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傳統與經典融合

傳統與經典融合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1 19:26:24

傳統與經典融合?孫正軍校長工作室授牌日晷校時,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傳統與經典融合?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傳統與經典融合(行走在傳統與未來之間)1

傳統與經典融合

孫正軍校長工作室授牌

日晷校時

十五年前,風華正茂的他帶着對教育的無限憧憬走上了校長崗位;十五年後,溫厚睿智的他仍然無限深情地實踐着他的教育理想。從當初把“規劃和引領”作為對校長的理解,到今天把“傳統、規則、未來”作為對教育的理解,這之間,是一段怎樣的心路曆程?

他叫孫正軍,臨淄區第一中學校長。他的“傳統、規則、未來”是一種怎樣的教育氣象?讓我們慢慢走近他。

傳統——立有根基

臨淄一中的門廳兩側,四幅大型浮雕撲面而來。“人文始祖”、“管鮑之交”、“孔子問禮”、“義聖魯連”,隻看題目就把人拉入了古老曆史的記憶中。

教育不是要面向未來嗎?

孫校長這麼解釋他的傳統文化情懷。“教育,從本質上說是培養人。毋庸諱言,現在的教育有些急功近利,重視知識、技能,忽視人文關懷。這一點,有識之士有目共睹、有心共鑒。”他說:“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作為一所學校,培養、造就學生的切入點是什麼?學校應該給學生什麼樣的教育?”

2013年,孫校長提出“站在傳統的肩膀上” “從傳統中凝煉新智”的發展思路。這個發展思路有兩個要點,一是傳統文化,二是創新發展。無疑,這是一個巨大的題目,也是一個浩大的工程。

孫校長的身上,有一股溫良儒雅的風範。三年裡,學校環境在一點一點地變化,如今呈現在師生面前的,是一個頗具傳統文化氣息的校園。

在孫校長的指引下,學校的三進深結構漸次展開。四幅浮雕是學校的第一進深的标志。四幅浮雕四個主題,表達着不同的意旨。“‘人文始祖’伏羲女娲,表達了我們對傳統文化的追根求源;‘管鮑之交’表達的是真摯的友情和‘私不害公’的高尚思想;‘孔子問禮’表達的是儒、道傳統思想以及虛心求學的精神;‘義聖魯連’表達的是清廉高潔與愛國謀略。”

當初,隻是有一個要做浮雕的念頭,做什麼樣的浮雕?傳達什麼樣的信息?孫校長費了不少的思量。他指着兩邊的浮雕,說:“‘人文始祖’和‘孔子問禮’代表着中華傳統文化,‘管鮑之交’和‘義聖魯連’代表了先秦齊文化。這就是我們的傳統。”“主題的選取、圖案的設計、詩文的撰寫,都是我們自己的再創造!”

移步校園,一座建築物上書四個隸書大字:“稷下學宮”。稷下學宮?不就是名傳千古的“百家争鳴”之地嗎?怎麼跨越時空,坐落到這裡了?

“這是學校的報告廳。我們借用、借重‘稷下學宮’名号而命名。”孫校長起意命名時,有老師感覺名号太大,一所學校無法承負如此之重。孫校長認為,教育者就是要有擔當精神,這麼有價值、有意義的稱号,不能隻保留在書本文字當中。作為臨淄大地上的學校,要把弘揚齊文化作為自己的責任。‘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臨淄的學生,要懂得臨淄的文化,将來走出去時,要成為宣揚齊文化的種子。”

孫校長學的是政史專業,嗜好讀書,結交了一批各級各類的文化專家,都成了他邀請到校傳播文化的對象。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責任,專家學者們樂于無償為師生演講。稷下學宮開設有“一中講壇”,每周都有老師登台,《論語》《道德經》《管子》是臨淄一中教師的必讀書目,和心理學、課堂改革一起,成為講壇的主題。有老師感歎,“仔細地讀《管子》,才知道大有學問在。”

這是學校的第二進。這裡除了稷下學宮,同樣引人注意的是校園中央的日晷。孫校長非常得意于此,每每讓人以此校對時差。雖然不能說分秒不差,但遠古時期的先人,能用日影計時,且到如今仍然可用,這裡面的文化含義确可讓人慨歎。日晷底座是一塊巨大的方石,四周分别刻着“遠取諸身”、“近取諸物”、“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明白的人都知道,讀懂了這四句話,就大略懂了中華文化的起源。

在日晷前站的久了,想的深了,心底油然生起一股念頭:文化的厚重!

