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親人去世不哭不悲的人是什麼心理

親人去世不哭不悲的人是什麼心理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5-10 16:35:07

01

《蘭亭集序》裡寫道:“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這一生,除了生死,剩下的都是“擦傷”而已。

平時,遇到一點點傷痛,自己站起來,忍一忍就好了。但是在生死關頭,也不能保持不動聲色的狀态,就有些詫異了。

認真琢磨一番,你就會發現,親人離世之前,有些人不流淚、不悲傷,他們不是無情無義之人,而是和以下幾個原因有關。

親人去世不哭不悲的人是什麼心理(親人離世之前不流淚)1

02

第一,需要安排親人後事的人,逼着自己忍住悲傷,不能亂了方寸。

春秋時,孔子過世前七天,學生子貢來看望他。

孔子說:“賜啊,你為什麼來得這麼遲呢?從前夏朝人死了,把棺材停放在大堂的東階上邊要如以主人之禮來對待他。而周朝的人是把棺材停放在西階上邊......”

很明顯,孔子認為人生的大限快要到了。對于後事,有所提示。

孔子過世時,弟子們不知道用什麼禮儀來安葬。子貢認為,“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應該按照父子的禮儀。

子貢在孔子的墳墓旁邊,修建了小屋,住了六年。而其他的弟子,多半是住了三年。

老人過世的時候,按照風俗,很多地方在靈堂上,寫上“當大事”三個字。可是,誰來“當大事”呢?多半是家庭裡的頂梁柱。

以此可見,作為家庭的頂梁柱,不能過分悲傷,要考慮到之後一段時間的事情安排。就像子貢一樣,自己應該做什麼,大家應該做什麼,表達得清清楚楚,這樣的話,大事才不會亂套。

03

第二,一直陪護親人的人,做到了問心無愧,内心很淡定。

我的同事老李,在母親過世之前的兩年裡,多次請假回老家,陪伴母親。

母親有病痛的時候,他任勞任怨。如果他的工作很忙,就會讓妻子代勞。

老李的母親活了八十九歲。過世之前,顯得很安詳。

老李說:“母親走了,也算是滿意了。”

作為老人,看到兒女孝順,兒女的家庭和睦,就會放心離去。畢竟,一代新人換舊人,一代更比一代強,這是做人的初衷。

我們不能阻擋生死,但是可以在活着的時候,力所能及地傳承孝道,不讓自己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看着親人過世,雖然内心有萬般不舍,但是内心平和,就不會嚎啕大哭了。

親人去世不哭不悲的人是什麼心理(親人離世之前不流淚)2

04

第三,感受親人在病痛中掙紮的人,認為“過世”是一種解脫,不必憂傷。

有一些老人,在過世之前,連續多年都在病痛之中,活得生不如死。每一天,都躺着,苦苦煎熬。

我的大舅媽,七十多歲的時候,患了癌症。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控制了病情。可惜好景不長,隻是兩年時間,癌症複發,給她帶來了很多的痛苦。

大舅媽很痛苦的時候,說:“算了吧,算了吧......請放棄我。”

作為兒女,誰忍心看到父母痛苦地活着呢?因此,一旦父母過世了,反而覺得是解脫,人生真的輕松了。

有一句耳熟的話:“隻願天堂那邊,沒有痛苦。”

有道是,所謂解脫,不過就是死亡;所謂正果,不過就是幻滅。

如果你每天都看到親人走不動、吃不下、冷暖都感覺不到、說話也吐字不清、看人也稀裡糊塗......你的内心肯定會很難受,但是你又愛莫能助。

經曆幾天的煎熬,還能看到健健康康活下去的希望,自然就可以熬住。可是,無論想什麼辦法,都無法熬過去,那就隻能做出退步,從堅持到放棄的那一瞬間,就把生死看透了。

人活着,本就是向死而生。與其哀嚎地哭,長時間在悲痛之中,不如接受事實,不要因為親人過世,傷害到了自己。

要相信,過世的人,希望晚輩,一個個生龍活虎,不要每天流淚不止。開心點,也是對的。

05

第四,不願意盡孝的人,把親人過世的大事,當成是耽誤工作的煩心事。

“我甯願死在外面,也不想回家看父母”,這句話是遠嫁的表妹小花說出來的。

父母有些重男輕女,沒有送她去上技校。後來,她外出打工,遇到了一個湖北的小夥子。本來,女大當嫁,是常事,但是父母卻獅子大開口,要二十萬彩禮。

很明顯,小花在父母眼裡,就是“出嫁等于賣掉”,以後就沒有什麼關系了。

小花的母親過世時,她接到弟弟的電話,很不情願地回了一趟娘家。她還認為,為了母親的後事,導緻自己一個月的獎金泡湯了。

孝順是理所當然的,不管父母做錯了什麼,都應該去理解。畢竟,父母家的飯,養大了我們。

如果有人不願意盡孝,那麼在聽到父母即将過世的消息的時候,不會很難過,而是很煩躁。認為父母臨走時,還給自己添負擔。

現在,很多家庭,兒女在外地打工,父母在老家留守。要是父母過世之前,兒女要連續很長時間去陪護,難免要耽誤工作。

如果兩代人的關系不融洽,孝順變成了難題。至于父母過世的于歐山,就被“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内心的煩躁”取代了。

親人去世不哭不悲的人是什麼心理(親人離世之前不流淚)3

06

古人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又說:“厚養薄葬。”

孝順親人,關鍵是在他們活着的時候,多一些關愛,而不是等他們過世了,才哭得稀裡嘩啦。

當親人即将過世之前,應該時刻陪伴,從心靈上分擔他們的痛苦,感受他們的人生,知道他們還有什麼願望,并努力去實現。

哭泣不等于孝順,不哭不等于不孝。

最好是,死去的人安詳,活着的人堅強。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