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既有實用性,又有藝術性。雅俗共賞,曆來被人民大衆所喜愛。
其中法度森嚴的唐楷是衆多書法愛好者入門的不二之選。顔真卿作為唐以後書壇的一座高峰,更是被後世競相學習。
顔真卿出生在書香門第之家,受家學熏陶,又臨遍二王,先後學歐陽詢、褚遂良、張旭。後期跳出初唐書法風格,獨創“顔體”,對後世影響深遠。
學習顔體肯定是繞不開一些特有名詞,比如“屋漏痕”、“錐劃沙”、“篆籀”、“印印泥”、“顔筋柳骨”等等。對于大多數書法愛好者來說,總是不能明白其意思,或一知半解,雲裡霧裡。
如果不能明白其意,就不能寫出其韻味,隻能一輩子當門外漢。
那什麼是“顔筋”呢?
今天我就用文字和圖片具體分析,認真讀完,讓你在學顔的道路上不再迷茫。
首先我們要知道筋的特點:柔軟,有彈性,有力量,形狀彎曲圓潤。
顔體的“筋”首先體現在線條上,“裡方外圓”。如《顔勤禮碑》中的“國”、“省”、“者”的橫折筆畫,“行”的豎鈎,“元”的豎彎鈎。《自書告身貼》裡的“顧”、“調”、“羽”等字的橫折筆畫。顔真卿在寫這些字時,采用外拓的筆法,這樣有弧度,外線圓柔,内線正直的線條,正猶如一根根有韌力、有彈性、有力量的内筋。這正是顔體獨到的“筋味”之筆。
第二,顔體的“筋”還表現在輕重筆畫之間的欲斷還連,柔韌連綿上。還是以《顔勤禮碑》的字為例,其中的“之”字,“中”字、“曾”字等,筆斷而意連,具有豐富的線條想象空間。似乎有一根根柔韌有力的筋貫穿其間,從而表現出顔體的“筋味”。
第三,在整體上,顔體的“筋”表現為“橫細豎粗”、“撇輕捺重”、“左輕右重”。
我們通過顔真卿晚期的《麻姑仙壇記》、《顔勤禮碑》、《自書告身貼》等作品來看,整幅作品橫細豎粗,撇輕捺重,造型中多細線。加上顔真卿用篆籀筆意書寫的線條,使整幅作品被一根根“筋條”連接着。
結束語:
顔體的“筋”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線條橫細豎粗,撇輕捺重,造型中多細線,筆斷意連,筆勢柔韌連綿,其用筆外拓,形成内柔外剛之勢。
原創不易,如果覺得還滿意,請點個關注和贊吧,下期我們講“篆籀筆法”。
如果有問題也可以留言評論或私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