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網特約作家 陳曉斌
今年的高考、中考結束,“魚躍龍門”,莘莘學子陸續收到了屬于自己的入學通知書,歡喜慶賀。本期我們看看唐代士子登科後人們的一種慶祝方式。
《全唐詩》卷770張仲謀《題搔口》:
嘗聞燒尾便拏空,隻過天門更一重。
大禹未生門未鑿,可能天下總無龍。
卷845齊己《送相裡秀才赴舉》:
兩上東堂不見春,文明重去有誰親。
曾逢少海尊前客,舊是神仙會裡人。
已遂風雲催化羽,卻将雷電助燒鱗。
明年自此登龍後,回首荊門一路塵。
詩裡的“燒尾”“燒鱗”,是說 “魚躍龍門”的典故。黃河禹門口,在今山西省河津市西北和陝西省韓城市北部的黃河峽谷中,傳為大禹治水時所劈,這裡兩岸峭壁夾峙,形如門阙,水勢洶洶,聲震山野。《三秦記》記載傳說:“每歲季春有黃鯉自海及諸川争來赴之,一歲之中,登龍門者不過七十二。初登龍門即有雲雨随之,天火自後燒其尾,乃代為龍。”
黃河鯉魚奮力躍上此門天雷擊去魚尾方化身為龍騰飛于天,因此典故,唐代有了著名的“燒尾宴”,從唐中宗景龍(707—709)時期開始,到玄宗開元間被禁止,流行了二十餘年。《新唐書•蘇瑰傳》載:“時大臣初拜官,獻食天子,名曰‘燒尾’”。最初燒尾宴是大臣敬奉皇的,請皇帝吃頓飯,如同天火燒尾,從此魚化為龍,仕途自是平步青雲。燒尾宴流傳開來,逐漸演化成一種協調官場人際關系的一種宴會,當時凡士子登科、榮進及遷除,必盛置酒馔、音樂,此類宴席,都叫做“燒尾宴”。
最著名燒尾宴,是韋巨源在唐中宗景龍三年(7O9年)官拜尚書左仆射時為敬奉中宗而舉辦的。先是景龍二年,宮中人說韋皇後藏衣服的竹箱上有五色祥雲升起,韋巨源請求将這件事向全國公布,唐中宗表示同意,并且下诏赦免全國囚徒。“五色雲事件”是韋巨源與韋皇後密切配合培植勢力的一個事件,到第二年,即景龍三年,韋巨源升任尚書左仆射,重新參與朝政。
五代陶谷《清異錄》中記錄了韋巨源的《燒尾宴食單》,收入了五十八種菜點,現參考諸多史料,将這些菜肴的名稱、做法呈現如下:
1、單籠金乳酥(餅用獨隔通籠蒸制)
2、曼陀樣夾餅(公廳爐烤餅,樣子作成曼陀羅花)
3、巨勝奴酥蜜(蜜制散子,西域寒食節食品)
4、婆羅門輕高面(籠蒸千層餅,印度傳來)
圖1:新疆古高昌國阿斯塔納墓葬群出土的唐代食點。右上角盤中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食點就是婆羅門輕高面。
5、貴妃紅(加味紅酥皮)
6、七返膏(七卷作四花的糕)
7、金鈴炙(食料中加酥油,烤成金鈴形狀)
8、禦黃王母飯(肉絲雞蛋蓋在雜味飯表面,似今煲仔飯、蓋澆飯)
9、通花軟牛腸(通草中灌入羊羔肉,形似牛腸)
10、光明蝦炙(烤炙活蝦,不減其光澤透明度)
11、生進二十四氣馄饨(參照二十四節氣,花形餡料各異共二十四種)
12、生進鴨花湯餅(主廚親自表演制作,水中煮仿鴨子形狀的面片)
13、同心生結脯(生肉加工成薄片,打成同心結,風幹為肉脯)
14、見風消(似今油糕,做成植物見風消的葉子形狀)
15、金銀夾花平截(剔出蟹黃、蟹肉,夾在蒸卷裡,切成相等小段)
16、火焰盞口槌(上部呈火焰形花樣,下部形似淺杯的小蒸餅)
17、冷蟾兒羹(蛤蜊羹,冷卻後涼食)
18、唐安啖(石榴花、葉狀的食點)
19、水晶龍鳳餅(糯米裡面嵌棗,蒸到糕面開花,棗瀉外露)
20、雙拌方破餅(花角餅,似今老虎腳爪餅)
21、玉露團(雕花酥)
22、漢宮棋(煮印花圓面片)
23、長生粥(進料,藥物與食物分别烹制,再合并煮粥)
24、天花畢羅(用天花蕈作餡報稱似包子、春卷的面食,畢羅源自波斯)
25、賜绯含香粽子(内含香料、外淋蜜水,以紅色飾物包裹)
26、甜雪(蜜餞太例面)
27、八方寒食餅(用木模制作)
28、素蒸音聲部(模拟梨園 “音聲部”樂隊人物,素菜和蒸面做成70件蓬萊仙人的樣子,組成歌舞場面)
29、白龍臛(鳜魚羹)
30、金粟平槌(以魚子為餡的面食,做成金粟首飾的形狀)
31、鳳凰胎(剖出雞腹中未生的蛋炒以魚白)
32、羊皮花絲(一尺長的炒羊肉絲)
33、逡巡醬(魚與羊合炒成的醬)
34、乳釀魚(羊奶燒整魚)
