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經典語錄無為而治?《道德經》: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老子經典語錄無為而治?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道德經》:
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意思是:我無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靜,人民就自然端正,我無事,人民就會自然富足;我無欲,而人民就自然淳樸。
《道德經》中短短的幾句話,給我們展開了一幅和平、安甯、富足的生活狀态,作為管理者,如何實現這樣的管理狀态呢?
無為!
“無為”并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管理上最大的問題不是“不作為”,而是“作為太多”。
所以,“無為而治”的關鍵在于管住自己的心。
怎麼做到呢?分三點:
1.不妄為。2.不多為。3.有所不為。
一、不妄為
《道德經》:
治大國若烹小鮮。不知常,妄作兇。
意思是:治理國家就像烹煎小魚一樣,不能多加攪動,多攪則易爛。不了解規律的輕妄舉止,往往會出亂子和災兇。
說白了就是沒事别瞎折騰。
很多管理者,為了彰顯自己的存在感或者單純閑着沒事就覺得應該找點事做,總是搞一些“沒用”、“添亂”的事。
這沒事就瞎折騰的危害是:
1.會使業務偏離核心,失去重點。
瞎折騰會分散團隊主要精力,疲于應對一些“表面”事情,結果也就事倍功半。
2.會使員工失去對自己的信任。
"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
3.離心離德,不辨好壞。
任何時候,都不缺趨炎附勢的人,你瞎折騰,有正義感的人出來反對你,給你提意見,如果你認為對方是不服管理,反對自己,肯定不高興。這時候趨炎附勢的人再支持你,你得到了肯定,就會越來越親近那些趨炎附勢的人。
真實情況是,你已經根本無法分辨真假好壞,你會在“道”的路上,越走越遠。
二、不多為
做管理要抓關鍵、抓核心,要舉重若輕。
管理并不是事必躬親,什麼事都管,什麼事都自己抓,就算累到吐血,結果隻能心力交瘁,望洋興歎。
核心是培養人才,适當放權,自己掌控核心。
“無為”最接地氣的解釋是“甩手掌櫃”,如果你什麼都抓着不放,别人得不到鍛煉,如何分擔你的業務,你又如何甩手?
“該放手時就放手”。
有人會說,我一放手,下面人就會做錯事,那怎麼辦?
哪裡有鍛煉人不付出成本的?
前期培養人才,逐步放開手,自己充當教練角色,員工成長肯定會有“試錯成本”,這是無法避免的,在可控範圍内,你哪怕知道是錯的,也應該讓員工在挫折中感悟、成長。
管理者的眼光要放長遠一些,一旦人才成長起來,價值是巨大的。
三、有所不為
這裡的“有所不為”指的是一定不能做的事。
什麼是一定不能做的事:
違反原則的事,斤斤計較的事和貪念。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個人任何時候都要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做人的底線。否則,一切又有什麼意義?
管理者心中始終要有目标,要有遠大的抱負,不要為一些小事斤斤計較,想要成為大樹,何必老與草争?
如果私心私利過于膨脹,什麼都想得到,什麼都做,到最後可能什麼都得不到。
“有所不為”是要不斷地做減法,減掉貪欲減少一分,成功就多一分。
那麼,做到以上三點,就能達到“無為而治”的效果了嗎?
并不是。
因為,“管理”的參與者,并不隻有管理者,還有被管理者。
被管理者要達到“自我完善”的過程中,也會出現問題。
什麼問題?
最大問題就是:欲望。
當被管理者有了資本,他們的欲望也就開始膨脹,欲望一旦生長,就如陷入争名奪利的漩渦。
“這個東西應該是我的,憑什麼不給我?”
“憑什麼他行,我就不行?”
“憑什麼這個獎給他,不給我?”
......
這種情況下,管理者應該怎麼辦?
要大家懂得“厚道”的意義。
《道德經》:
化而欲作,吾将鎮之以無名之樸。鎮之以無名之樸,夫将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将自正。
意思是:在欲望、私心雜念膨脹時,我就用無名的厚道理念來鎮服它。用無名的真樸來鎮服它,貪欲就起不起來。不起貪欲而歸于甯靜,天下自然就會安定。
每個人的内心達到安靜、甯靜狀态的時候,争名奪利、偏私虛妄之心自然就消失了。
這其中的關鍵就是使人回歸于“厚道”。
回歸“厚道”的關鍵是,讓厚道做事的人不吃虧。
一旦大家懂得了厚道的意義,那麼就容易使人的内心進入清靜、甯靜的狀态。
所以,管理者要達到“無為而治”,就要不妄為、不多為、有所不為,并使人明白厚道的意義,這樣才能使他人自我化育、自然端正、自然富足、自然淳樸,才能達到“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