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經史子集主要内容

經史子集主要内容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5 16:23:55

經史子集主要内容(事林廣記之後集)1

新編纂圖增類羣書類要事林廣記卷之七【後集】

○文籍類 【經 子 史】

  經史述作

上古之世結繩而治,自龍馬負圖,伏羲視河圖而畫八卦,神龜授書,大禹因洛書而闡九疇,文籍之生蓋始,諸此河圖洛書,實出于天,六經則出于聖人之手,諸載籍者浩如也,然皆有所本始,今考其制作之原,各以序列于左使來者有考焉,是亦記聞之一助也。

   河圖

龍馬出于孟河,高八尺五寸,長頸骼上有翼,旁有垂尾,聖人在位,天不愛地,道不愛寶,龍馬出焉。

   洛書

堯沉璧于洛,玄龜負書出焉,背上赤文朱字【書注雲】天錫禹書,神龜負文而出,列于背有數皆九。

   河圖

經史子集主要内容(事林廣記之後集)2

【晦庵曰】河圖之數,一與六居北二與七居南,三與八居東,四與九居西,五與十居中,蓋其為數不過一陰一陽,一奇一偶,以兩其五行而巳陽數奇,故一三五七九屬天陰,數偶,故二四六八十屬地,天數五,地數五,各以類相求五位之相得然也,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所謂各有合也,積五奇為二十五,積五偶為三十,是為五十有五之數。

經史子集主要内容(事林廣記之後集)3

   洛書

【邵康節曰】圓者星也,河圖之數方者,土也,洛書之文。

【蔡】【元定曰】洛書九宮之數,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正龜背之象也,關子明邵康節,皆以十為河圖,九為洛書,惟劉牧意見以九為河圖,十為洛書,其易置圖書并旡明驗,但謂伏羲兼取圖書則為可疑,其實天地之理一而已,圖象圓圓者天也,書象方方者地也,圖數十偶赢而奇乏全數也,書數九奇赢而偶乏変數也。

   伏羲八卦圖

幹 三 連

坤 六 斷

震 仰 盂

艮 覆 椀

離 中 虛

坎 中 滿

兊 上 鈌

巽 下 短

經史子集主要内容(事林廣記之後集)4

   大禹九疇圖

九疇本河圖之數,一合九而為十,二合八而為十,三合七而為十,四合六而為十,河圖以虛數相合而為四十九疇,則以實數相合而為五十自然之數也。

  文籍本末

   千文

南史文斈傳周興嗣傳,雲武帝以三橋舊宅為光宅寺,敕興嗣與陸倕各制等碑及成俱奏,帝以興嗣所制自題及銅表銘栅塘碣檄魏文,王羲之書千字并使興嗣為文,每奏帝稱善賜金帛,劉禹錫嘉話梁武教諸王書令殷鐵石于大王,書中榻一千字不重者,每字一片紙,雜碎叙帝召興嗣,曰卿有才思,為我韻之,興嗣一夕編次進上,須發皆白,賞賜甚厚,國朝寶訓,太宗甞行草千文,賜李至至請模刻,太宗曰千文乃梁武得锺繇破碑,非垂世立教之道。

   孝經  【唐明皇注】

按書序,魯共王好治宮室,壞孔子之宅,以廣其居,壁中得所藏古文孝經,凡十有八章共一千九百單三字。

   論語   【何晏集觧】

孔子弟子記諸善言,凡二十篇成于曾子有子之門人,有斉論又有魯論又有古論斉論,有問王知道二篇,凡二十二篇,古論分堯曰下章,子張問為一篇,有兩子張凡二十一篇,孔子魯人故謂之魯論,魯語又謂之論語,共一萬五千九百一十六字。

經史子集主要内容(事林廣記之後集)5

   孟子   【趙歧注并序】

弟子公孫醜萬章之徒,記其師弟子難疑荅問為書,七篇二百六十一章,大抵皆言仁義道德,辟楊墨之異端,明夫子之正斈,孟子鄒人也,名轲故謂之鄒書轲書,又謂之孟子,共三萬四千六百八十五字。

   周易   【王□注】

自伏羲氏王天下,龍馬負圖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文王重三爻為六爻,推八卦為六十四卦,後夫子作十翼,凡更三聖而成書,其書言吉兇作咎悔吝之象,可以占蔔,故秦人焚書而易以蔔筮之書獨全,其經十翼者,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說卦序卦雜卦是也,其書畫于伏羲,謂之羲經,羲易,文王作卦辝,周公作爻辝,謂之周易,其書分上下經共二萬四千一百丹七字。

