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園不值》
南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這是南宋詩人葉紹翁的名為《遊園不值》的一首小詩。是詩人遊園觀花的所見所感,寫得十分形象且富有理趣。
據說是有一次葉紹翁去訪友,正巧友人不在家,葉紹翁隻得站在友人家花園外感歎:
“也許是園主擔心我的鞋子踩壞門口的青苔,輕輕的敲門卻一直沒有人來開;可是他家這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你看,那兒有一枝紅杏伸出牆頭來”。
如今我們提到“紅杏出牆”,會怎麼想?
如今的“紅杏出牆”,代表着“越出常理的情愛”。但它的原意,其實非常的優美和高潔。
最早的“紅杏出牆”詩,作者是晚唐詩人吳融:其詩《途中見杏花》雲:
一枝紅杏出牆頭,牆外人行正獨愁。
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淺香寒蝶未遊。
更憶帝鄉千萬樹,澹煙籠日暗神州。
以杏花怒放為感興的發端,贊美帝鄉。詩中的“紅杏出牆”,僅僅是詩人眼前的景物,是勾起思鄉情緒的媒介而已,而不含有言外之意。
後來的“紅杏出牆”詩,金代劉豫的《杏》:
竹塢人家瀕小溪,數枝紅杏出疎籬。
門前山色帶煙重,幽鳥一聲春日遲。
陸遊也寫過一首《馬上作》詩:
平橋小陌雨初収,淡日穿雲翠霭浮。
楊栁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
這寫都是紅杏花在春天開的旺盛,美好,即使在院牆内也是掩蓋不住這象征着春天氣息的杏花。
回到那首《遊園不值》:
“應嫌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詩人想去訪問一位隐士園亭。但輕輕敲門,隐士的小院柴扉不見打開。
于是詩人推測道,這可能是擔心遊客們的“屐齒”會踩傷他家的青苔吧。暗指主人不願意就俗。重點主要應該着落在“蒼苔”二字上。
“紅杏出牆”在這裡不僅是寫景,還有韻外之意:“你的品德修養深厚,聲名遠播,就像這牆頭的紅杏一樣,是遮掩不住的。”“紅杏出牆”在這裡,既有對隐士品德的贊賞和敬仰,又有對隐士拒不見客态度的一種善意警醒。
由此可見,“紅杏出牆”原先并非貶義或中性詞,它是一個極其優美的詩歌藝術意象,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多得的一朵奇葩,需要我們去正确解讀和傳承,而不是肆無忌憚的調笑和曲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