊能夠給人帶來心靈的潤澤。今年端午節來臨之際,面對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形勢,一些地方把民俗活動由線下轉到線上,讓祛病防疫的節日氛圍進一步彰顯。直播裡體驗端午習俗、雲端觀美景、線上聽講座,即使身不能至,也不妨礙人們領略厚重的文化韻味。衆志成城、同舟共濟、家國情懷,端午節俗中蘊藏的這些精神傳統在同心抗疫的當下得到了進一步诠釋,也讓人們對祈願和順平安的節日内涵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圖源網絡
俗因勢變,生生不息。以更大的曆史視角觀之,曆經千百年,端午節的民俗活動和精神内核依然生動地存續于我們的現實生活,并不斷衍生出“新民俗”,這本身就是其強大自我更新能力的體現。更好地涵養和傳承傳統節日及其承載的優秀文化,需要借助一些看得見、摸得着的民俗活動,也要采取适應當代生活的表現形式和表達方式。比如,《端午奇妙遊》等“中國節日系列”節目,在深度挖掘傳統節日文化内涵、描摹曆史風貌的基礎上,創新視聽呈現,引發觀衆共鳴。這啟示我們,找到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連接點,不斷打造承載文化傳統和節日内涵的時代載體,是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生、重放光彩的重要方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近年來,不論是《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熱播的紀錄片,還是活潑可愛的文物表情包、诙諧幽默的文物說唱,抑或是各大博物館熱賣的文創産品,都在不斷滿足人們日趨豐富而多樣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讓更多傳統文化在活起來的同時火起來、潮起來。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新時代中華文化滾滾向前的強大内驅力。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内涵和現代表達形式,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就能讓文脈傳承弦歌不辍、曆久彌新,滋養我們的文化自信。
節日和時間有關。周期性的儀式和民俗活動,恰似向平靜流淌的時間長河中投入的一顆顆石子,使之泛起漣漪、留下刻度。追思行吟澤畔的屈子、感受龍舟競渡的激越、體味時令節氣的變遷,今天,形式和内涵不斷豐富的端午等傳統佳節依然是中華文化的醒目符号,散發着别樣的魅力。期待更多适應當代社會的創新表達和創意呈現,讓傳統節日煥發新氣象,為人們提供更多心靈滋養與精神力量。
這正是:
吃粽子、飲雄黃,插艾草、戴香囊。
賽龍舟、不相讓,端午節、祈安康!
(文丨鄒 翔)
| 薦書 |
★ ☆ ★
《與未來談談心——睡前聊一會兒》
★ ☆ ★
丨簡介丨
繼《與時代談談心》《與世界談談心》後,人民日報評論部的“睡前聊一會兒”欄目再推系列讀物之《與未來談談心》,把睡前幾分鐘的談心,變成更為觸手可及的陪伴。本書系統梳理了這兩年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新聞熱點,分為風尚、世态、青春、時代、人物、文化、生活、社會、新知等部分,給讀者一個觸摸時間、觀察世界的窗口。
我們在時間中跋涉,向着未來前行。面對過去,每個人都會有遺憾、懊悔、回憶;好在,每個人也都有未來,那裡有困惑、失落,更有收獲、希望。這本小書收錄的,是時間中的圈圈漣漪,是記憶中的種種際遇,希望它能讓我們在相連的悲歡中,“一起向未來”。雖然未來還不确定,但也正因如此,一切皆有可能。
— “與時代談談心 與世界談談心 與未來談談心”套裝 —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思聊工作室】,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