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民法典中合同撤銷權的行使條件

民法典中合同撤銷權的行使條件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25 03:11:31

民法典中合同撤銷權的行使條件(民法典賦予的解除)1

關于合同歸于消滅方式和制度,《民法典》及相關法規明确包括合同的無效、解除、撤銷、終止。但何種情形,該适用何種合同消滅方式和制度,今天就來為大家盤一盤。

當存在如下情形,合同當事人可向法院或仲裁機構請求确認合同無效:
  • 當事人無行為能力,如合同當事人不滿10周歲,或患有精神疾病等(《民法典》第144條)
  • 意思表示不真實(《民法典》第146條)
  •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違背公序良俗(《民法典》第153條)
  • 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民法典》第154條)
  • 格式條款無效(亦适用1-4情形)

不合理地免除或者減輕自己責任、加重對方責任、限制/排除對方主要權利

重大利害關系的條款未履行提示或說明義務

  • 免責條款的無效(亦适用1-4情形)

造成對方人身損害

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财産損失

法律後果:

合同被确認無效後,行為人因該合同取得的财産,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損失;各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當存在如下情形,當事人可向法院或仲裁機構請求撤銷合同:
  • 重大誤解(《民法典》第147條)
  • 欺詐(《民法典》第148、149條)
  • 脅迫(《民法典》第150條)
  • 利用對方處于危困狀态、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緻合同顯失公平(《民法典》第151條)

行權期限:

除斥期間1年(重大誤解為6個月),最長不得超過5年

法律後果:

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财産,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損失;各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合同履行過程中,有如下情形,合同一方當事人可解除合同(《民法典》第563條):
  • 不可抗力緻合同目的無法實現
  • 預期違約,即在履行期限屆滿前,當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
  • 債務遲延履行,經催告後仍未履行,或緻合同目的無法實現
  • 情勢變更,緻繼續履行合同顯失公平

行權期限:除斥期間1年

法律後果:

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請求恢複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請求賠償損失。如因一方違約解除的,還可請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

附:合同無效、解除、撤銷的法定情形表

民法典中合同撤銷權的行使條件(民法典賦予的解除)2

往期推薦

新購房屋驚現裂縫,房主解約要求房屋漲價損失賠償,能如願嗎?

韻達寄壞快遞,收貨人雖簽收确認“包裝完好”,但快遞公司仍要賠

小區“後花園”縮水,房價“跳樓”,開發商該為購房者損失買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