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什麼叫滄海一粟

什麼叫滄海一粟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8 20:04:35

什麼叫滄海一粟(滄海一粟中的粟)1

“滄海一粟”這個成語,出自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名篇《赤壁賦》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一語。“粟”本義是“谷子”,去殼後叫“小米”(《辭海》)。各種版本的《語文》課本中的注釋、《語文教學參考》中的譯文以及各種成語詞典等,對“滄海一粟”字面意思的解釋,幾乎無一例外地說成是“大海中的一粒谷子(小米)”。我個人以為,這一理解值得商榷。

我們知道,對類似成語的理解,雖然重在“喻義”的把握,但對字面意思也不可小觑,因為“喻義”源于對字面意思的歸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滄海一粟”的字面是個比喻:把“大自然中的個人”比作“滄海中的一粟”;同時也是個對比:将“極小”(一粟)之物置于“極大”(滄海)背景之中,以凸顯“生命個體之極其渺小微乎其微”。但把生命個體比作浩瀚大海中的一粒“谷子”,總給人一種不夠自然、不合事理的感覺。我們可能不禁要問,大海中怎麼會有“農作物”呢?把它理解成是“大海中的一粒沙子”豈不更近事理?

“修辭立其誠”。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在《北風行》中放言,“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有人曾質疑“雪花大如席”,認為說得太離譜。魯迅先生曾站出來說道:“‘燕山雪花大如席’,是誇張,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點誠實在裡面,使我們立刻知道燕山原來有這麼冷。如果說‘廣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變成笑話了。”同理,把“滄海一粟”釋為“大海中的一粒‘沙子’”,有事實基礎,順理成章;而硬要說成“大海中的一粒谷米”卻分明是生拉硬扯,令人費解。

那麼,“粟”究竟能不能理解成“沙子”呢?答案是肯定的。《山海經·南山經》中有句話“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晉代郭璞注:“細丹沙如粟也”。可見,原文中的“丹粟”指的是“丹沙”,“粟”即“沙子”。又如《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版)“粟”條第四義項釋為“泛指粟狀物”,所附例句正是《赤壁賦》中的“渺滄海之一粟”。滄海中的“粟狀物”不就是“沙子”嗎?

(本人作品。原載《讀寫月報•高中版》2009.9)

【友情請求:初來頭條,有緣相見。整理簡單,創新不易。如果您認可“語文新思維”,敬請點贊轉發,雅評留言;若能“關注”,倍感榮幸;互通有無,增進情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