穿過教學樓門洞,似乎到了學校的後園,這裡是第三進。一座青磚灰瓦朱門的建築,門口兩側的石甕上刻着蓮花,垂花門檐下的牌匾上赫然寫着“聞韶書院”。聞韶?“對,就是孔子聞韶的典故。”說起聞韶書院,孫校長會娓娓道來,對于這些史料少見的曆史,聽者不一定能細細品察,但對于孫校長的如數家珍,聽者也會慢慢地喜愛。他經常說,書院教育是中國的傳統教育方式。對于其中的自由講學、開放辦學、大師雲集等特點,他非常的向往。書院裡擺放着明清古式的桌幾,隻是坐一坐,人也會靜下來,别有意蘊。

一番精心的設計,臨淄一中的校園有了濃郁的傳統文化氣息。除了浮雕、學宮、書院主體建築外,還有“稷門”、“城阙”、“天齊淵”、“齊字影壁牆”、“蹴鞠影壁牆”以及“愚嶺遙盤”城樓,和青磚牆上嵌刻的“龍池秋月”、“時水道中”等古詩,都是小處見大,容易讓人幽古發思。

有人問,國人曾經為了進步而反對傳統,那麼現在看來,傳統文化中有什麼“新智”呢?

孫正軍校長笑笑,他說,其實這一問題本身,就是“新智”。

一天,一個初四的學生敲開了孫校長的辦公室,向他請教傳統國學,交流之餘,孫校長送給他一本《管子》。幾天後,學生恭敬地把書送了回來,書裡夾了一張作文稿紙,工整地寫着:“管子,餘讀數日,徒有皮毛,以愚淺識,《管子》一書,所著甚廣,治國、牧民、修身、齊人。得此,齊地萬昌,不愁中興桓公之治也。因以此書,方以知管子可緻儒、兵兩家之大成,不絕于相小白也。今閱此書,甚為幸哉!敬禀恩師!”時間注明為“乙未秋”。區人大主任到校調研時,對初中生能用這樣的文詞寫信表示驚訝,把它視為學校傳統文化教育的一大成果。

是啊,能夠引起學生的關注,啟發學生的思考,這不就是新智嗎?所謂新智,不一定具體如一個概念或一個答案,而在于對人的激勵與啟迪。

孫正軍校長的心裡經常裝着四個字:“家國情懷”。他認為,傳統文化中有濃厚的家國情懷。他知道,文化環境對人起着潛移默化的影響,但僅僅有了環境還不夠,還需要做深切的功夫。為了更好地“從傳統中煉新智”,他正在積極開發系列傳統文化課程,《站在傳統的肩膀上》《齊國人物故事賞析》《學以成人》等都已見雛形。他堅信,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根基深了,才能有更高闊的發展空間。

規則——行有尺度

臨淄一中是一所初級中學,因為建校早,校園規模小,因為聲譽好,在校學生多。

對于基礎教育,孫正軍校長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初中階段是一個人發展的重要時期。相比于懵懂的小學和日漸成熟的高中,初中的學生還處于青少年時期,身體迅速發育、人格逐漸養成,極具可塑性。”

他深知可塑性的兩重含義:一則童心仍在,是教化的好時節;一則開始叛逆,容易走上另一個極端。

如何施教?他的答案是:規則!

“我們強調的規則包括三層含義:一是遵守社會規則,要有品德;二是尊重科學規律,要有智識;三是遵循成長規律,要講方法。”

學校的東門牆上,張貼着一行字:“讓自主互助成為我們的學習生活方式”,學校的辦公樓上也張挂着一行字:幫助自己的唯一方式——去幫助别人。這觸目可及的簡短的話,在共同揭示一個道理:成就自己,關注他人。

縱觀曆代賢能,凡有成就的,都可歸結為自主互助:人若能自主,就意味着能夠進行主觀的判斷與選擇、自我控制與進取;若能互助,就意味着友好相待,同舟共濟。

“為了更好地開展‘自主互助’教育,我們申請了省重點課題,把理論研究與實踐結合起來,形成了我們的‘自主互助’理論體系。”知道孫正軍校長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評價,他是一位文化校長、科研校長,是首屆山東省十大教育科研名校長。