   六十四卦緫栝歌

易卦八八六十四,乾坤屯蒙需訟師比與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随,蠱及臨觀噬嗑貴剝複妄大畜頤,大過而後坎離継,鹹恒遯壯晉明夷家人睽蹇觧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漸歸妹豐旅巽次及兊渙節,中孚小過既済來,未済終焉緫包括。

   尚書  【孔安國序并傳注】

舊有百篇,起于三墳,載伏羲神農黃帝之事,自孔子删去斷自唐虞以下,迄于周所存四十九篇,虞書五篇謂之五典,夏商周之書,皆訓诰誓命之文,秦人焚書,孔子以此書藏于屋壁,至魯共王壞孔子舊宅,因得所藏之書,皆科鬥文字,文世能知者,済南伏生口以傳授二十五篇,孔安國考其文義定五十八篇,并序五十九篇,末二篇乃秦魯書,以其上古之書謂之尚書,共二萬五千七百字。

   毛詩  【鄭康成注】

古者有釆詩之官,天子廵狩命大師陳詩以觀民風,其詩蓋出婦人女子小夫賤隸之口,如今田野裡巷歌詠之,意大抵皆美剌時事托物見意,多鳥獸草木之名,有風賦比興雅頌六義,國風大雅小雅三頌,初有三千餘篇,孔子删錄凡三百一十一篇,後亡六篇,故藝文志雲三百五篇。論語所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邪者蓋言其大數也,毛苌訓诂故謂之毛詩共三萬九千二百二十四字。

經史子集主要内容(事林廣記之後集)6

   周禮   【鄭康成注】

周成王時,周公所作謂之六典,蓋其書有六官,天官家宰掌邦治,地官司徒掌邦教,春官宗伯掌邦禮,夏官司馬掌邦政,秋官司寇掌邦禁,冬官司空掌邦土。每官其屬六十共三百六十官,是書專言周官之職,掌百工技藝纖悉皆具惟,冬官考工記專言車輿等制,或雲冬官乃秦火後漢儒所纂,起于周故謂之周禮,共四萬五千八百六字。

   禮記  【鄭康成注】

多言冠昏喪祭鄉射燕享等禮,故謂之禮記,今其書四十九篇,非出一人之手,中庸則出于孔子之孫子思,王制則出于漢儒剌六經而為之,缁衣則公孫尼子制,月令則出于秦人呂不韋,皆因秦火散亡難以稽考,今之記出于二戴 【大戴德小戴聖】 故謂之戴經,共九萬九千二十字。

   春秋   【杜預注】

紀周末十二諸侯二百四十二年之行事,周衰天子不能任賞罰之權,故孔子褒善貶惡,尊王黜伯内夏外夷可筆,則筆可削,則削以匹夫代天子賞罰,其書編年月日時錯文,春秋二時以名其書時,有獲麟之瑞,孔子以麟出非時見傷而絕筆于此,故謂之麟經,共一萬八千字。

   三傳

【左氏】或以為左丘明者,非北單姓左,名未聞,魯人受經于仲尼為經作傳。

公羊名高斉人,受經于子夏為經作傳。

【谷梁】名赤魯人受經于子夏為經作傳

又有所謂【五傳】者乃上三傳并鄒氏傳郏氏傳是也

   國語 【鄭玄訓注】

乃左氏采世本,戰國策述楚漢春秋,接其後事邦國成敗,陰陽律呂天時人事,逆順之數,以為國語凡五十一篇,其文不主于經,故号外傳包羅天地,探測禍福,發啟幽微,章表善惡,昭然甚明,與經藝并陳,非特諸子之倫也。

經史子集主要内容(事林廣記之後集)7

   家語   【王肅注】

孔子二十二世孫孔猛家藏之書,皆聖人實事之迹,五帝之德三王之盛,冠昏喪祭刑政獄訟,山川物類,與夫門弟子之荅問而成書,皆類乎論語凡四十四篇。

   爾雅  【郭璞注】

周公所作孔子所增子夏所足凡二十篇,所以通诂訓之指,歸叙詩人之興詠,緫絕代之離詞,辯同實而殊号也,誠九流之津涉六藝之钤,轄斈覽者之潭奧摛翰者之,華苑可以慱物不惑,多識鳥獸草木之名莫近于雅。

   離騷   【朱文公注】

楚屈原所作,屈原名平字靈均,為楚懷王左徒,上官大夫,讒之王怒疏平,平嫉王聽之不聦也,故憂愁思慮而作離騷,第一篇為經其餘皆傳。

   太玄經

楊子雲作,凡一十九篇,觀玄者數其畫而定之,玄首四重者非卦之數也,其用自天玄一晝一夜,陰陽度數律曆之,紀與太初曆相應揲之,以三策關之以休咎絣之,以象類播之,以人事文之,以五行拟之,以道德仁義禮智主無名要合五經。

