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碌曲縣脫貧攻堅摘帽退出

碌曲縣脫貧攻堅摘帽退出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10:34:53

來源:【綠色中國】

碌曲縣脫貧攻堅摘帽退出(甘南碌曲縣破解高原牧區高質量發展難題)1

文/攝 綠色中國融媒體記者 耿國彪

9月的甘南草原,藍天高聳,白雲低垂,柔順的微風中帶着淡淡的甜意。

位于甘肅省碌曲縣尕海濕地旁的草原已經呈現出微微的黃色,牦牛和羊群在草原上舒緩地行走着。公路邊的牧場中,一排色彩豔麗的木結構房子格外引人注目。那是尕海鎮加倉村揚旗牦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正在建設中的遊牧定居點。

“我是村支書,要做好帶頭人。我們合作社的八戶情況各不相同,多數都是剛脫貧的牧民,我要帶領他們一起增加收入,利用好草場、牦牛。衆人拾柴火焰高,絕不能讓這些人返貧,日子要越過越紅火。”碌曲縣尕海鎮加倉村揚旗牦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紅尕對綠色中國融媒體記者說。

紅尕所說的加倉村揚旗牦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碌曲縣尕海鎮第一個成立的“十戶聯産”合作社。入社的八戶社員将草場和牦牛集合在一起,夏天參與放牧的合作社成員将牦牛帶到夏季牧場放牧,定居點的房子就可以開展牧家樂經營增加合作社收入。到了冬季是旅遊的淡季,牧民們則回到冬季牧場定居點過冬。

碌曲縣脫貧攻堅摘帽退出(甘南碌曲縣破解高原牧區高質量發展難題)2

“在合作社内,放牧有工資,草場有租金,年底能分紅,家裡富餘勞動力還可以出外務工,大家都很開心。”紅尕說。

“‘十戶聯産’合作社不僅增加了牧民的收入,更重要的是通過聯合讓能人帶動大家緻富,讓外出務工的人開闊了視野,改變了觀念,提升了牧區人口素質。”碌曲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李世忠對綠色中國融媒體記者說。

“十戶聯産”合作經營模式是碌曲縣2021年提出的一條以高度整合資源為基礎,發展各種農牧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從而實現轉型升級的高原現代生态農牧業之路。這隻是碌曲縣實施的衆多惠民增收措施之一。

碌曲縣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處,是長江、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國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甘肅省重要的牧業生産基地,全縣共有天然草原628.43萬畝,可利用草原595.98萬畝。近年來,碌曲縣在保護生态的前提下,開拓思路,助農增收,統籌推進現代畜牧業、文化旅遊業、藏醫藥産業、勞務輸轉業、光伏産業五大支柱産業融合發展,着力打造“最美幹部、最美群衆、最美生态、最美縣城、最美鄉村、最美環境、最美生活”為主的“七美碌曲”,探索出了一條高原牧區兼顧産業發展、群衆增收、生态保護、社會治理的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第一招:全域無垃圾打造最美環境

走進碌曲縣城,記者第一印象就是精緻、幹淨、漂亮。這個隻有一萬多人口的小縣城,每一條街道都一塵不染,看不到一個煙頭和垃圾。穿城而過的河流清澈溫婉,與世無争。

“2015年以來,甘南州在全州發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環境革命’,堅定不移地創建全域無垃圾示範區。碌曲縣舉全縣之力打造‘五無甘南’、創建‘十有家園’,以 ‘七美碌曲’為抓手,經過幾年的努力,實現了全域無垃圾,并向縱深推進精細化城市管理,提升碌曲居民的宜居度。”碌曲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王盛說。

在碌曲縣,鄉鎮、街道随處可見藏漢雙語四分類标識的垃圾收運車、垃圾桶、垃圾箱和垃圾亭。

“我們垃圾四分類收集、運輸、處理三個環節已基本打通,為垃圾減量、資源利用等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工作奠定了基礎。”碌曲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副局長周龍說,最初的環境治理百姓們也不是很理解,我們就進家入戶為他們搞衛生,漸漸地居民們感受到了良好環境的益處,便開始自發加入到環境整治過程中。

碌曲縣尕秀村是甘南州鄉村旅遊的代表之一,這裡天朗氣清,甯靜祥和,藏式建築和豐富的色彩吸引着每一個來到這裡的人。

碌曲縣脫貧攻堅摘帽退出(甘南碌曲縣破解高原牧區高質量發展難題)3

但是在村民的記憶裡,尕秀村曾經垃圾遍地、污水橫流,村裡人畜混居、蚊蠅亂飛,大規模的環境整治讓這裡徹底告别了髒亂差。

2017年3月尕秀村被甘南州确定為“全域旅遊無垃圾樣闆村”,這也吹響了尕秀村環境整治的集結号。

碌曲縣尕海鎮黨委書記王麟介紹,村裡以村民小組為單位,每周五輪流對村内、村落周邊及村轄區内國道沿線區域進行清理,全體村民每月中旬進行一次排查式環境衛生整治,并評選了環境衛生監督員3名,逐戶簽訂“門前五包”承諾書。

