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經常會出現手腳麻木,有時是連續的,更多時候可能是持續性不明原因的麻木。據統計,全球有兩億人患有疾病性麻木,并以每年10%的患病率增長着。
不同部位狀态的麻木,預示着不同的疾病,這些“麻”煩都有啥症狀呢?快來了解下~
老年人手腳麻木三大原因
營養不良
長期胃腸功能障礙和食物攝入減少會導緻身體缺乏足夠的蛋白質和維生素。
特别是缺乏B族維生素會導緻營養和代謝受阻,神經傳導速度減慢,周圍神經炎和神經根損害以及手腳麻木。
動脈粥樣硬化
腦動脈硬化會使神經傳導速度減慢,局部血液供應和大腦氧氣供應減少,同時也會導緻中樞機能障礙。
特别是中央部位的缺血性和缺氧性功能障礙可能導緻相應肢體麻木。
這種麻木往往有一面特征。
藥物副作用
老年人如果患有多種疾病,則必須同時服用多種藥物。
一些化學治療藥物可能誘發神經末梢并導緻肢體麻木。
這種麻木通常從手腳開始,然後逐漸向上蔓延,常伴有感覺過敏或感覺異常。
因此服用藥物時應嚴格控制劑量。
警惕7種麻 當心疾病找上門
1、單側麻木:腦梗
手指麻木出現在一側肢體,而另一側完全正常,同時伴有頭痛頭暈、視野黑蒙或視線模糊流鼻血、協調能力差等症狀時,可能是中風的征兆,要警惕腦梗的發生
提示:一般好發于三高心顫、動脈硬化、斑塊形成等中老年人群。
腦梗引起的肢體麻木,通常都是急性的,這種情況一定要緊急送醫。
2、對稱性麻木:糖尿病
當肢體出現對稱性麻木,同時有蟻走、發熱、觸電等感覺時,這種麻木多與糖尿病有關。
糖尿病本身會引起周圍神經的病變,所以會産生對稱性的麻木,下肢症狀較為多見。
提示:糖尿病是長期存在的,中老年人和肥胖人群的發病率較高,需要注意日常飲食和定期體檢,堅持治療。
3、麻痛不止:腫瘤
出現長期慢性的手腳麻木,伴随疼痛,還持續不能緩解時,要注意體内是否有惡性腫瘤的存在。腫瘤多呈占位性塊狀突起,會産生相應的神經組織壓迫症狀,就會發生手腳麻木、走路不穩等表現。
提示:如果沒有查出原因的人群,一定要做全面檢查查出病因,比如肝、胃、血液等,女性人群需要特别查看卵巢和乳腺。
4、單手麻木:頸椎病
經常單手麻木,很可能是頸椎病引起的,主要由于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等,緻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的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症就會單手麻木。
提示:臨床中,有近七成手麻症狀是由神經根型頸椎病引起的。情況嚴重者應到正規醫院檢查治療。
5、四肢分散麻:腰椎病
腰椎病引起的手腳麻木,主要是分散性的上肢麻木與腿部麻木,這種四肢分散麻木是局部神經受到了刺激引起的,如腰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
提示:嚴重的腰椎疾病,如椎間盤等壓迫神經,可導緻人體行走不便,甚至大小便失禁等出現四肢麻木者應根據情況到腰椎專科就診。
6、手腳麻涼:三高等血管性疾病
心腦血管疾病,是五十歲以上人群的常見病,中老年三高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血流不暢等症狀,這些症狀就有可能引起手腳反複發涼麻木。
提示:中老年人經常出現手腳麻涼的症狀,要注意及時體檢檢查三高,注意日常飲食習慣問題,合理的運動。
7、手指麻無力:腕管綜合症
腕管綜合症主要是外傷、骨折、扭傷或勞損引起的,腕部病變或退變、管内肌腱腫脹;
使組織變形或腕骨退變增生,都可能伴有胳膊手腕等處的麻脹感、手指靈活性降低的表現。
注意:一般常發于經常搬運東西、托舉等人群,手機電腦玩得過多也會增加病發風險,中老年人應該适當搬舉東西,避免長時間玩手機電腦。
預防手麻有妙招
水瓶練腕力
準備約250cc的瓶狀物,如飲料罐、小水瓶。
将手掌朝下,握住裝滿水的瓶子,以緩和的速度将手腕上舉及下彎,上下皆維持5秒,來回10次,可活動手腕,預防手麻。
拉筋解腕傷
将手臂向前伸直、手心朝下,以另一隻手将手背向下壓,再将手掌向内扳,各維持10秒,來回10次。
這樣可以緩解日常搬舉東西的手腕損傷,預防手麻。
雙手平舉轉手腕
兩臂前平舉,手握空心拳,以手臂為軸心,向内旋轉拳頭,連轉15~20秒,反方向做一遍。
可以幫助放松腕部肌肉,松弛手臂神經。
張指壓桌握拳
五指張開垂直壓桌面4-5秒,
接着用力握拳4-5秒,
然後将五指張開,
這兩個動重複多做幾次,可以預防手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