   七書   【魏武帝注】

孫子吳子司馬法唐太宗季衛公荅問尉缭子,黃石公三畧,太公六韬,共一百一十四篇,皆武經也,三畧者上畧中畧下畧,六韬者文韬武韬龍韬虎韬豹韬犬韬是也,國子司業朱服奉聖旨校定,合七書為一故謂之七書。

   老子   【傳弈注】

周末老聃所著,上下八十一章,凡五千餘文,其書微妙難識,皆原于道德之意,故謂之道德經,又曰老子。

   莊子   【郭象注】

周未莊周所著,有内篇外篇雜篇,凡三十三章,其言内聖外王之道深根固蔕之理所不備,故謂之南華經,又謂之莊子。

   荀子   【楊倞注】

戰國荀況所作,其書尊王黜伯,貴仁義而賤功利,韓退之讀荀篇曰其辝若不粹,要其歸與孔子,異者鮮矣,抑猶在轲雄之間,荀子甞作蘭陵令,故謂之蘭陵書又曰荀子。

經史子集主要内容(事林廣記之後集)8

   揚子   【五臣注】

西漢揚雄所作,其書拟論語荅問之意,其序雲揚子之文簡而奧,韓愈讀荀篇曰揚雄書益尊信,孟氏則雄者,亦聖人之徒揚子設,或人之問自謂之法言又曰揚子。

   文中子   【院逸注】

隋季王通所作碑,曰孟子踵孔聖而贊其道,後千世而可継,孟氏者複何人哉,先生亭述六經敷為中說,講道于河汾,門人自遠而至者,千餘人,其書曰河汾書,又曰文中子。

   列子   【張湛注】

鄭人列禦寇所作,其書名曰沖虛至德經

   孔叢子   【宋鹹注】

孔子八世孫鲋所作,鲋字子魚仕陳勝為慱士

   管子  【房玄齡注】

管仲所作

   文子   【默希子注】

姓辛名妍字文子,周平王時蔡丘漢上人,其先晉公子也,甞南遊範蠡得而事之,老子弟子也,着通玄真經。

   劉子

名晝字孔昭梁朝大夫劉孝标撰

   抱樸子

晉葛洪稚川仙道之斈

   韓非子

韓之諸公子也,刑名法術之斈而帰,其本于黃老作說客解

   淮南子

劉安厲王長子也着鴻烈解

   公孫龍子

戰國時辯士趙平原之客也

   鄧析子

鄭人着刑名之書

   子墨子

孔子之弟子也

   鬻子

名熊楚人也

   子華子

名本晉人也

   尹文子

周人斉宣王時居稷下與宋钘彭蒙由骈同斈于公孫龍公

   商子

名到例陽人也

   鹖冠子

着道家之書

   聱隅子

着歔欷瑣微論聱隅者枿物之名也,歔欷者兼歎之瑣微者述之之謂也

   亢倉子  【何粲注】

經史子集主要内容(事林廣記之後集)9

着洞靈真經

   十七史

<史記> 【系一史】 司馬遷 【漢武帝時人續父太史公之業作史記】  裴骃 【宋人】  司馬貞 【唐明皇時人撰史記索隐三皇記】  劉向 【着新序說苑】  孔安國 【前漢人谏義大夫】  徐廣 【晉人】  谯周 【蜀人】  張晏 【魏晉□人】  韋昭 虞翻 【并吳人】  鄭玄 賈逵 馬融 【并後漢人】  王肅 【魏人】

以上并裴骃注所引

   西漢史   【系一史】

班固 【廣父彪續史作前漢書】  劉德 荀悅 應劭 文颕 李奇 大俨 【并後漢人】  鄧展 張楫 孟康 如淳 崔浩 【并魏人】  郭璞 劉寶 晉灼 【并晉人】  蘇林 【宋人】  蔡谟 【東晉人】  巨瓒 【不詳所出】  張晏 韋昭 李裴 鄭氏 項昭 【以上并頭注引用】

   東漢史   【系一史】

範晔 【宋文帝時人】  章懷太子賢 【唐高宗子集諸儒注】  劉珍 【安帝朝校定東觀記撰建武以來名臣傳】  謝氶 【吳人】  謝沈 薛瑩 華峤 袁崧 司馬彪 【并晉人】  劉昭 【梁人】  劉義慶

