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考第一的孩子算好嗎?前段時間,浙江的某位老師把一段視頻發到了網上視頻中,自己班上的一個小學生通過努力考了100分,他興奮地去講台上領試卷,同學為他歡呼鼓掌,回到座位還有同學給他送上貼心的擁抱這個班級的氛圍感染了很多網友,紛紛為這群真誠、善良、陽光的孩子點贊,中央電視台把這段視頻放在了晚間新聞上,同樣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感動和共鳴,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不考第一的孩子算好嗎?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前段時間,浙江的某位老師把一段視頻發到了網上。視頻中,自己班上的一個小學生通過努力考了100分,他興奮地去講台上領試卷,同學為他歡呼鼓掌,回到座位還有同學給他送上貼心的擁抱。這個班級的氛圍感染了很多網友,紛紛為這群真誠、善良、陽光的孩子點贊,中央電視台把這段視頻放在了晚間新聞上,同樣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感動和共鳴。
從視頻中可以看出,這些孩子顯然是小學低年級的,看到這個班級的孩子都那麼善良、陽光,我情不自禁也受到了感染,但片刻過後也掠過了一絲難過和焦慮。作為一名教師,我還會想到,這些孩子在未來十餘年中要與看得見的同班同學、同年級同學和看不見的其他學校、其他城市的同齡孩子進行激烈的學業競争,他們還能一直擁有這份陽光和善良嗎?十餘年後,他們還能這樣真誠地給自己的同學鼓掌喝彩嗎?
我想到前一段時間有另一則新聞,一個15歲的初中生使用非法手段破解了同學的賬号、密碼,惡意篡改對方的中考志願,導緻這位同學以很高的中考成績被分數線很低的學校錄取。原因很可能是這位初中生的成績不好,也看不得同學比他好。一明一暗,對比如此強烈,這也引起我反思:為什麼孩子越長大越難保持内心的純真和善良?為什麼會有孩子輸不起?
不少家長也向我反映,孩子年齡越大,越沒有精氣神。就我自己的觀察,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喜歡低頭走路,與人正常交往不大方,甚至會莫名地逃避,一些孩子沒有朝氣,個别孩子缺乏熱情,而且随着年齡的增長這些趨勢越來越明顯。仔細了解,這些孩子大多成績不錯,而且家長往往會過分強調低調、謙虛、内斂,不斷向他們傳達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以督促他們不斷進步,因而這些孩子内心的壓力很大。日常生活中,這些孩子往往身陷題海,沒時間思考自己所作所為的意義。壓力之下,小學生老氣橫秋,中學生死氣沉沉。再往深裡分析,這些孩子的内心都有一種想要永遠赢卻一次都不敢失敗的心理。他們背上了輸赢的包袱,因而患得患失,壓力重重。
我們給了孩子一個競争的環境,我們每天都在教他們如何獲得更好的成績、如何獲得更成功的本領,卻很少教他們如何面對失敗,如何看待對手,如何看待與同學之間的競争,我們總是渲染明天社會競争的激烈與可怕,但真是這樣嗎?因此,我們必須在中小學教育中加入正确看待輸赢和競争的一課!這是孩子現在最需要學會的一課,也是會讓他們終身受益的一課。
第一,在上這堂課前,家長和老師要恢複一雙發現美好的眼睛。每個孩子都是可愛的。人是多側面的綜合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所長,有的智力水平高些,有的擅長運動,有的善良,有的老成,有的性格好朋友多……他們也都有共性,比如純真、有朝氣。但為什麼很多家長、老師會認為某些孩子一無是處?正是“唯成績”論泯滅了我們發現美好的眼睛,永遠停留在一種為提高成績而糾錯的狀态。
第二,要弱化橫向排名和對比,強調知識、技能的内在價值和趣味,強調個人的縱向對比。中考、高考是重要的人才選拔模式,這種選拔以人的橫向對比為基礎,從而導緻整個教育體系都有橫向對比的傾向。但是,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如果我們把學習的動力也建立在橫向對比之上,從内心認為“我要學習是因為想比某人更好”,那就會忽視知識、技能自身的價值和趣味。本質上,人學習一門技術是因為它有用,學習一項知識是因為它有趣或能豐富我們自己,橫向對比式的學習動機背離了學習的本質,甚至會破壞人的學習興趣。當然,身處這個時代,我們無法完全避免橫向對比,但我們可以随時鼓勵或激勵孩子進行縱向對比,讓他們每天看到自己的一點點進步,從而樹立信心,保持學習興趣。
第三,要給孩子一個長遠的眼界,風物長宜放眼量。生活,不隻是學習,未來的人生還有很多可能性。要跟孩子講清楚,學生時代面臨的考試和選拔是一種零和博弈,你上去了很可能我就上不去,但未來的人生不完全是這種狀态,它是開放的、非零和的。世界很寬廣,你有一技之長就可以生存,就可以受人尊敬;甚至你沒有一技之長,勤勞、誠實、友善都能很好地生存。更重要的是,還要給孩子講清楚未來的競争隻存在于工作和行業中,比這更普遍存在的是人們之間的友善、和諧的關系,而且即使在行業競争中也會有真誠的協作,很少有人是靠單打獨鬥面對這個世界的。
第四,老師和家長要更耐心,不要太過急功近利。很多孩子怕輸、輸不起,其實是因為老師和家長逼得緊,是因為老師和家長輸不起!今天,老師和家長會通過各種渠道傳達自己的焦慮,哪怕是一次小小的随堂測驗都力求讓孩子發揮優秀,這都是急功近利的表現。輸一次真的有那麼可怕嗎?很多一直沒有失敗體驗的孩子會越來越怕輸,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人生早早輸幾次,老師和家長幫他們一起走出來,那會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第五,讓孩子多運動,多體驗。運動讓人變得積極向上,多種多樣的活動可以讓人變得陽光,生活的豐富性是人生幸福的指标之一。每天“三點一線”,沒有娛樂和交往,人會變得消沉。孩子更是如此,“玩”是他們的剛需!還有一條也很重要,就是交朋友,要給予時間和空間讓孩子與朋友交流。世界不隻是競争,還有美好的友情,孩童時代的友情最純真,絕不能讓孩子錯過!這些都是保持孩子内心陽光的必要條件。
第六,面對學生間激烈的競争,學校和家長要把住孩子心理健康狀況這一關。這是一項兜底的措施。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疾風怒濤期”,身體的急速發育與心智不成熟是他們的固有特征,而正好在這個階段,他們還要遇到人生中兩次重要選拔帶來的競争壓力。老師和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狀态,學會幫孩子減壓的技巧。我們心中都要有一個明确的觀念:教育出一個沒考上名牌大學但心理健康的孩子,比培養出一個考上名牌大學但心理不健全的孩子更有意義,更有可期的未來!學校還要培養一支身心健康、掌握心理學知識的教師隊伍,結合實際對學生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途徑的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有計劃地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國家出台了“雙減”政策,教育部部署了“五項管理”工作,期待這些政策能保質落實。它們可以為學生全面、健康發展赢得更多的時間和空間。
(劉加闖 作者單位系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安興中心學校)
《人民教育》雜志2022年第1期,原題為《如何跟孩子講清并一起面對這個充滿競争的世界》
作者:劉加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