“把草原當作背景來烘托,把村莊當作風景來打造,把庭院當作盆景來培育。”王麟說,在短短半年時間裡,尕秀村引入了新能源、新設備,完善了巷道硬化、石闆路鋪設、村史博物館、文化廣場、經幡長廊、雕塑、光纖網絡建設、電力改造工程、整村亮化、提升改造,建成旅遊公廁、便民橋,并安裝房前屋後實木栅欄、智慧牧場高标準圍欄等基礎設施,牧村面貌煥然一新。

尕秀村幹淨整潔的環境為秀美的牧區增光添彩,村裡旅遊業連續實現“井噴式”發展。全村現有牧家樂52戶,戶均淨收入達3萬餘元。旅遊業的發展、從業崗位的增加,讓群衆從牧場走向市場,從做家務走向做生意,許多群衆把牲畜賣掉專門從事旅遊服務業,草場得到修養、生态不斷改善,實現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雙豐收。

如今,全域無垃圾已經成為碌曲縣人民發自内心的“生态信仰”和“環保自覺”,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全民參與、上下聯動”的全域治理大格局。碌曲縣擦亮了生态底色、催生了高質量發展業态,一些優質綠色企業紛至沓來。

“沒有良好的環境,何來日後的發展。正是因為草原環境變美了,外部企業才看上了甘南草原,來這裡興業發展。” 王盛說。

第二招: “十戶聯産”實現牧民抱團發展

近年來,為解決農牧區的分散經營如何與廣闊的市場進行有效對接和“三農三牧”資源資産沉睡等嚴重阻礙高原現代生态農牧業發展的問題,碌曲縣進行了多種探索,最終決定推廣“十戶聯産”模式。

“農牧區的分散經營如何與廣闊的市場進行有效對接,一直是農牧業經營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李世忠對記者說,“十戶聯産”模式最初發端基層村組,以牧民自願為原則,以草畜實現平衡、生産資料入股、産業計劃一緻、戶戶參與生産、管理規範有序為前提,引導十戶左右的牧民組成産業聯合體,形成高效增收的适度規模化經營。

走進海拔3500米的碌曲縣拉仁關鄉唐科村勞爾都良種牦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成員貢保勒知正忙着給牛喂“秘制草料”。看着生産區裡标準化的牛舍、育肥間、飼草料儲備庫、鏟車、攪拌機等基礎設施以及暖棚裡剛剛出生的小牛犢,貢保勒知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該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是碌曲縣最早的牦牛養殖專業合作社之一。自2021年全縣實施“十戶聯産”模式以來,該合作社立足實際,依托資源優勢,大力實施牦牛“提純改良”工作,進一步推動了養殖業發展規模化、集約化。

據介紹,該合作社所有社員的草場、良種牦牛須全部納入其中。入社時,草場按照質量劃分為三個等級,再根據草場面積,折合為人民币作為入股資金。每戶社員入股良種牦牛58頭,折合資金49.3萬元。

碌曲縣脫貧攻堅摘帽退出(甘南碌曲縣破解高原牧區高質量發展難題)4

在運營模式方面,良種牦牛繁育以傳統放牧和補飼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對母牛的合理補飼和受孕,争取母牛一年一産,産後牛犢4月—5月齡集中圈養補飼。這種方式養殖的牛犢存活率高且體質健壯,市場空間大,單價價格高。飼草料加工以青稞、油渣、小豆、小麥、玉米、麥糠為主,合理配料,加工成粉末再壓實成顆粒飼料,牛羊食後營養充分吸收無浪費。畜産品加工主要以酥油和曲拉為主,統一收集加工,批量出售。

“合作社同14名長期工簽訂勞務協議,每人每月按3000元發放工資,全年發放工資50.4萬元。根據社員入社時的草場等級和面積,按照每年每畝一級草場24.25元、二級草場22.12元、三級草場20.43元的标準向社員支付草場費。”貢保勒知說,每年收入除去基本工資、草場支出以及購買飼料等支出外,盈利的20%作為合作社集體庫存,用于自身發展,剩餘80%按戶分紅。

“過去我們隻能依靠自然培育,現在已經能夠通過人工授精等科學技術手段進行良種培育。下一步,我們計劃引進更多專業技術人員。”合作社負責人萬千佳說,他們通過貸款等政府扶持政策,擴大了養殖規模,合作社還通過天然放牧和集體養殖雙結合的方式,減輕了草原負擔,提升了經濟效益,合作社成員積極性都非常高。