35、丁子香淋脍(丁香油腌生魚片或肉脍)
36、蔥醋雞(蒸熟的雞是吃蔥喝醋喂養出來的)
37、吳興連帶胙(不發酵的吳興糯米配生魚片,似今壽司)
38、西江料蒸彘肩屑(西江肉桂蒸豬肩胛肉屑)
39、紅羊枝杖(全烤紅羊,四隻羊蹄象征佛教供養四事:衣被、飲食、卧具、醫藥)
40、升平炙(烤制羊鹿舌三百條)
41、八仙盤(剝剔烤鵝,拼制成八種仙人的形狀)
42、雪嬰兒(田雞剝皮同青豆共炒,田雞銀色白如雪形似嬰兒,青豆似蹴鞠,菜似小孩兒踢足球)
43、仙人脔(奶汁炖雞,或以菜籽油煮雞為乳色)
44、小天酥(鹿雞同炒,小天為唐時吏部侍郎的别稱,也是道家洞天的别稱,此形容菜的高雅)
45、分裝蒸臘熊(選用有熊脂的部分蒸熊肉臘幹,熊脂是熊背上的脂肪,色白如玉,珍味)
46、卯羹(兔肉羹)
47、清涼臛碎(狸肉羹,冷卻後切碎涼食,似肉凍)
48、箸頭春(炙活鹌鹑)
49、暖寒花釀驢蒸(花酒蒸驢肉)
50、水煉犢(清炖整隻小牛,盡火力煮爛)
51、五生盤(用羊豬牛熊的新鮮嫩肉,細切成脍調味,再拼擺成這五種動物的形狀)
52、格食(羊的肉、腸、内髒纏豆苗制作)
53、過門香(各種肉相配炸熟)
54、纏花雲夢肉(肉煮熟卷裹,用重物鎮壓,成型切片,似今肘花)
55、紅羅饤(酥油與血塊制成如血豆腐的食物,或為刺血生飲鹿血)
56、遍地錦裝鼈(羊尾油、鴨蛋蒸甲魚)
57、蕃體間縷寶相肝(熟肝切做多層而複雜的寶相花形狀,盛裝冷盤)
58、湯浴繡丸(肉末和雞蛋做成繡球狀丸子,加湯煨成,似今獅子頭)
圖2:新疆古高昌國阿斯塔納墓葬群出土的唐代食點,制作為寶相花形狀。
以上僅僅是韋巨源 “燒尾宴”中較為出奇的菜單,還有另一半數量相當的菜品《清異錄》沒有錄入。《燒尾宴食單》是流傳下來的唐代最豐富的菜品,是唐代高端飲食文化的代表。這些菜極盡天上地下的美味,菜的做法今天看來仍充滿了神奇。有些菜今天我們較為熟悉,但在唐朝這些方法才被開創出來,成為日後中華飲食的濫觞。
據說,中宗宴罷回宮後,肚子撐得兩天沒吃飯,回頭對韋家的這頓飯念念不忘。韋巨源本來和韋皇後沒有親戚關系,但他善于鑽營,利用“五色雲事件”與“燒尾宴”與當朝天子、皇後迅速拉近距離,得到寵幸,連連榮升,成為宰相級别的朝廷大員。
但唐朝的大官不都是這樣的,《新唐書•蘇瑰傳》載,蘇瑰也被唐中宗提拔為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封許國公。中宗是個平庸的皇帝,他貪圖口腹之欲,眼巴巴地等着蘇瑰辦的燒尾宴,但蘇瑰久好都沒動靜,朝中大臣開始也指責蘇瑰不懂事,蘇瑰這時才站出來說:“宰相燮和陰陽,代天治物。今粒食踴貴,百姓不足,衛兵至三日不食,臣誠不稱職,不敢燒尾。”看看,這才是真真的唐朝,這才是健康的大唐飲食觀。
其實魚和龍的轉化是雙向的,魚、龍可以互變,這種變化在商代晚期的玉雕就已體現。西漢《說苑·卷九正谏》:“吳王欲從民飲酒,伍子胥谏曰:‘不可。昔白龍下清冷之淵,化為魚,漁者豫且射中其目,白龍上訴天帝,天帝曰:“當是之時,若安置而形?”白龍對曰:“我下清冷之淵化為魚 。”天帝曰:“魚固人之所射也;若是,豫且何罪?”夫白龍,天帝貴畜也;豫且,宋國賤臣也。白龍不化,豫且不射;今棄萬乘之位而從布衣之士飲酒,臣恐其有豫且之患矣 。’王乃止。”隋唐時期魚化龍的圖案頗多,如“鎏金魚化龍紋盤”“鯉魚跳龍門”。
唐詩中常将魚龍并舉,也多泛指水族。卷598高骈《和王昭符進士贈洞庭趙先生》:“藥将雞犬雲間試,琴許魚龍月下聽”,月下魚龍是世外高人的知音。卷748李中《秋江夜泊寄劉鈞正字》:“魚龍不動澄江遠,雲霧皆收皎月高”,秋夜的江水中,魚龍是如此靜谧。卷814無可《中秋夜南樓寄友人》:“氣冷魚龍寂,輪高星漢幽”,卷846齊己《中秋十五夜寄人》:“四海魚龍精魄冷,五山鸾鶴骨毛寒。”在兩位詩僧的筆下,中秋夜月光激射,江河湖海中的水族,寂冷靜默地感受着天地間的肅穆。
最後,魚龍互變,也啟示今天的學子,考進中意學校的,應該繼續努力,不然會從龍變回魚;沒有考到中意學校的,不必氣餒,隻要堅持努力,天火終可燒尾,魚終能化為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