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薩7月19日電 題:既為人,也為自然——中國海拔最高縣實施牧民生态搬遷
新華社記者曹健、張京品、呂秋平
位于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的中國海拔最高縣——雙湖縣,實施最新一輪高海拔牧民生态搬遷安置工作,這裡将逐步回歸野生動物的懷抱。
從雙湖縣出發的車隊行駛在前往森布日安置點的道路上(7月1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19日,本輪第一批300多名牧民從雙湖縣多瑪鄉出發,向南遷徙近千公裡,前往位于山南市貢嘎縣的森布日安置點。
在2019年開展首批3個鄉鎮搬遷的基礎上,雙湖縣其餘4個鄉鎮将于8月上旬完成搬遷。屆時,雙湖縣7個鄉鎮将全部完成高海拔生态搬遷。
整裝待發的車隊(7月19日攝,手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沈虹冰 攝
雙湖縣平均海拔超過5000米,總面積近12萬平方公裡,搬遷前人口1.4萬。中國政府曾對這片高遠苦寒的地方進行建設,先後投資數十億元幫助修通了公路,縣城所在地接入國家電網主網;2019年底,雙湖縣實現脫貧摘帽。
但高寒缺氧的自然環境,導緻當地高原性風濕病、心髒病等地方病多發。這裡人均壽命比西藏全區人均預期壽命低14歲。
雙湖縣多瑪鄉果根擦曲村的村民将行李搬上貨車(7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荻潇 攝
由于患有高原性風濕關節炎,70歲的雙湖縣多瑪鄉仲魯瑪村村民嘎瑪已經失去勞動能力。“這是我出生、長大的地方,我很舍不得離開。但我知道搬家對下一代大有好處。”她說。
嘎瑪說,搬遷不僅能讓她去更好的醫院看病,還能避免孩子們跟她一樣得上高原病。“搬到新家後,以後去拉薩、山南朝佛也方便多了。”
森布日安置點位于雅魯藏布江北岸,海拔約3600米,距離拉薩市區60餘公裡,臨近機場、鐵路、高速公路。在這裡,嘎瑪一家五口免費分到一棟80多平方米的二層藏式小樓和一套30多平方米的公寓,周邊醫院、學校、市場一應俱全。
為了幫家裡放牧,嘎瑪的外孫女石秀措姆從小沒上過學。搬遷後,她兒子明年可以在新家附近免費上幼兒園,設施條件比雙湖的幼兒園好得多。
“我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将來考上大學。”22歲的石秀措姆說。
作為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雙湖也是藏羚羊、藏野驢、野牦牛等遷徙活動的重要區域。但受全球氣候變暖等影響,這裡的草場有退化現象。随着人口增長,人畜和野生動物争奪生存空間的現象凸顯。此外,由于地處偏遠,環境惡劣,投資成本高,吃水難、上學難、看病難、出行難始終困擾着當地群衆。
雙湖縣多瑪鄉仲魯瑪村牧民在放牧(7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2019年底,雙湖縣高海拔生态搬遷項目實施,首批3個鄉鎮2900人搬到森布日安置點。同時,雙湖其餘4個鄉鎮的部分學生,也随第一批搬遷群衆一起搬到森布日新建的學校,其中包括來自多瑪鄉果根擦曲村的學生旦增貢嘎。
“在雙湖,老師擔心我們高原反應,很少讓我們踢球、跑步。現在在新學校,我不僅加入了班裡的足球隊,還參加了興趣班,學會了吹笛子、做飛機模型。”今年上五年級的旦增貢嘎說。
旦增貢嘎的父親紮西在多瑪鄉經營一家小賣部。他經常開皮卡車去拉薩進貨,順便探望兒子,會借宿在森布日的親戚家。
“兒子之前隻有寒暑假才能回來。現在我們搬過去了,他就可以每周回家了。”紮西說,他已經計劃在新家附近開一家洗車店。
雙湖縣委書記楊文升說,因為這裡海拔高、自然環境惡劣,雙湖的學生剛搬到新學校時比山南同年級的學生明顯矮一截。由于頭疼等高原反應,在雙湖很多群衆形成了吃止痛藥的習慣。
“第一批群衆搬遷後,基本告别了止痛藥,孩子們的個子也長得很快。”楊文升說。
搬遷群衆在雙湖縣多瑪鄉果根擦曲村集合,即将出發前往森布日安置點(7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為了解決人走後牛羊的問題,有關部門設置了數年的過渡期——遷出地按村成立合作社,遷出群衆以草場、牛羊、勞動投入等入股,由部分青壯年留守統一放牧,暫時解決牲畜和生活來源的問題。
據介紹,搬遷的勞動力中有一部分繼續從事牧業生産,一部分參加技能培訓後,從事廚師、挖掘機駕駛等工作,還有一部分到拉薩、山南等地轉移就業。目前,森布日已完成矮化蘋果基地、現代牧場等産業布局,帶動搬遷群衆就業。雙湖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9年的10516元増至2021年的13598元,增長近30%。
過渡期滿後,留守的青壯年将來到森布日的新家,和家人團聚。雙湖的廣袤草原将成為野生動物的樂園。數據顯示,生活在雙湖境内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羚羊有10萬多隻、野牦牛2萬多頭。
“從生态方面來講,雙湖群衆的搬遷對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生态環境保護大有好處。”正在雙湖開展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的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教授劉寶元說。(參與采寫:格桑朗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