“‘十戶聯産’合作社推廣以來,我感觸最深的就是牧民鄰裡糾紛大量減少。過去由于草場相鄰,經常發生牛羊越過圍欄吃草的事情,事雖然不大但很可能引發一場糾紛,這種糾紛解決起來非常麻煩。現在合作社成立了,牛羊是大家的,草場是共有的,根本不會發生牛羊越界這樣的矛盾糾紛。”王麟笑呵呵地說。

李世忠認為,“十戶聯産”經營模式進一步發揮了“能人”作用,學習先進、科學的管理理念和養殖技術,促使合作社向規範化、科學化道路邁進,十分有利于牧區未來的發展。

人草畜矛盾長期束縛着碌曲縣畜牧業發展。“解決這個矛盾核心在于以草定畜、草畜平衡,關鍵是發展生态畜牧業合作社,提升組織化程度,推動規模經營。”王盛介紹,碌曲縣在推廣“十戶聯産”經營模式後,拆除了大量圍欄,有助于草原生态修複和野生動物的保護。

為更好地推廣“十戶聯産”經營模式,碌曲縣制定了技術方案,成立了技術支撐辦公室,并建立了技術服務站。特别印發了《碌曲縣金融支持“十戶聯産”及首位産業發展試點方案的通知》,通過财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撬動銀行貸款,逐步破解當前碌曲縣發展首位産業的企業、合作社、養殖大戶“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

據了解,貼息貸款以“十戶聯産”及首位産業發展合作組織為單元,以戶貸、社用、戶還為原則,貸款額度戶均原則上不超過10萬元,每個“十戶聯産”合作組織總體信貸額度原則上不超過100萬元,借款人要統一将貼息貸款交由所在合作組織開展生産經營活動。

王盛告訴記者,截至目前,碌曲縣有意願參與“十戶聯産”抱團發展的共有105個單元,涉及農牧戶1128戶,經營範圍涉及種植、養殖、旅遊和畜産品加工銷售等,其中依托原有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有27家265戶。

第三招:引進龍頭企業示範帶動

九月的李恰如生态養殖示範基地,高原秘境景如畫,靜谧的大草原上微風和煦,錯落有緻的标準化棚圈和一頭頭體形健碩的良種牦牛構成了一幅田園牧歌的美麗畫卷。

李恰如生态養殖示範基地位于碌曲縣尕海鎮,是甘南州尕秀農業産業發展有限公司和碌曲縣委縣政府聯合打造的一個高原生态示範基地。

碌曲縣脫貧攻堅摘帽退出(甘南碌曲縣破解高原牧區高質量發展難題)5

近年來,碌曲縣一直在尋找高原現代生态農牧業加快轉型的路徑和突破口。引進外部龍頭企業,以高質量的管理、科技和市場經營帶動産業發展、群衆增收,就是他們苦思冥想後找到的一條切實可行的具體路徑。

“我們落地碌曲後,一直在探索如何從生态保護中尋求經濟發展,如何依托綠色低碳産業實現群衆共同富裕的道路。”甘南州尕秀農業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沅峰對記者表示,經過一年多的考察和接觸,他們認為碌曲縣不僅營商環境很好,而且适合開展規模化養殖,于是便租下了2萬畝草場,開始建設李恰如生态養殖示範基地。

李沅峰介紹說,該基地于2021年8月開始建設,總投資金額 5300 萬,一期建設規模容納牦牛 2000頭,于 2022 年投産,預計牦牛年出欄量 4000 頭。基地為甘南地區畜牧産業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是典型的“全産業鍊運營”模式示範牧場,是聚集甘南牧區現代化、規模化、産業化發展的領頭羊。

“我們基地以科學的高原‘三結合順勢養殖法’取代傳統放牧方式,在減少草原荷載,保證品種繁育保護的前提下,大幅縮短牦牛出欄周期,降低病死率,提升牦牛産品口感,實現草蓄平衡。” 李沅峰說。

“三結合順勢養殖法”是甘南州尕秀農業産業發展有限公司在碌曲主推的先進養殖生産方式。李沅峰介紹,青藏高原地區多采用“傳統自然放牧”和“全天圈養舍飼”的模式。“三結合順勢養殖法”将放牧、圈養、補飼相結合。

碌曲縣脫貧攻堅摘帽退出(甘南碌曲縣破解高原牧區高質量發展難題)6

以牦牛為例,“三結合順勢養殖法”能讓碌曲牦牛從“季節限定”變成“一年多欄”,打破了傳統的“夏飽、秋肥、冬瘦”的惡性循環。李沅峰說,這種先進的養殖方法減輕了草場壓力,提高了周轉次數和經濟效益。

