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鄉村旅遊如火如荼,人們來到鄉村,放松心情,感悟自然,得到放松和休息。同樣,全國各地的鄉村遊也都面臨着提質升級、做出特色的問題。
江蘇省南京市江甯區湯山街道湖山村黨支部書記艾錢雲另辟蹊徑,在農家樂裡面開設藝術合作社、陶藝坊、文化講堂,打造出濃郁的藝術氛圍和人文氣息,在美麗鄉村中給遊客不一樣的感受。
圖:展示傳統農耕文化的一角
走在南京江甯區湖山村裡蜿蜒起伏的小路上,就像走進了一個天然氧吧。石牆、瓦房、池塘,一種故鄉的感覺油然而生。到這裡考察的上海某鄉村旅遊開發公司的範女士興奮地說:
【範女士:覺得這裡的鄉土氣息保存得比較好,就是原來的社區的味道比較濃。】
湖山村地處丘陵地帶,原來是一個偏僻閉塞、環境髒亂的小山村。說起剛來時的狀況,艾錢雲記憶猶新。
【艾錢雲:唉呀我來的時候這個地方非常窮。到什麼程度?窮到我的同事跟我說,他能娶到老婆就很不容易的。這裡有出息的孩子都出去了。】
艾錢雲從交通入手,帶領群衆拓寬重修梧桐大道;整治環境,發展鄉村旅遊,辦起了江蘇唯一的小火車主題村。湖山村迅速成為遊客喜愛的景點。然而,艾錢雲心頭卻有了一絲隐憂:鄉村旅遊同質化的現象嚴重。他構思出“培養孩子需要一個村莊”的理念,讓孩子們有一個親近自然之地,真正可以在玩樂中得到成長。他引進包括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藝術學院等高校專家學者入村,開設了藝術合作社、化石館、永續生活研究社、木工坊、陶藝坊、道德文化講堂等;開展了小館長計劃、繪見自然課題、石域文化課題等;着重打造了湖山學苑、高莊書屋等文創項目。
圖:記者姚東明采訪湖山村書記艾錢雲
南京師範大學退休教師曹志偉感歎這裡的景色,更是被艾錢雲的想法所吸引,她說這裡的自然環境對于繪畫培養得天獨厚,但是更重要的是有一位比較有想法的村支書來讓這些設想變成現實。
【曹志偉:我們這個書記呢還是比較有想法的,他不想搞那種重複的漁家樂農家樂,啊釣魚啊什麼,它想打造有傳統文化的這個一個村莊,所以呢我來到這裡一看,我第一印象就是安靜。幹淨。唉呀我說這個鄉村太好了,而且他們那個那個标語牌就是培養孩子需要一個村莊。我呢就從幾十年的繪畫這個經驗當中,我覺得這個大自然對繪畫太重要了。我覺得這個湖山村的孩子更應該有條件接觸學習國畫,把我們這個美麗山村畫好。】
23歲的設計師孫金傑另一個身份是湖山村新村民、村自然教育課助教。這個不願循規蹈矩做城市白領的95後,被艾錢雲吸引來湖山,既有創業的因素,更是一份年輕人的情懷。
【孫金傑:住在村子裡的時候會發現确實有很多能讓我感到很驚喜的地方。我将來就是想成為一個相當于自然教育的導師,我想在自己玩的過程中能夠帶着别人一起玩,我覺得這個是非常有價值。我覺得我們這一群人可能會成為溝通城市和鄉村的一個紐帶。】
一群群新湖山人為鄉村旅遊增添了文化的魅力,也讓昔日普通的農家小院變成了一個個時尚工作室和 “網紅”民宿。
圖:南師大退休教師曹志偉在湖山村工作室創作
湖山書院負責人、31歲的村民張甯:
【張甯:書記方向已經找對了,現在按書記帶着我們幹,我們現在村莊也是越來越好,所以我們現在凝聚力也越來越高,工作的熱情也越來越高,我相信我們會越幹越有勁,越幹越好。】
曾經做過律師,昔日的同事如今成了高級合夥人;作為一名公務員,卻一直堅守在小村。回望七年的經曆,艾錢雲沒有一絲後悔,在他的内心,湖山村就是他精心打造的作品。
【艾錢雲:鄉村做事呢如果我們一蹴而就、一哄而上,沒有一個認真的考慮,最終就是昙花一現。我對自己人生的看法現在很堅定,把我自己的一腔熱忱放在鄉村,然後因地制宜地做事情,多做一些對這個地方子子孫孫生生不息有意義的事情。】
圖:湖山村獨創的城鄉藝術合作社
記者編輯:楊明、姚東明、景明、李鑫
統稿編輯:李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