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宜鎮,位于城口縣南部,屬大巴山南麓腹地、秦巴秘境,是城開高速雪寶山北下道口所在之地,森林覆蓋率達75%。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鹹宜鎮是城口通往開州的必經之地,曾經商貿繁華,後因外部交通的改善,發展變得滞後,加上勞動力缺乏,資源禀賦差,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曾是鹹宜鎮的真實寫照。
窮則思變,困則謀通。近年來,鹹宜鎮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經過幾年時間的艱辛培育和不懈努力,帶領全鎮村民唱響了産業歌,走向了緻富路。
這幾天,在鹹宜鎮鹹宜村樁子壩特色農作物種植基地裡,經過幾個多月的辛勤耕耘,一顆顆在地下蘊藏已久的“黑美人”——黑土豆,承載着農戶的期待,迎來了首次豐收。
黑土豆喜獲豐收。吳源源攝
立足生态優勢
因地制宜選擇特色産業
2021年4月,鹹宜鎮被确定為重慶市17個市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鎮之一,市發改委幫扶集團駐鎮駐村工作隊入駐鹹宜鎮後,迅即開展入戶走訪和調查研究,鹹宜鎮背靠雪寶山,植被茂密,農作物用山泉水灌溉,具有發展山地特色生态農業的突出優勢。鹹宜村駐村工作隊了解到,在鹹宜村,過去老百姓規模化種植過金銀花、猕猴桃、核桃等産業,但因種植習慣和市場銷售等原因,最後還是回歸到“三大坨”的種植。
“如何既保留老百姓的種植習慣,又能通過發展特色産業讓老百姓增收呢?”鹹宜村駐村第一書記劉麗霞思考着,經過一系列的市場調研後,劉麗霞發現了适合鹹宜村種植的黑土豆。
黑土豆又名“黑金剛”,通體黑紫色,營養價值高,富含原花青素,素有“地下蘋果”和“第二面包”之稱,不僅具有食用價值,豐富的藥用價值,其銷售價格更是普通土豆的10倍。除此之外,還有黑玉米、紫薯、黑花生,其銷售價格都比普通“三大坨”高,還受消費者青睐。
“我們可以試種一定面積的黑土豆、黑玉米、黑花生等特色農作物,我有這方面的銷售經驗,可以對農戶承諾保底收購。”鹹宜印象電商公司負責人陳帥的一席話堅定了劉麗霞嘗試的信心。同時,土壤鑒定機構對鹹宜村土壤元素鑒定顯示,鹹宜村土地富含鉀元素,非常适合薯類種植。
于是,鹹宜村開展了以“三大坨”為基礎的“特色農作物 生态農業”的産業發展探索。
依托技術指導
強化農戶科學種植意識
黑土豆和普通土豆比較,成活率和抗病蟲害能力要低一些,管護要求高,如何大規模推廣“黑美人”的種植?如何提高“黑美人”成活率?如何保證“黑美人”的産量?……這一系列的問題讓劉麗霞犯難了。
于是,劉麗霞把自己的想法和遇到的困難向駐鎮工作隊秦明山隊長進行了彙報。秦明山曾在市農委工作過,對于劉麗霞需要技術指導的需求,他立即與市農科院特色作物研究所所長聯系,當天,劉麗霞便與馬鈴薯種植專家鐘巍然搭上了線。
從種薯的訂購、拌種、耕種到病蟲害防治,劉麗霞帶着村民嚴格按照專家的要求來實施,為了提高黑土豆生态價值,還專門采用物理殺蟲方式防治蟲害,除了懸挂黃藍防蟲闆,還組織村民在地裡埋了用酒精、糖、醋制作的殺蟲陷阱。看着地下害蟲被陷阱捕獲,不用農藥就能實現對地下蟲害的防治,村民豎起了大拇指。
不僅如此,為了保證“黑美人”的産量,市農科院專家多次到鹹宜村開展特色農作物種植和病蟲害防治專題培訓,現場指導農戶開展科學種植和管護。在團市委的幫助下,市農業行業社會組織團工委也成為鹹宜村農業發展的咨詢顧問,村民們也逐漸從“種地專家”變成了“科學種地專家”。
以合作社為抓手
增強村民組織力和凝聚力
鄉村振興,農民是主體,也是受益者。如何把農民群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調動起來?成為鹹宜村駐村第一書記劉麗霞時常思考的問題。
劉麗霞了解到,鹹宜村有5個村民小組,由于連片耕地分布不均,再加上群衆矛盾突出,發展之路可謂“任重而道遠”。“何不以黑色‘三大坨’産業為抓手,成立專業合作社,把鹹宜村5組農戶組織起來、團結起來。”
于是,劉麗霞對各村産業發展模式進行摸排、學習,最終決定推行“公司 合作社 農戶”的發展模式。公司對外開拓市場,讓本地生态農産品走出大山、到達消費者手中,并将市場信息反饋至合作社;合作社發揮公司與農戶間的橋梁紐帶作用,根據市場信息和專家指導組織農戶開展特色農作物種植和管護,并對農産品實行統一收購和銷售;農戶作為參與者和受益者,按照合作社負責人的指導在自家土地上進行耕作。
“我今年種了2畝,産量達到5500斤左右,按照8元/斤的價格來算的話,産值可以達到4萬元左右,收入很不錯,劉書記帶着大家一起緻富!”村民詹世喜喜滋滋地說。
如今,黑土豆豐收了,畝産達到2600斤/畝,産值可達2萬/畝,這一顆顆的“金疙瘩”正帶着鹹宜村村民摘掉“窮帽子”,奔向“緻富路”。
“每一顆‘黑美人’,都會成為一份緻富的希望。”對于未來,劉麗霞信心滿滿。(吳源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