   三國志   【魏蜀吳系三史】

陳壽 【東晉人撰】  習鑿齒 孫盛 【并東晉人】  裴松之 【宋人記三國志】  魏澹 梁祚 環済 以上并裴注引用

   東西晉史

唐太宗 【稱制撰晉書】  高希峤 【注晉書】  何超 【撰晉書義】  王隐 虞預 【并東晉人】  于寶 【東鄒人】  謝靈運 【宋人】  朱鳳 并晉史所引

   南北史   【南史宋斉梁陳北史後魏北斉後周系七史】  

李延壽 【唐人追父志作南北史】  沈約 【梁人】  魏收 【隋人】  徐爰 【撰宋書】  孫嚴 【撰宋書】  李德林 【□此斉書】  顧野王 【陳人】  蕭子顯 【撰□書】  謝昊 【撰梁書】  傳緯 【撰陳書】  以上并南北史所參附

   隋史   【系不史】

魏征 【唐太宗時人撰帝紀列傳】  長孫忌 【唐人撰隋志】  王劭 【隋人】  張太素 以上并隋史參附

   唐史

歐陽修 【宋朝人撰唐書】  劉昫 【後唐人撰舊唐史通鑒多引用】  蔣系 【撰舊唐史贊】  宋祁 【宋朝人撰新唐書列傳】  韓愈 【唐人撰順宗實錄】  王綝 【唐人撰魏鄭公谏錄】  吳兢 【唐人撰貞觀政要唐春秋】  窦評 董沖 吳填

   五代史   【孫一史自史記五代共十七史】

歐陽修 徐無黨 【并宋朝人同撰】

   通鑒

司馬光 【撰資治通鑒】  劉恕 【撰外紀】  史照 【撰釋文】  朱熹 【撰綱目】  李焘 【蜀人撰長編并宋朝人】

經史子集主要内容(事林廣記之後集)10

   唐鑒

範祖禹 【撰一十卷】 石介 【撰五卷并宋朝人】

   史通

劉知幾 【唐中宗時人撰】

   通典

杜佑 【唐德宗時人撰】

   編年通載

章衡 【宋朝狀元作】

   兩漢刊誤

三劉 【歌攽奉世刊誤互注漢唐節】  朱繪 【宋朝人撰曆代帝王年運铨要】

  經籍名數

   二經

春秋 孝經

   三經

論語 孟子 孝經

   六經

周易 尚書 毛詩 周禮 禮記 春秋

   二禮

周禮 禮記

   三易

連山 【夏】  歸藏 【商】  周易 【周】

   八卦

幹 坤 艮 巽 震 離 坎 兊 【伏羲始畫八卦文王重易作六十四卦】

   十翼

上彖 下彖 上象 下象 上系 下系 文言 說卦 序卦 離卦 【孔夫子作所以輔翼易道也】

   書十例

典 谟 貢 歌 誓 诰 訓 命 征 範

   二典

堯典 舜典

   三谟

大禹谟 臯陶谟 益稷

   九疇

一五行 二五事 三八政 四五紀 五皇極 六三德 七稽疑 八庶征 九五福六極

   四詩

國風 小雅 大雅 頌

   六義

風 賦 比 興 雅 頌

   四始

周南 【國風之始】  鹿鳴 【小雅之始】  文王 【大雅之始】  清廟 【周頌之始】

   十五國風

周南 召南 邯 墉 衛 王 鄭 斉 魏 唐 秦 陳 桧 曹 豳

   二雅

小雅 大雅

   三頌

周頌 魯頌 商頌

   周禮六官

天官 地官 春官 夏官 秋官 冬官

   禮記二戴

大戴禮 【戴德】  小戴禮 【戴聖】

經史子集主要内容(事林廣記之後集)11

   春秋五始

元 【言之始】  春 【時之始】  王 【命之始】  正 【政教之始】  即位 【三國之始】

   三傳

左氏傳 公羊傳 谷梁傳

   五傳

左氏 公羊 谷梁 鄒氏 郏氏

   五子

老子 莊子 揚子 荀子 文中子

   十七史

史記 西漢 東漢 蜀志 【三國】 魏志 吳志 西晉 東晉 晉書 宋史 斉史 梁史 陳史 後魏史 北斉 後周 隋書 唐書 五代史

   八書

禮書 樂書 律書 曆書 天官書 封禈書 河渠書 平準書

   十志

律曆志 禮樂志 刑法志 食貨志 郊祀志 天文志 五行志 地理志 溝洫志 藝文志

   兩都賦

西都賦 東都賦 【班固作】

   二京賦

西京賦 東京賦 【張平子作】

   三都賦

蜀都賦 吳都賦 魏都賦 【左思作】

注:點擊擴展鍊接可閱讀完整原版古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