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态?近年來,商丘師範學院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着力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生态,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自豪感不斷增強,努力建設具有教師教育特色、國内知名、區域一流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培養堪當大任的時代新人,為中原更加出彩做出新的更大貢獻,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努力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态?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近年來,商丘師範學院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着力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生态,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自豪感不斷增強,努力建設具有教師教育特色、國内知名、區域一流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培養堪當大任的時代新人,為中原更加出彩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教育教學改革确立學生主體
面向現代服務業和區域主導産業,大力推進“教師教育精品打造、應用型專業集群建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教學範式綜合改革、大型實驗實訓平台建設、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質量提升、應用型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創新創業綜合體創建”等八大工程,着力培養“就業能稱職,創業有能力,深造有基礎,發展有後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實施完全學分制,建立健全以選課制為基礎,以學分計量制和學分績點制為核心,按學分交費、按績點授學位的教學管理機制,賦予學生在學程、專業、課程、教師等方面的選擇權和個性發展的可能。堅持“項目牽引、任務驅動、能力導向、興趣引領”,形成“一學院一品牌,一專業一特色”的“産學研創相結合、教學做練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開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課程教學範式綜合改革,讓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後“忙”起來。
二、産教融合發展提升學生能力
與神火集團等130餘家政府部門、行業企業共同成立“合作發展聯盟”,推動地方人才技術需求與高校教育、科研及社會服務無縫對接。以“生命産業健康學院”“中科曙光大數據學院”等行業學院為平台,引進企業技術和人才參與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使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更加貼近行業需求。與企業共建達内教學實訓中心等協同育人平台10多個,形成了産教協同育人新機制,助推應用型人才培養更加符合社會需求。與地方和科研院所共建商丘科學院等協同創新研發平台,面向商丘市産業集聚區和主導産業,加強技術開發和服務。以省豫東片區教師教育聯動發展共同體建設為中心,建立“2110”師範生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生就業零距離對接。
三、科研服務社會學生積極參與
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組建科研團隊,建成省廳級科研平台22個。2016年以來,立項橫向科研項目961項,到賬科研經費1.67億多元。依托“黃河故道生态保護研究中心”,打造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新亮點。依托“河南省幹制辣椒産業技術研究中心”,助力地方特色農業發展。依托“豫魯蘇皖接合區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加強區域間經濟社會合作發展與商丘樞紐經濟發展研究。學校師生團隊拍攝制作的《遊商丘古都城,讀華夏文明史》8集專題片,登陸中央“學習強國”平台;原創民族歌劇《應天書院》,填補了商丘市歌劇創作空白;創作的漆畫、木雕、皮雕等文創産品,市場前景廣闊。在講述商丘、設計商丘、宣傳商丘、建設文明美麗商丘方面,發揮了智庫和生力軍作用。
四、創新創業教育鼓勵學生探索
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踐行學科專業、培養方案、課程教學、實踐教學、第二課堂、學生工作等“六個站位”創新創業工作方法,實施人才培養範式“STEAM”改革實踐,探索多樣化專創融合模式。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融入專業教育、城市社區、産業發展,投資5000多萬元建立“雙創”基地,共建商丘大學生科技園等園區。按照“空間、主體、項目、功能、過程”等“五拓展”思路,構建全鍊條、全要素、多功能創新創業生态孵化鍊條。
五、師資隊伍建設助力學生成長
設立校長教學質量獎、教學奉獻獎、青年教師教學獎等三大教學獎勵,重獎一線優秀教師,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校長教學質量獎是教師教學最高獎,每屆評選6人,連續兩次入選者授予“校長教學質量傑出貢獻獎”,可直推評聘高一級職稱。教學奉獻獎是教師教學“老黃牛獎”,每屆評選20人,發揮教學奉獻引導作用。青年教師教學獎面向35歲以下教師,以賽代訓,以賽促練,發揮青年教師引路作用。加大教師培訓力度,促進教師成長和教學發展。大力實施“三百工程”,每年選派百名教師到企事業單位挂職,聘請百名企業專家進課堂,邀請百名行業專家進校園作實踐報告,着力打造“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加強師德師風和教學行為規範管理,保護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權益。
六、資源管理服務立足學生本位
立足學生本位,加大人文綠色園林智慧校園建設力度。投資2.6億多元建設改造教學實驗實訓平台,投入2500多萬元進行智慧教室、數字化校園無線全覆蓋,投入3000多萬元改造老校區學生宿舍,全面升級物業服務和就餐環境,改善飲食品質。在制度設計方面,提高學生權益保障度,及時響應學生訴求。組建公司化運營的“玄鳥”勤工助學服務中心,由學生自主經營和管理。學生自主成立“教學信息委員會”“圖書管理委員會”“食堂管理委員會”等組織,積極參與學校事務管理。實施“一會兩平台”學生服務模式,建立以“商師立交”微博為主的雙微矩陣線上服務平台,建設學生事務服務大廳、就業服務服務大廳等,及時解決學習、生活、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崔志堅 通訊員冉祥華)
來源: 光明日報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