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接孩子放學,聽到孩子沖着另一個孩子大聲喊:“張大王,再見!”周圍一片同學都哄笑着,紛紛喊着“大王明天見!”
被喊的孩子面露尴尬,可又沒說什麼。我教育孩子不能給同學起綽号,可孩子激動地說:
“他的名字真的叫張大王,因為他爸爸姓張,媽媽姓王,他爸爸媽媽非要把兩個人的姓合起來,于是他就成了張大王。”
孩子之間的玩笑都帶着善意,可老師就尴尬了。聽說,性格溫柔的老師都不好意思喊他的名字,畢竟一個嬌滴滴的聲音喊出“大王”這個稱呼,總讓人想到了盤絲洞。
上體育課時,大王同學如果沒有聽老師指令,老師大聲點名批評,自己都被自己逗笑,怎麼感覺是西遊記裡一群犀牛精,粗聲粗氣的拜把子。
所以建議家長在給孩子起名字時,一定要三思,别一時興起就給孩子起了個奇葩、搞笑的名字。
有個人姓畢,因為兒子在夏天出生,他覺得自己孩子将來勢必時将相之才,于是給孩子起了“畢夏”(諧音“陛下”)。
一長輩,姓史,他們那個年代特别喜歡用“貴”這個字眼,于是他的名字叫“史小貴”(諧音“死小鬼”)我們開玩笑問他,為啥不叫史大貴呢?長輩回答:這是我哥的名字。
一朋友從來不用蘋果手機,原因就是他爸爸姓李,媽媽姓郗,所以他的名字叫“李息瑞”諧音(siri),他說:曾經買過蘋果手機,可發現手機太靈敏了,一喊“息瑞”,它就回答:“嗯,我在這呢”。
也是尴尬無比啊!
如何給孩子起一個好聽、簡單又不奇葩的名字呢?
1. 專業隊伍。
雖說這有些迷信意味,可如果自己實在取不出來,就當花錢請人幫忙起,覺得好就收着,覺着不好就再想過,多一條起名字的路而已。
當然,有的專業隊伍不是看生辰八字,而是問長輩希望給孩子起個什麼類型的名字,有哪方面的寓意,然後再給出幾個建議,看家長喜歡。這主要從文字含義上面着手,還是比較科學正派的。
2. 查字典。
主要看家長給孩子的期望,但不介意大家取太生僻的字眼,比如“祺”有很多相似的名字諧音,比如“奇、琪、齊“……這些相似的發音都比較好組詞,讓人知道自己的名是哪個。
比如,給孩子取“天齊”,孩子可以這樣介紹自己“我叫天齊,天是天空的天,齊是整齊的齊”。可如果給孩子取“天祺”,孩子怎麼介紹?“祺”在字典裡的寓意是:吉祥如意的意思。可我國詞語中,沒有關于“祺”的詞語搭配,讓孩子自我介紹起來,就比較困難。
3. 家族字輩
有的大家族按輩分取名,比如在紅樓夢中,長一輩的都以文字旁為主。現代更多地采用父姓加母姓,如果母親的姓名不好取,幹脆就來四個字的。
當然這還是得以好不好聽為基準,不能一味要滿足家長的“私欲”,就取了個不負責任的名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