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的方劑,其藥效總給人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看着藥方簡簡單單,但臨床效果往往匪夷所思,後人解釋方劑的組合原理,并不能準确真實的反映出仲景組方的原意。
附子湯和真武湯差别也就一味藥:
真武湯:附子 白芍 茯苓 白術 生姜
附子湯:附子 白芍 茯苓 白術 人參
差别就是真武湯有生姜 附子湯有人參,臨床使用截然不同。
真武湯條文:
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膶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
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其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
附子湯的條文:
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附子湯主之。
婦人懷孕六七月,脈玄發熱,其胎愈脹,腹疼惡寒,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髒開故也,附子湯溫之。
看真武湯的條文,很明顯是身體前面死水排不出去,就是影響到任脈。而附子湯是腎氣帶動太陽寒水上來的不足,導緻後背寒。婦人那一條,指向也很明顯,是腎陽不足化水。
舉個簡單的例子,真武湯就好比抽水機,把身體中的死水排掉,附子湯就好比鍋爐,加強水的氣化。
真武湯沿任脈下行,從小便排解,附子湯鼓舞腎氣,加強膀胱水氣化,沿督脈上行。
這樣是不是就很清楚了,至于其他解釋,書本上已經很多了,這裡不重複。
得出上面的結論,是我自己服藥後明顯的身體感覺,這個身體感和仲景的條文是可以對照的,當這個水循環線路出現問題的時候,看問題出在那個路段,你選擇使用哪一個方劑即可。
需要說明的是,苓桂劑處理的也是水,也是處理任脈這道線,但其處理的是倒行的水,也就是奔豚證,這個和真武湯證明顯不同。
從這兩個方劑的分析看,仲景用藥的大的路線,很多方劑是圍繞任督二脈的運行路線用藥,當你弄清楚任督二脈運行規律的時候,仲景的很多方劑使用起來,會有不同的效果,而這個大的綱領,也為調養身體指出了明确的綱領。
傷寒論難以學精,我覺得原因就是沒有弄清楚傷寒論隐藏的這些人體運行的機理,到了現代,還有多少大家在論證傷寒和黃帝内經理論不統一的問題。殊不知,黃帝内經并非一人寫就,再加上傳承的過程中,丢失的,篡改的,你很難給出一個整體的統一的理論根基。
所以,傷寒論和黃帝内經是沒有任何沖突的,其理論依據來自于内經,是毋庸置疑的,傷寒論臨床越久,越能發現其理論和内經的統一性。
當理解了這個統一性的問題後,傷寒論的臨床使用就會打開一個新的局面。
附子湯和真武湯臨床使用十分頻繁,當你發現這兩個藥巡行任督二脈的秘密後,其使用的廣泛性會增強,用方的準确性也會增強。傷寒論不是不好學,是因為這些用藥的密碼曆代記錄得太少,當每一個方劑都能找到這個密碼的時候,傷寒論就不再難學,使用也不再困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