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參鹿茸哪個補血補氣

人參鹿茸哪個補血補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03:04:08

頭暈口幹的高血壓患者可吃些枸杞等清補品;畏寒乏力的陽虛患者可選當歸黃芪等溫補品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科主任醫師 蔣躍絨

逢年過節,老年人經常會收到人參、鹿茸、西洋參等名貴禮品,但對于患有心腦血管病的老人來說,補品未必是好的。進補不當,會出現口幹、口瘡、牙龈腫痛、便秘等“上火”表現,或腹脹、食欲減退等問題。因此,心腦血管不好的老人要慎重選擇滋補品,辨證進補。

人參鹿茸哪個補血補氣(人參鹿茸悠着補)1

高血壓屬于中醫“眩暈”“頭痛”等範疇,臨床根據患者的症狀、舌脈,可分為多種證型。其中,肝陽上亢型多見于急脾氣的人,患者多有頭痛、急躁易怒、面紅目赤、口苦、便秘、舌紅苔黃等表現,不宜食用人參、鹿茸、西洋參等。陰虛陽亢型多見于老年人,伴有頭暈耳鳴、腰酸乏力、口幹喜飲等表象,這類人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枸杞等清補之品,不宜食用人參、鹿茸等。痰濁内阻型多見于肥胖者,可有頭暈、頭重、胸悶、痰多、舌苔厚膩等表現,常與過食辛辣、肥甘厚味、嗜食煙酒、久坐少動有關,不宜食用人參、鹿茸、西洋參等。

冠心病屬于中醫“胸痹心痛”範疇,其中氣虛血瘀型患者多在勞累時發生心絞痛,伴有乏力氣短等症狀,可在活血化瘀藥物基礎上,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人參、西洋參等補氣藥物。陽氣不足或陰陽兩虛型的患者,如有身體虛弱、乏力倦怠、肢寒怕冷等症狀,可遵醫囑服用人參、鹿茸等補品。痰瘀互阻型患者,多有胸悶痰多、舌暗、苔厚膩等表現,如果沒有虛證表現,就不宜進食各種補品。

腦血管病患者多為虛實夾雜,脾氣虛、肝腎虧虛是共同的基礎,常“因虛緻實”,産生痰濕、瘀血等病理産物,所以不宜盲目服用溫熱的食物,如羊肉、桂圓,或人參、鹿茸等補品,否則可能導緻血壓、血糖、血脂增高,增加腦血管病風險。

有進補需求的老人,可采用清補、平補、調補、溫補等比較平和的方法。

清補法。這是一種補而兼清的方法,适用于夏秋季節。陰虛體質、病後邪熱未清的老年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吃些沙參、麥冬、石斛、黃精等,百合、綠豆、山藥、鴨肉等食物也是不錯的選擇。

平補法。這是用性質平和的補品來補益虛弱的方法,适用于體質虛弱及病後氣血虛損者。平補藥物,如黨參、太子參、黃芪、蓮子、芡實、大棗、燕窩、蛤士蟆等,多無偏寒、偏溫的特性。已故名中醫嶽美中特别推崇《金匮要略》中治“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的薯蓣(yù)丸,此方劑補而不滞,适合平補。

調補法。高齡或久病之人,脾胃過于虛弱,都可采用調補法。藥物不宜選用滋膩、大辛大熱之品,以防損傷脾胃,可選取明代缪仲淳的資生丸加減。

溫補法。對于有畏寒、氣短乏力等症狀的陽虛心腦血管病患者,可選擇甘溫補益的人參、黃芪、當歸等。有腰膝酸軟、小便頻多等腎虛表現者,可選用核桃仁、枸杞、桑葚、山萸肉等。

總之,心腦血管病人一定要辨證施補,無虛不補,單純邪實者不補;不宜驟補,隻宜平補、緩補,慢慢調養。若老年患者進補過程中有腹脹、痰多、大便不成形等情況,可取少量陳皮泡水或煲湯。陳皮能理氣寬中和胃、燥濕化痰,尤其适合脾虛痰濕體質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