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長出“疙瘩”一定是痛風?其實,還有可能是類風濕結節哦!在以往接診的案例中曾有過身體長出“疙瘩”被誤診為痛風的類風濕患者,不僅耽誤了治療時機,還因為診療方式的不當對身體造成嚴重的傷害。
類風濕與痛風都是風濕免疫病,在很多地方有着相似之處,比如它們都會使患者的關節疼痛腫脹,疼痛一段時間後痛楚會消失,嚴重者都會導緻關節畸形……那麼我們該怎樣辨别類風濕結節與痛風石呢?想要區别它們,可以從以下這兩點入手。
1、外觀
類風濕結節是一種較硬、呈圓形或橢圓形的小結。結節直徑為數毫米至三、四厘米,質地堅韌,無壓痛。痛風石則是黃白色大小不一的隆起,初起質軟,随着纖維增生,漸漸變得堅硬如石。痛風石小者如米粒,大者如雞蛋。
2、出現位置
類風濕結節常出現于患者肘關節的後方、枕部、踝部、底部,屬于淺表的結節,是由于骨突起的部位局部小血管容易破裂,緻使含有免疫複合物的類風濕因子在該處淤積,大量巨噬細胞被激活而形成。患者發現以後應當立即告知專科醫生,這對醫生判斷病情很重要,還有一種類風濕結節發生在内髒組織,稱為深部結節,好發于胸膜和心包膜的表面以及心髒的實質組織,淺表節在開始發生時會引起疼痛,數周以後消失,一般不留有痕迹,但是會複發。痛風石則是由于尿酸鹽結晶沉積導緻,因此,除了不易被尿酸鹽透過血腦屏障後的中樞神經系統外,幾乎所有組織都可以形成痛風石。痛風石的常見位置是關節軟骨以及關節周圍組織,如耳輪、第一跖趾關節、手指及肘部等。
患者們發現自己的身上出現各種各樣的疙瘩,不僅要提防痛風也要小心類風濕,建議及早去專科醫院進行診治,這樣才能夠抓住最佳治療時機,少走彎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