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你為好友“是故事開始
“拉黑“也不一定就是關系的結束
01
開年之後的某一天,小A與小B聚在一起閑聊,聊到關于生活品味的這個話題時,小B忽然想到了小C,因為在小B的印象裡,小C是個很注重生活品味的人。
當小B興奮地向小A描述着關于小C的生活品味的種種時,說道:“不信,給你看看她的朋友圈”。
小B翻看着C的朋友圈動态,小A眼尖,看到C的朋友圈底部顯示這樣一行字:“非對方好友,隻能查看朋友圈前十條動态”。
“诶,你不是她的好友嗎?”小A問小B。
“怎麼會?我們都認識那麼久了。”
小B先是懵在原地,懷疑,不信,疑惑,百思不得其解。
重新翻看,确認是那樣一行字無疑。但是小B實在想不出來是自己哪裡做錯了。竟然被小C删好友。
于是再求證,微信上單獨給C發了條消息,結果顯示“您還不是對方好友,對方無法接收消息”。那一刻,B才死心,并且相信,C确實已經把自己删了。
之後的時間裡B整個人陷在傷心失望的情緒裡,有一種莫名其妙就被抛棄,被否定,被不認可的無辜感。她心想,以自己跟C的關系,怎麼會走到被删這一步呢。普通朋友都不至于如此出手。
在B的心裡,C被視為朋友當中少有的,不落俗套,對于事情有自己獨立見解,能夠聊得來的朋友。況且,當年C無助又困惑的那些日子裡,是自己陪伴在C身邊,安慰她,鼓勵她,C曾靠在B的肩頭輕輕哭泣。
更何況,去年年底,B還去過C所在的城市,看望過C,雖然兩年不見,但是彼此還是能聊得來,那種撲面而來的親切感沒變過。
在B的心裡,一直都以為,她與C的朋友之前會一直這麼繼續下去,不遠不近,沒有多餘的廢話,卻能在關鍵時刻給予力量。
A看出B的難過,想要化解尴尬,寬慰B道:“或許她是因為微信上加的人太多了,然後把你誤删了呢?我以前就有朋友幹過這事兒,誤删了我,後來我自己問過去的,發現是一場誤會。”
你也可以再加她,問問是不是誤删呀。
抱着對這一段關系仍心存一絲僥幸的心理,B接受了A的提議,向C發出了添加好友申請,并在備注裡寫道:“親愛的,你是不是不小心把我删掉了?”然後一顆心懸着,等待着C的回複。然而B并沒有等來C的“好友通過”。
B不甘心,但等待答案的過程讓人焦心。B不想再等C的“好友通過”,她去詢問了她們共同的朋友圈子。一問才發現,C不光删了B,還删了所有共同圈子裡的朋友。
這下B豁然明白了,以C的這種删光所有共同圈子裡的人做法來看,她不必再等C的回複,這并不是一個誤會,而是有意為之。
悶頭一想,對于個中緣由,B已了然于心。
過去C是一個愛情至上的人,當她認識B時,正是她在感情中最迷惘最痛苦的時候,幾乎一個圈子裡的人那時候都知道C曾在那段感情中的糾葛。她曾以飛蛾撲火的姿态去迎向那段感情,卻撞得頭破血流。後來終于看開、放手。如今新的一年,有這樣的舉動,應該是要下定決心,徹底與過去那段黑暗無明,宛若傷疤的過去徹底劃清界限。
并非是B做錯了什麼。
小A告訴B,人跟人之間的關系講求緣分,每個人的價值觀與處理問題的方式不盡相同,所以做朋友也是需要緣分的。
B接受這個說法。不光是朋友之間,這世間任何一種關系都要講求緣分,Timing真的很重要。
一個晚上之後,B的心情已經由最開始的失落、難以接受,到平靜坦然。像是夜裡下了一場小雨,過了這一夜,昨晚的那場雨已了無痕迹。
成年人的世界容不下太多的黯然神傷,有些事情是無能為力的,就讓它去吧。
02
以上是發生在朋友B身上的一個故事。我知道,提到“删除”或是“拉黑”,可能很多人會心頭一緊,因為這兩個詞可能會觸及到你的内心最敏感的地方。
但也隻有一層層去撕破其表皮,看清其血肉,我們才能掃除内心的迷障,不困于心。
除了删圖謀不軌、騙财騙色之類不靠譜的人外,朋友之間,你有删過或是拉黑過别人麼?你有被删或是被拉黑的經曆麼?
當你删掉微信裡的好友時,那一刻你的心情是怎樣的?是輕松得像是得到了一種解脫,還是眉頭緊鎖,心有戚戚,矛盾糾結想删又舍不得删?
當得知自己被删之後你的心情是怎樣的?是無所謂、憤怒、不滿、心有遺憾?亦或是心懷歉疚?
