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位的正确使用順序?在閱讀汽車類的資訊時,我們時常會讀到,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檔位的正确使用順序?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在閱讀汽車類的資訊時,
我們時常會讀到
“擋位”、“換擋”、
“自動擋”這些詞語,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這樣的情況:
有的文章中使用的是提手旁的“擋”,
而有的文章中使用的
則是木字旁的“檔”。
那麼問題來了,
“擋”和“檔”究竟哪個
才是正确的汽車術語呢?
微信圖片_20190130101829.jpg
敲重點啦!
《新華字典》中給出明确注音和解釋
微信圖片_20190521085722.jpg
首先來看提手旁的“擋”。在《新華字典》中,“擋”字讀“dǎng”時的釋義一共有4種,其中一種是“指排擋,機械上用來調節速度、控制前進後退的裝置”,後面給出的例詞是“挂擋”和“換擋”。而在《國語辭典》中,“排擋”的解釋是“汽車、拖拉機車等用來改換馬力的裝置,通常用于改變行車速度或倒車”,給出的例句是“這種車型的排擋系統相當好。”看到這裡,基本上可以确定在汽車術語中,應該使用的是提手旁的“擋”。
微信圖片_20190521090235.jpg
說完了“擋”,我們再來說說“檔”,“檔”字也是與汽車擋位相關的術語中最易與“擋”混用的一個字。同樣,我們還是在《新華字典》中查找“檔”字,在《新華字典》中,“檔”字隻有一種讀音,讀作“dàng”,其實單從讀音來講,就可以确定“檔”字不是汽車術語中使用的字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說“自動擋”時說的是“zi dong dǎng”,而非“zi dong dàng”。而在釋義中,“檔”字的4種釋義中也沒有1種符合機械學上的釋義。不過“檔”字的第4個釋義,也就是“(商品、産品的)等級:檔次、高檔”,可能是很多人誤用“檔”為“擋”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手動擋上面的數字次序很容易讓人覺得“檔位”就是表示“擋位”高低的詞,但事實上,這種認識是錯誤的。
“擋位”的起源——變速器
咬文嚼字了一番,
可能很多人還是對“擋”和“檔”的
使用存在異議。
那好,現在我們不扣字眼兒了,
我們從擋位産生的源頭
——變速器開始說起。
1889年
法國人标緻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變速器,它結構非常簡單,僅由齒輪和軸組成,通過純機械的方式選擇不同傳動速比的齒輪,以小齒輪咬合大齒輪,從而改變傳動比和扭矩,而改變傳動速比的撥杆就是最早的換擋杆。
微信圖片_20190521090559.jpg
在齒輪式變速箱内,通常有多組用來調節發動機輸出轉速的齒輪,這些齒輪的齒輪比各不相同,當這些齒輪以不同組合咬合時,發動機就會輸出不同的轉速,從而使得發動機輸出功率的範圍得以細分,以适應不同的路況,而這裡的齒輪比就可以理解為“擋位”,我們換擋實質上是在通過換擋杆的撥動來使撥叉改變擋位齒輪的咬合來改變傳動比和扭矩的。所以我們換的是“擋”,而非“檔”。
微信圖片_20190521090909.jpg
一般乘用車的手動變速器擋位通常在4—6個,擋位數字越小,速比越大,車速越低;反之,擋位數字越大,速比越小,車速也就越高。不同的變速器設計有不同的擋位數量,理論上,擋位數量越多,車輛輸出功率劃分也越細,對不同路況的适應性也越強,也越節油,不過擋位數越多也就意味着變速器的設計制造也越複雜。因此,大多數乘用車的擋位多為4—6個,最高不超過8個。
微信圖片_20190521091101.jpg
其實區分“擋”和“檔”也很簡單,
隻要記住“換擋要用手,是手不是木”,
區分“擋”和“檔”就非常容易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