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的文章提到了《商君書》,這本書前段時間看完後小小地刷新了我的認知,今天聊一聊,就當是梳理一下我的思路。
我們小時候學曆史都學過“商鞅變法”,知道“商鞅變法”促使秦國強大,最終滅了六國。
我當時心裡就很好奇這是一部怎樣神奇的書,是不是掌握了這本書的精髓,作為一個人,也可以像秦國一樣,迅速變得強大起來呢?
細看了之後才知道,其實并非如此。
《商君書》可以用黑暗兩個字來形容,書中毫不避諱地告訴我們,這本書是寫給管理者看的,是為君王服務而不是為老百姓服務的。
其中的建議是為了讓國家強大而不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為了滿足君主的欲望而不是為了滿足百姓的欲望。
總之一句話,你在裡面看到的,都是管理者用來對付你統治你壓榨你的。
當然,作為老百姓,如果看了這書就能明白管理層某些政策,到底是出于什麼意願,能夠做個明白人也不失為一種收獲。
“商鞅變法”的核心就兩點:對外打仗,對内農戰。
打仗,是為了擴大版圖,赢得城池。
所謂農戰,是盡量挖掘老百姓的勞動能力,多生孩子多種地,為戰争提供更多的人力和糧食,最終還是為了擴張地盤,滿足君王的野心。
另外,多打仗也是為了好管理。老百姓日子過好了,便會東想西想,生出很多“不該有”的念頭,還不如把這些力量用在攻打敵國,既擴大了本國的地盤,又削減了國内的不安定因素。
那個時候鼓勵農業打壓商業,禁止詩歌禮樂,隻允許埋頭種地。
一句話,老百姓就是工具人。
為什麼要打壓商業呢?我之前也一直不明白,後來才懂了,那個時代生産力低下,整個社會就那麼多人,如果從事商業的人多了,從事農業的就少了,那生産的糧食也就少了。
商人從東邊倒騰物品到西邊,利用信息差賺錢,他們本身是不産生實際價值的,在管理者看來,這就是一種資源浪費。
就像巴菲特和馬斯克,一個投資一個創業,當然,我們現在可以知道老巴投資某些企業,讓企業有資金運轉,可以發展得更快,也是做了貢獻,但他這個人,事實上不産生實際的價值。
所以你拿現在思維很難理解當年為什麼制定“投機倒把”罪,但你讀了商君書就很好理解了。
我們現在可以輕易認識到商業的價值,但那個時代物質不豐富,剩餘産品不多,你把本不屬于一個地方的東西倒騰到這裡來,老百姓看到新鮮的東西後,難免心癢癢,心思一浮躁就不能全心全意務農了。于農戰不利。
至于老百姓能不能用到更好的東西?不好意思,那是多餘的欲望,别忘了老百姓是工具人,吃飽不餓都不錯了,他們不配享受。
這又說到了另外一個問題,商鞅是反對詩書禮樂的,包括儒家那一套。
為什麼呢,還是那個問題,他們根本沒把人當人。
對付工具人,商鞅有大名鼎鼎的“馭民五術”: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貧民。
壹民:統一思想,深度洗腦。
弱民:向民奪利,民弱則國強。
疲民:無事折騰,疲于奔命就無暇鬧事。
辱民:挑唆互相檢舉揭發,終日生活在恐懼氛圍中。
貧民:人窮自然志短,除了生活必須,想盡辦法剝奪其餘财物。
說來說去,你一個老百姓要什麼思想?要什麼享受?有了自己的思想就不能忠于君王,就不會賣力打仗務農了。
也許站在我們今天的角度去看《商君書》,會覺得商鞅的嚴苛沒必要。
民為國之本,處處壓榨老百姓,把老百姓逼上絕路,對統治者一點好處也沒有,事實上秦國的暴政,最終也反噬導緻秦二世而亡。
但是如果你結合當時的社會現狀,以及低下的生産力來看,會發現那真的是一個國家快速強大的有效方法。
當時沒有工業革命,生産力看不到質的飛躍,整個社會如果看作一個蛋糕,就是存量博弈,沒辦法把蛋糕做大,國家要分到更多,隻能讓老百姓分得更少。
商鞅變法尋求國力強大的方法,都隻能向内求,壓榨本國子民,民退國進。
這個本國子民也包括貴族,商鞅也因此得罪了秦國的貴族,受到了貴族的誣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最後車裂而死。
能夠讓貴族割利,“商鞅變法”還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律法嚴明,規定得很細。
我前天的文章也說過,“商鞅變法”看起來很苛刻,之所以能執行下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制定了嚴明的律法。各種制約,環環相扣。天子犯法,也嚴格按照律法來懲罰。
我覺得這是一個管理者最應該明白的事情。
無獨有偶,前天看了一部姜文和甄子丹演的電影《關雲長》。
這部電影說是寫關羽的,但我看來看去,始終覺得是黑關羽的,曹操才是主角,關羽在曹操的映襯下,顯得那麼愚蠢。
這句話在電影中曹操也點明了,他對關羽說:劉備是壞,你是蠢。
我們都知道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隻是個擺設,他才是實際的掌權者。
所以曹操完全就是管理者思維。關羽問他天下統一後要怎麼保證老百姓安居樂業呢?
他就一句話:“人,不能依靠,唯有法紀才能依靠。”
看來英明的管理者都懂這個道理。
我們現在再看《商君書》中的建議,無疑是不适宜的,至少生搬硬套不适宜,至于精髓,對管理者也許會有點啟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