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作者
朱明熙
錄取結果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UC Berkeley
March 1 AP
萊斯大學 Rice
March Option 1
代爾夫特理工大學 TU Delft
Msc Arch
哥倫比亞大學 GSAPP
March 1 wl
背景信息華南理工大學 風景園林
GPA:3.75/4.0
TOEFL:104
GRE:328 3.5
我的時間線2018.11 托福首考
2019.02 托福二刷
2019.04 GRE
2019.05 開始作品集
2019.07 托福三刷
2019.08 第一個作品完成
2019.11 第二個作品完成、文書開始
2019.12 第三、四個作品完成
2020.01 文書完成
結合我自己的經曆,關于時間的安排上,有幾點小建議。
1. 語言:如果基礎差一點的,最好在正式進入作品集之前搞定!這樣做作品集的時候不會太心累。
2. 作品集:如果對整套流程的技巧都有自信,結合我身邊同學們的情況看,四到五個月做4~5個作品可以是标配。但如果像我一樣做方案會反複糾結,或者又像我一樣對表現和渲染不熟悉,那肯定要留長一點時間,最好比标配提前一兩個月開始。
3. 時間節點:定一些像競賽的截止日期這種小目标挺好的,可以督促自己更快地完成。
4. 休息:調節很重要,不要吝惜放松時間,你永遠想不到打一場球之後會帶來什麼樣的靈感。
轉專業的準備關于建築大類内轉專業的決定,第一是仔細看看自己的學校作品,建院的作品都涉及從城市到細部很多個層面,回想自己是否一直對某個層面的興趣大于其他,就能夠比較清楚地決定是否要轉專業;第二是契機,跟導師聊一下很有幫助。我下決心的契機是跟王雨田老師第一次聊天,看了我的作品後,他堅定地跟我說讀建築吧,考GSD。我是非常感激雨田老師這段話,不經意擡頭一看,山頂已非遙不可及的心情。
關于去哪個國家,我之前一直想考去日本,也聯系了一個給予我很大幫助的師兄,但最終也因為要求研究計劃書,并且建築的派系明确而放棄,因為我沒能看清自己想要什麼。但對于目标已經清晰的同學,日本也是個很好的選擇。相比而言美國的申請初期更加具有包容性,更容易進入狀态。
關于知識輸入,各類建築書籍、建築大師的作品需要多看多學習,平時可以多注意積累。這對做設計之前的作品集大框架梳理很有用。有東西思考,才能更有底氣地找到貫穿每個作品的線索。
我的作品集我的作品集總共有4個作品,主線是探讨不同自然要素與建築的關系。自然要素在與建築相結合的過程中影響建築的設計邏輯和空間感受,産生不同的形式和秩序。
01 在水之上
第一個作品是在城市河道上的市民中心,給老城區提供一個休閑納涼的場所,主要功能是美術館和圖書館,圍繞水來展開設計。選點在一個比較敏感的地帶,是一個具有衆多曆史建築的城中村裡面,現實的問題是如何在盡可能的少破壞原來的環境肌理、少拆遷的前提下,得到一個具有開放性和強調場所感的建築。
在水之上 © 朱明熙
在水之上 © 朱明熙
在水之上 © 朱明熙
在水之上 © 朱明熙
第一個方案是漫長的,但最終決定用漂浮的牆體劃分河道上方的空間則來源于不經意的靈感。建築如同一把傘,而下方則完全開放給市民,形式上暗示着嶺南地區對于傍水蔭蔽的氛圍。有趣的是,在這樣的設計思路下,建築的中心偶然産生了一條橋,橋聯系兩岸,同時也形成了建築入口和大廳,這種一舉多得的設計非常令人欣喜。
02 間隔之間
第二個作品是充滿空隙的公寓。方案最初聚焦于陽台,如何擁有盡可能多的陽台,盡可能多的新鮮空氣?起初我認為陽台産生于體塊的錯位和堆疊,但不久我就意識到,本質是外部空間的接觸面積,也就是建築表面積的增大。
間隔之間 © 朱明熙
如何讓建築表面積盡可能大?曲折的空隙讓公寓每一戶都有最大的采光和外部接觸面。首層街區的天窗和雨水廣場的光影,上層的連橋和花園,戶與戶之間的暧昧聯系,都随着空隙而産生。
間隔之間 © 朱明熙
間隔之間 © 朱明熙
間隔之間 © 朱明熙
間隔之間 © 朱明熙
03 酒産共生
第三個作品是圍繞着農産品“酒”的設計,旨在通過建築和自然生産的聯系去盤活村子的經濟和文化。村子隻有寥寥幾片田地,少量屋子傍山而建,但從山上看過去卻是絕美長江和産酒的曆史名城。于是田作為釀酒糧食的基地,山作為種植浸酒草藥的梯田,村子作為勞動力源頭,景色作為組織場地的起點,我在場地内嵌進了遊客中心、辦公室、酒窖和民宿,形成一個酒産體驗地。設計強調了遊客、村民在不同高差的場地上的互動,形成改善鄉村面貌的良性循環。
酒産共生 © 朱明熙
酒産共生 © 朱明熙
酒産共生 © 朱明熙
04 岩中園
第四個作品是圍繞石頭設計的園中園。揚州個園聞名于奇石,有春、夏、秋、冬之分,以遊園線路串聯,因而突發奇想,在線路中插入一個當代“石頭”,模仿石頭逐漸侵蝕風化的過程。最終形成一個小孩子喜歡去的“桃園”。
岩中園 © 朱明熙
岩中園 © 朱明熙
05 模型展覽
申請過程中還準備了一個模型展覽,非常開心地加了很多天班,really cool。
模型展覽 © 朱明熙
關于申請的體會糾正對文書的誤解,它的重要性不亞于作品集,但需要簡潔清晰,跟設計一樣需要通過自己的見解把已有的興趣點、經曆和資源轉化為探索建築學的思路。這種思考也許會伴随自己很久。
建築的表現有時候會成為轉專業的硬傷,我為第一個作品如何封頂而忙活了半個月,最後發現其實是一張草圖的事。審美意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有的時候能完成邏輯不能做到的東西。
感謝連感謝我的爸媽,讓我成長的過程中接觸畫畫和音樂,這讓我享受創造力變現的過程。很慶幸在華工建築學院的五年沒有帶着過多的迷茫而結束,在不斷地嘗試各種方向後往建築轉了,而我爸媽也非常支持我。
感謝申請期支持我,給我寫推薦的陸老師、蕭老師、吳老師和孫老師。
感謝王雨田老師 不斷地在申請過程中引導我去思考。有時候我糾結于問還是不問老師,結果就變成了我經常發一些自言自語,同時在問自己。
感謝孟澍老師 在文書上的引導和深改,不斷指正我對文書的誤解,在年關那天忙的不可開交還幫我深改了裡面很多錯誤,博識而又負責。
感謝604一起做作品集的小夥伴們,感謝前輩們、同學和朋友們的支持和理解。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祝大家都能有個圓滿的申請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