孫校長介紹說,臨淄一中的自主互助教育包括“四個機制、四個領域”。“四個機制”是“生活自理、學習自信、行為自律、生命自強”。他高度認同“教育即生活”的觀點,認為生活是教育的重要起點和重要内容。在他的力主倡導下,學校收回了臨街的一個出租房,專門開辟了“自主之家”——可以生火做炊的師生家園。這個學期,學校兩千餘名學生,以班為單位,依次舉行了包水餃集體就餐活動。“學生興奮極了!”一位班主任從另一個角度觀察他的學生,學生觀發生了大的改變。“一次簡單的集體包水餃活動,我開始反思我的教育和管理理念。一方面學生的成長有很多需求,不能隻以學習為單一評價;另一方面改變學生的契機很多,不一定隻在教室、辦公室裡。生活是最好的教育現場!”

“四個領域”是“課堂自主互助學習、校園自主互助管理、社區自主互助實踐、多元自主互助評價”。多年的自主互助課改,臨淄一中的老師們認識到了形式背後的真谛——授之于漁。旺盛的求知欲和正确的學習方法比知識更加重要,因為知識永遠學不完。于是,課堂上老師講的少了,學生走上了講台;交流探讨展示的多了,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

臨淄一中的重大活動都由學生競争“承辦”。學校體育節開幕式上,端坐在主席台上的是學生,孫正軍校長和他的一班人馬坐在台下一側,袖手旁觀,熱情觀看。“學生的活動熱情和能力不可忽視。學生的能力是在鍛煉和體驗當中實現的,學校應該給學生提供一切可以鍛煉的機會。我們要做的,就是放手,大膽放手!”

孫校長知道,變革開放是這一時代的一大主題,也是教育的主導方向。開放辦學,就是用開闊的視野,尋找豐富的教育資源,開拓廣闊的教育空間。他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春季,學校都要舉行讀書節開幕式,他組織師生徒步十多裡路,每年選取一處具有齊文化色彩的場所,走進自然,走進春天,一路歡歌。于是,太公湖畔、管仲紀念館前、齊國曆史博物館裡,師生們“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校園的樹木,大多用青磚壘砌圍住,高矮正合人坐。上面鋪以黑色大理石,大理石上刻着象棋棋盤。這也是孫校長的用心所在。他說:“中國象棋不僅是一種娛樂活動,裡面蘊藏着很多智慧和道理。對弈雙方需要在共同的規則中施展自己的身手。”學校開設的象棋社團,是很多男學生的最愛。

什麼是規則?規則不是寫在書本上的清規戒律,而是活生生的生活需要。在活動中,學生逐漸有了規則意識,逐漸“循規蹈矩”,變得“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

孫正軍校長認為,一個優秀的人一定要遵守規則,将來甚至可以創造規則。他說,所有的規則都是人創造的,需要人們自覺地遵守,如果能開創出一種新局面,那麼就有資格創造新局面下的新規則。

話語中隐約着一種未來的責任與擔當!

未來——心懷夢想

人們常說,昨天已經過去,明天還沒到來,真正擁有的隻有今天。然而,孫正軍校長的教育理念裡,“未來”是一個重要的概念。

未來是什麼?

孫校長解釋道,培養未來的人,實際上是培養未來需要的品質。

他關注兩個未來,一個是學校的未來,一個是為學生奠基未來。

對于學校,他提出了臨淄一中的學校願景:讓學校成為師生啟發潛能的地方,獲取需要幫助的地方,得到适合教育的地方,能夠休閑放松的地方,主動健康成長的地方,感受快樂幸福的地方,值得眷戀回憶的地方,時常牽挂寄托的地方。

他希望學校裡有詩意的教育,有人文的關懷,有智慧的啟發。他希望學校是值得向往和令人眷念的地方。

與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相映,臨淄一中的校園裡同時有自然和現代氣息。

日晷不遠處,立着一個兩米高的碩大地球儀,輕輕一轉,海洋、陸地就浮現眼前。“未來是什麼樣子?我們很難預測,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人需要更廣闊的世界視野。學校教育,要有這種預感,這是教育者的責任!”孫校長喜歡打一個比方,傳統與未來,是人生的兩個極點,拉直了,就是人生曆程。