被删被拉黑,但凡對方珍惜你們的關系,一般都不會做出這樣的舉動。(誤删除外)
如果對方做出這樣的舉動,那隻能說明:第一,你們的關系在對方看來并沒有那麼重要,你對他而言隻是可有可無。第二,過去有你參與過或是見證過的某段經曆讓TA痛苦,這段經曆對TA來說像是一個沉重的十字架,TA被架在上面被自己審判。于TA而言,TA想要努力掙脫那段經曆,但是一看到跟過去那段經曆有關的人或事,TA便無法掙脫,内心始終無法真正釋懷,于是為了給自己一條生路,隻能舍棄與你的這一層關系。
我有個大學同學,以前我們關系要好。這位大學同學交了一個男朋友,我也是通過她認識她的男朋友,并親自見證了他們從戀愛到拍婚紗照這麼一路甜酣死人的過程。當時他們的結婚日子都定了,結婚請柬也發了,我滿懷期待地等着喝喜酒,結果喜宴最終沒有等到,等到的是他們分手的消息。
具體什麼原因分的手,已經不重要了。隻是他們分手過後沒多久,我這位同學的前男友某天找到我,拜托我幫他做一件事,他把前女友落在他家的電腦電源線快遞給我,然後讓我快遞給我的同學。但是事實上是他們明明就在一個城市,而且他也知道她住哪裡,而我當時跟他們并不在一個城市。直線最短距離就能解決的事,但這位前男友就是要繞這麼大個彎子。當時念在對方尚處于失戀痛苦中,抱着理解的心态幫了這個忙。然後,沒過多久,我發現,在微信上,我被我這位同學的前男友“删除好友”了。
當然,我後來也并沒有怪他。我知道,首先我們的交集不多,我們關系的深度并沒有上升到我會因為我被删而難過的地步;其次在他們的故事當中,我是客觀存在的旁觀者,對于身處痛苦中的主角來說,删了我是比較利己的選擇,他的世界由此可以清淨許多。
被人删除的第三種心理動機是對方認為你做過深深傷害你們關系的事情,他(她)不想要你了。
我的一位同學,與人友善,待人和氣,看上去就是那種很好打交道的人。但是不善表達,什麼都積壓在心裡,某天,因為班裡一位同學惡心到她了,她把一整個班的同學删得隻剩下3個。當然,這隻是當時的一種瘋狂的,不夠理性的舉動,沒多久後,她還是加回來了一些。但是她告訴了我她當時有這樣的舉動内心最真實的想法。是因為她覺得當她與人友善,凡事盡量去為别人考慮的時候,發現身邊的這群人卻并不在乎她,反而在某些行為上傷害到她的感情。她覺得自己受傷了,懷疑自己這樣待人并不值得,于是便有了這樣的舉動。
03
比删人更低一個級别的做法是TA在朋友圈屏蔽掉了你。私以為,這種不删你但是屏蔽掉你(微商、發廣告的除外)的行為是一個人TA不想你去打擾TA的生活,但對你還心存“說不定哪天可以派上用場”的幻想。
這種人跟那種存在于你的朋友圈,但從不點贊,也從不留言,從不聊天互動,哪怕你主動發消息想要破除這一層尴尬也不會有回應的“僵屍友”是一樣的心理,都是留着你,但就是不“撩”你,也不鳥你,為的隻是有朝一日可能會“用”到你。或者,他太忙,太懶,沒工夫删你。不管是哪一種,真相就是這樣,不見得是你的問題。
當然,比删除更高一個Level的是拉黑。
拉黑,生發這種舉動其背後的心理動機比删除要顯得極端一點。拉黑意味着你在對方心中已經打入黑名單。黑名單有“永不回頭,永不錄用”的意味。
一個人“拉黑你“的第一種心理機制是,你把對方的傷得太狠,對方對你絕望,已決意不回頭,徹底劃清界限。
對方曾經對你抱有信心,對你真誠,願意相信你,而你卻不懂珍惜。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作為被拉黑的一方,你得檢讨自己,改進,傷了一人不要再傷第二個。因為這世上真心最貴,不是所有人都願意以誠待你。别讓你們的關系破碎到對方連給你說抱歉的機會都沒有。
一個人“拉黑你“的第二種心理機制是,對方是個極其自私的人,她覺得你是她作威作福這條路上的絆腳石,于是她出于清除“路障”的目的,把你拉黑。就像網絡上曾盛傳的那位騙走親爸300萬存款就把親爸拉黑的不孝敗家女一樣,無非是想滿足私欲,不想遭受家人譴責,也不想對傷害家人承擔責任。那麼這種是對方的問題而不是你的問題,如果你被拉黑,不必自責,不必愧疚,你該慶幸,從此你的生活裡少了一個“關系污染源”。
04不管你曾經在與别人的關系中怎樣的角色,路人或是重要的人,當你被删或是被拉黑,你需看破,TA這麼做的原因隻有一個,從結束與你的這一段關系開始,TA隻想取悅自己。
而當你開始與人建立關系,在一段關系裡,你要做的是在保有自己的原則與底線,不傷害自己的前提下,不作惡,不虛僞,不存妄念,給予對方你能給的,問心無愧就好。如果對方先離開,并不一定是TA有多壞。
感情不會大過天,關系也不會,沒有什麼是會是一成不變的,也沒有什麼翻不了篇。我隻願你,跨過山和大海,穿越過人海後,記住曾經最好的部分。
“加你為好友“是故事開始,“拉黑“也不一定就是關系的結束。
真正願意跟你一起走下去的人,TA不光愛你,而是一定對你抱有某種深信不疑的愛。
在不斷變化的關系中,别灰心,别難過,别對生活失望。
你要做的是在所有人事已非的景色裡,仍然保有自己的信仰。
你要仍然喜歡你自己。
#生活心理學##生活哲學#
覺得不錯就評論、點贊、收藏,關注我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