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論語中表達學習與思考辯證的句子

論語中表達學習與思考辯證的句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6 04:38:29

論語中表達學習與思考辯證的句子?<2.23>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 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論語中表達學習與思考辯證的句子?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論語中表達學習與思考辯證的句子(論語的現代感悟)1

論語中表達學習與思考辯證的句子

<2.23>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 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譯文】

子張問:“今後十代(的禮儀制度)可以預先知道嗎?”孔子說:“殷朝沿襲夏朝的禮儀制度,所廢除的,所增加的,是可以知道的;周朝沿襲殷朝的禮儀制度,所廢除的,所增加的,也是可以知道的。那麼,假定有繼承周朝而當政的人,就是以後一百代,也是可以預先知道的。”

【感悟】

人道與天道

我想從人道和天道兩個角度來解讀這一章的内容。所謂人道,就是人為的幹預;放在個人身上是修身和自律,放在國家層面就是制度設計。領導者之所以是領導者,最重要的特質就是能夠領導自己——不需要通過外力約束自己,而是自己就能主動管理好自己。可惜隻有少數人能真正做到自律,因此制度設計對于領導就十分重要了,這便是本章孔子讨論的主題。

孔子說,如果咱們能夠很好地了解前朝禮制的演進規律,就自然而然能夠知道後世甚至一百代以後的事情。我以為孔子并不想凸顯他是先知,而是試圖傳達一個信息:禮制是什麼并不重要,關鍵是要掌握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這個規律我以為就是天道。引用《道德經》裡面的一句話:“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我想這就是孔子說他能看到百世之後的根本原因。萬事萬物都是相伴相生的,沒有一種力量是絕對主導性的,事物(暫時性)的位置無非是複雜的人力和外在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隻有變化才是唯一不變的,我想這也是《易經》想要傳達的精髓吧。從這個意義上講,制度無所謂好或者不好,隻有适合與不适合。

參考資料:

1.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06年版

2.傅佩榮:《傅佩榮譯解論語》,東方出版社2012年版

3.王蒙:《天下歸仁》,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年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