精心地設計校園,展現以傳統文化,正是心懷夢想的另一種表現——重視傳統,不是為了複古,而是為了更好地面向未來。

校園中央的文化石上,正面镌刻着一本展開的書,書本下枕着一枝梅花,寓“傲雪暗香”之意,書本上放着一把鑰匙,寓“開啟智慧未來”之意。文化石背面镌刻着镏金行書:“探索求真,奠定成功人生的基石”。探索求真是學校的學風,孫校長特意把教學樓命名為“求真樓”,是為了對應學風,也是為了對應陶行知先生的那句話: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他說,“真”比一切都重要。

隻要有時間,學生都喜歡到陽光溫室去看看。這裡本來是校園一隅,少有人光顧。孫校長在這裡設計了一座三層鋼架結構的玻璃溫室。溫室一層小徑曲折,池魚遊動,植有竹木花草。隆冬季節,裡面溫暖如春,生機盎然,難怪學生喜歡。

孫校長介紹說:“這裡是學校的溫室種植園。平時由生物老師管理,學生在這裡培植種子,出苗後,可以拿回家繼續養植。這個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實踐能力,增加他們的生命意識。”

走過“愚嶺遙盤”城門,登上聞韶書院樓頂,是一片綠油油的莊稼地。孫校長常感歎于城市的學生不通稼穑,疏離了生活。他說:“從大處說,現在的學校教育有兩大遠離,一是遠離了自然,一是遠離了社會。這種封閉、而不是開放的教育狀态,使教育缺少了很多寶貴的内容!”

他稱這是學校的“一畝三分地”。這塊人工土地被分成了四十塊,“每個班一塊地,作為勞動基地也好,作為種植基地也好,讓學生來管理,看能不能吃上自己的勞動果實。”

為了學生的全面、健康、個性發展,孫校長提出了“八大行動”。

一是讀書成長,涵養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幫助每個學生制定自己學段、學年、學期讀書計劃,通過讀書節、圖書漂流、朗誦會等活動,促使學生在讀書中自主成長,讓閱讀成為最直接、最有效的學習途徑;二是生活科技,感悟科學技術的偉大力量。引導學生制定學段、學年、學期生活科技計劃,促使他們學會在活動中觀察和了解科學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科學的神奇,培養科學精神;三是藝體人生,用藝術點亮生命。讓學生全面接受文學、繪畫、雕塑、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工藝、建築等藝術教育,感悟藝術精神,獲得精神享受和審美愉悅;四是我愛我家,人生成長從家開始。讓學生懂得感恩父母,能夠服務于家庭。學會做家庭的小主人,成為和諧家庭的的紐帶;五是齊風流韻,從傳統中凝煉新智。讓學生知道齊國燦爛的文化曆史,從齊文化中汲取有益的思想營養,豐富精神,助推成長;六是感悟自然,在大自然的神情中獲取靈感。幫助學生制定感悟自然計劃,讓學生每學期完成一項有意義的自然觀察活動,學會珍愛生命,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七是走向社會,在體驗人生中熏染創新人格。幫助每個學生制定走向社會的計劃,促使他們更多地從學校這個小課堂,走向社會這個大課堂,了解社會,奉獻社會,體驗人生,培養品格;八是生涯規劃,激勵學生走個性化成長之路。積極開展生涯教育,引領學生制定發展規劃,設計人生生涯,鋪就學生個性發展之路。

臨淄一中與澳大利亞南澳洲聖心女子中學締結了教育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建立了師生互訪的機制。與韓國高靈郡中學互派學生遊學,與台灣政治大學附屬學校建立了網絡交流平台……

一位校長,胸懷藍圖,憧憬未來,又能在校園枯竹前,邀請師生探究原因,“道心惟微”,潤物無聲。這是一份情懷,更是一份智慧。

孫校長和他的學校,還有很多故事,難以一一描述。如果給他畫一幅簡筆畫,會發現有三個維度必須表達:傳統、規則、未來。

傳統——立有根基,規則——行有尺度,未來——心懷夢想。傳統,注重的是人文思想;規則,注重的是技術方法;未來,注重的是創新實踐,綜合起來,就是一個大格局,大氣象,自然需要大胸懷。

貫通古今曰大,俯拾眼前曰小。小大之間,拿捏不好,會出偏差。孫校長對此獨有心得,獨有功效,因為他深谙“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的道理。

走近孫校長,如同翻開一部教育畫卷,如同品讀一個智慧人生。厚積而薄發,那塊編号為“MLHB201508006”的“中小學校長國家級培訓計劃卓越校長領航工程名校長領航班孫正軍校長工作室”正式挂牌,正是實至名歸!

責任編輯 宋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