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初,又一所廣東的獨立學院公布了轉設方案。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在學校的“十四五”規劃中宣布,将在年内轉設為民辦普通本科高校。至此,廣東17所獨立學院已經有14所轉設完成,或确定了轉設方案,隻有3所懸而未決。
廣東省獨立學院的轉設,具有一個明顯的規律:沒有一所轉為公辦。14所大局已定的院校,有一所停辦并完成華麗轉身,其他12所都轉為民辦本科。3所懸而未決的院校中,有2所背負着特殊的夢想。
廣東地區第一所轉設的獨立學院,是位于廣州市的華南師範大學增城學院,它在2014年轉設為民辦普通本科高校,更名為廣州商學院。這所大學目前依然是本專兼招,在2021年的高考中,本科物理類熱門專業組的最低錄取分高于本科線20分,冷門專業組的最低錄取分與本科線齊平。
2019年,教育部批複了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的建設。獨立學院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在2021年停止招生,2024年停止辦學。目前,北京師範大學的公費師範生已經來到珠海校區上學。簡而言之,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是獨立學院,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是985工程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的異地校區,前者逐漸停辦,後者接收硬件,逐漸拓展辦學規模。
2020年,又有5所獨立學院确定轉設,它們和它們的本科專業在2021年高考物理類最低錄取分數分别為,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天河學院轉設為廣州理工學院(高于本科線16分);廣州大學松田學院轉設為廣州應用科技學院(高于本科線29分);中山大學南方學院轉設為廣州南方學院(高于本科線39分);廣東财經大學華商學院轉設為廣州華商學院(高于本科線23分);廣州大學華軟軟件學院轉設為廣州軟件學院(高于本科線33分)。
2021年,6所獨立學院确定轉設,它們和它們的本科專業在2021年高考物理類最低錄取分數分别為,吉林大學珠海學院轉設為珠海科技學院(高于本科線47分);中山大學新華學院轉設為廣州新華學院(高于本科線37分);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轉設為廣州城市理工學院(高于本科線46分);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轉設為湛江科技學院(高于本科線13分);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轉設為廣州華立學院(高于本科線17分);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轉設為東莞城市學院(高于本科線36分)。
2020年之前2所轉設,2020年5所轉設,2021年6所轉設,加上2022年開年确定轉設的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總共14所院校。其中隻有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停辦,其他13所全部轉設為民辦性質的普通本科院校。
二、懸而未決的三所目前廣東省還有三所獨立學院的轉設沒有定論,第一所是位于珠海的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第二所是位于中山的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第三所是位于廣州的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
上一次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轉設相關的消息,還是2020年12月校領導去湛江科技學院考察,就獨立學院轉設為民辦本科院校一事取經。此後,該校的轉設未有新消息傳出。今後轉設為民辦本科院校的可能性比較大。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的情況比較特殊,它本身就是中山市與電子科技大學合作辦學的公辦院校。2021年,網上曾經有一份該校的《轉設方案》流出,顯示它将被并入廣東開放大學(廣東理工職業學院)合并轉設為公辦職業技術大學。此消息雖未經官方證實,但引起了軒然大波。學校的曆屆畢業生紛紛表示不滿,中山的市民也紛紛表示失望。
作為中山市目前唯一的本科院校,很多人都希望它能夠肩負起中山市高等教育的重任,轉設為公辦院校。這可能也是該校的轉設方案至今沒有塵埃落定的原因之一。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的未來,更是撲朔迷離。珠海市曾經有過一所珠海大學,種種原因導緻辦學困難而停辦,土地和硬件此後都轉給了中山大學,成為中山大學珠海校區。珠海本地人一直有一個“珠海大學夢”,希望珠海大學能夠重生。
2021年2月,珠海兩會期間,身為珠海市人大代表的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教師保金鳳提交了“建立珠海大學”的建議。這一建議又讓人把“珠海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聯系到一起,空氣中出現了不少的“流言蜚語”。
2021年11月,珠海市官方回複網友對于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轉設的建議時,公開表示該校的轉設路徑還沒有确定。
對廣東省獨立學院的轉設,你怎麼看?你認為僅剩的三所沒有着落的獨立學院,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的轉設之路,會走向何方?來評論區聊聊吧。
微風不燥,陽光正好,你就像風一樣經過這裡,願你停留的片刻溫暖舒心。原創不易,期待你的點贊和轉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