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秋風起故人不如初?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又是一年秋風起故人不如初?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出自唐代虞世南五言絕句《蟬》。
大意是,秋蟬正是因為身居高處,它的聲音才能傳得很遠,并非是憑借秋風的力量。
原文: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詠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濃郁的象征性。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
詩的關鍵是把握住了蟬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體特征,從中找到了藝術上的契合點。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托的點睛之筆。是在上兩句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對詩的議論。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藉助于秋風的傳送,而詩人卻别有會心,強調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緻遠。
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一個真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并不需要外在的憑藉,自能聲名遠播。突出強調了人格的美和人格的力量。
唐代詠蟬詩以寄意見長,由于每個詩人地位、遭際、氣質的不同,雖同樣工于比興寄托,卻呈現出殊異的面貌,構成富有個性特征的藝術形象。
虞世南的《蟬》與駱賓王的《在獄詠蟬》、李商隐的《蟬》成為唐代詩壇“詠蟬”三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