“另外,我們還注冊了‘李恰如’商标,下力氣打造這一牦牛品牌,進一步提升碌曲縣養殖業的品牌化水平,使更多牧民受益。” 李沅峰說,“三結合順勢養殖法”可以在合作社、村集體及個體養殖戶中全面推行,他們将通過質檢,凡是達到養殖标準出品的牦牛,都可以認證為碌曲“李恰如”牦牛肉,納入他們的銷售渠道。

“通過甘南州尕秀農業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示範作用,周圍牧民看到了現代養殖方法的效益,認識到傳統放牧到用錢時才出售觀念的落後,開始逐漸采用‘三結合順勢養殖法’并提升牦牛的出欄時間。牧民算的是經濟賬,我們政府看重的是牧民思想的變化,隻有觀念變了才能擁有未來的提升空間。”李世忠表示。

26歲的藏族小夥子才讓加,剛剛拿到碌曲縣博納農業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營業執照。他笑着對記者說,之所以選擇大學畢業後回鄉創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碌曲縣有尕秀農業這樣的擁有先進管理理念和科技優勢的優質企業。

才讓加在尕秀農業學到了“三結合順勢養殖法”飼養牦牛、黑羽雞,也學到了現代企業的管理方式。“我要利用好自己學到的本領,帶領公司發展林下經濟,讓高原黑羽雞能夠打出品牌,讓參與的牧民受益。” 才讓加表示。

而這也是甘南州尕秀農業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為碌曲縣培養高級畜牧業人才的開始。

李沅峰介紹說,像才讓加這種社企合作就是将散戶、零散合作社的畜類統一出欄,通過尕秀農業穩定的銷售渠道,以預訂、定制等模式銷售,達到效益最大化。而才讓加這樣的人主要負責養殖技術提供和全過程的質量監控。

在甘南州尕秀農業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規劃裡這樣寫着:實現“一類一策”,“全面激發”,讓村集體、個體保留自身優勢、特色,降低參與難度,實現“低門檻入圍、多樣化參與”,統一養殖标準,從牧草種植到牦牛養殖,從屠宰精細加工到品牌運營與銷售打造全産業鍊可溯源模式,培育“李恰如”綠色生态品牌,将好的東西賣出好的價格,進而實現“政府、企業、群衆” 三方共同受益,實現政府增稅、牧民增收、企業盈利。

“我們未來的設想是将合作延申到每一個行政村裡,通過立體養殖和系列産品促進牧民增收,實現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李沅峰表示。

此外,為補足縣域畜牧業産業鍊條上交易市場空白,打通甘青川活畜交易買賣關卡,碌曲縣還投資2000萬元,在牧業發展基礎好、出欄牲畜集中的郎木寺鎮建設甘青川貢巴活畜交易市場。

“這可以徹底解決我縣牲畜質優價不優、銷售渠道狹窄等問題。目前,活畜交易市場已開工建設,年内可建成使用。”王盛說,雖然一批像甘南州尕秀農業産業發展有限公司這樣的優秀企業進入到碌曲縣,但作為政府也必須将後續服務做好,建設甘青川貢巴活畜交易市場和大型牲畜屠宰企業就是補短闆、促服務的具體舉措,隻有所有環節齊發力,才能真正實現“農牧村美、農牧民富、農牧業強”。

碌曲縣脫貧攻堅摘帽退出(甘南碌曲縣破解高原牧區高質量發展難題)7

記者手記:

草原事關國家生态安全、糧食安全、生物安全和民族地區和諧穩定,解決好草原生态保護與農牧民生産生活的問題,對于推進生态文明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大意義。

在碌曲縣的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通過實現全域無垃圾,推進精細化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居民的宜居度,碌曲縣的确下足了功夫,這對重要生态功能區的生态保護至關重要。“十戶聯産”這一抱團發展的生産模式不僅打破了傳統天然放牧的做法,還推動了當地牧業改革,為農牧民增加了收入,不失為一條破解高寒草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引進龍頭企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依靠科技和品牌的力量打造全産業鍊可溯源模式,将好東西賣出好價格,進而實現“政府、企業、群衆” 三方共同受益,實現政府增稅、牧民增收、企業盈利,同樣是一條在高原牧區可推廣可複制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而實現這一切的前提是,要有一個一心為民、想幹事、能幹事的黨委政府班子。碌曲縣委、縣政府無疑就是這樣一個班子,他們立足特色、精準規劃,以打造“五無甘南”、創建“十有家園”、建設“七美碌曲”為主線,以“百社帶千戶”和“百名專家聯百社”行動為載體,以“千名幹部入百村大抓産業”行動和“牧業改革”為抓手,激活了産業發展的“新引擎”,為高原牧區百姓帶來了美好的生活。

為碌曲點贊!

本文來自【綠色中國】,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