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8日,網友’樹水’在網絡上發布首部以漢服為題材的漫畫小說《君思故鄉明》,該漫畫于2010年年底被印制成漫畫本子在網上銷售。”前幾天,翻看《漢服歸來》(漢服運動大事記)時候,眼前掃過這條,心底還是被觸動了。一晃竟然已十年,故事中的人物一時間已想不起姓名,但那些令人淚目的畫面仍然浮現出來。于是,漢北娘找了一個周末,回看并整理了這部漫畫,覺得它到今日仍然是一部值得推薦給諸位新老同袍觀看的好漫。
十年前,網友樹水将漫畫《君思故鄉明》發布到百度漢服吧,引起了當時漢服界巨大反響。不少同袍追更觀看,激動地留言,與作者交流,并自發将漫畫傳播到各個貼吧、論壇、網站(作者樹水表示轉載說明出處即可)。甚至,有同袍及社團根據漫畫衍生出同名舞台劇、廣播劇。
這部漫畫之于漢服的意義體現在兩條主故事線中。
一條線是“腦殘”少女牛青青一開始對漢服不理解,通過表姐的漢服社團,逐漸明白漢服的意義,成為同袍的故事。這條線,讓人們知道那群穿起“怪異古裝”的年輕人在訴求什麼。故事裡反映着當時漢服在現實社會的境遇。每個同袍看到漫畫中路人對漢服的評論,也會産生共鳴:“啊對,我也遇到過這樣的,太無奈了。”
另一條是明末亡魂少年許心鑒在剃發易服中被戕害,不願投胎,漂泊世間自暴自棄,直到遇到重新穿起漢家衣冠的現代少年們,重新點燃希望的故事。他的故事多半是回憶,屬于曆史的再現,而這段曆史,也恰恰是近兩年許多新同袍較少涉獵的知識點。這條線告訴人們漢家衣冠消失的“非自然性。隻有知道曆史,才知身上的漢服不止有“美麗”這一标簽。
如果當年看漫畫時心中有着滿滿的感動,如今再看,不禁感歎這十年來種種變化。
首先,是漢服形象本身的進步。以現在的視角去看這部十年前的漫畫,讀者甚至會覺得漢服有那麼些許“質樸”。這卻恰恰是漢服在2010年時期普遍的模樣。産能不足,漢服商家用兩隻手差不多就數得過來,多數商家以量體裁衣方式售賣,下單後往往要等待數星期、數月才能收貨,貼吧上常常可見商家無下限拖單的曝光。産能不足,許多同袍也會親手縫制,漫畫中,牛青青的表姐曾為了縫制漢服紮得滿手傷口。
如今的漢服,在同袍、商家不斷的實踐與創新之下,無論是“顔值”還是産能早已實現飛躍式進步。漢服生産實現了批量按标準尺碼制作快速發貨,漢服制作工藝不斷推陳出,規模可觀的産業鍊已經吸引了服裝行業資本、網絡資本入場,頭部漢服店鋪單月銷量已達到千萬級,部分地區将漢服産業作為經濟增長點,地方領導親自站台。如今的漢服産業鍊,是十年前的同袍無法想象的。
其次,是造型叠代。女主第一次穿着的漢服是在當時還較為流行的曲裾,漢服社團的女生們也常常穿着曲裾。經過十餘年市場檢驗,一次次考據叠代,同袍們已經很少選擇這一款式。
漫畫中漢服社男同袍造型多為“直男”( 這裡的“直男”并非貶義,指不做假發造型、不化妝,衣冠得體的日常男生形象),進入21世紀10年代後,随着古風圈、cos圈與漢服人群不斷交疊,男裝逐漸“俊美”化,假發越來越長,眉梢眼角越來越上翹。在網絡層面,精心裝扮過的“美男子”逐漸占據了在漢服男裝形象上的多數地位。雖然“顔值”可以吸粉,但與“漢服是普通的漢民族在日常也能穿的(現代)民族服裝”這一潛在定義越來越遠。
↑2010年漢服同袍在活動中多為日常形象,本圖旨在展示其中三位男性同袍的裝束打扮。
↓2020年,“漢服男神”們在漢服活動上的裝束儀容。
再次,是周圍環境變化。社會環境層面,漢服曾經常常被路人誤解為韓服、和服,除了在漢服聚會時候,同袍很難遇到其他穿漢服的人,漫畫中漢服社團的學生們遇到來自明朝的許心鑒都激動萬分。而如今,你能在任何景點、街巷、商街,甚至是家門口偶遇穿着漢服的同袍。盡管仍然會有人側目,但極少再有人湊上來讨論這是不是和服了。人們看見後會淡定地想:“咦,有人穿漢服。”雖然社會上對漢服的态度仍然褒貶不一,但漢服本身已經被認可,成了中國的符号之一。
與社會環境對應的,必然是漢服圈内環境。(盡管我不太想用“圈”來表示,但始終難以找到更好的詞彙,畢竟漢服目前仍然是亞文化狀态。)曾經多數同袍會聚集同一社區,很多人由“漢”入“服”,更注重思想性,漢服幾乎成了一種信仰符号,找回民族自信是當時許多同袍迫切的需求。當同袍們談論起“剃發易服”的一場場暴行,那種憤怒由心中勃發,并希望讓身邊人知道這段曆史。也是在當時,大大小小的漢服社團是同袍們聚集的重要平台,舉辦活動是宣傳漢服的主力手段。
時至當下,同袍數量急劇增長,但社交平台分散,不少同袍也本着“貴圈亂”,甯可野生的求生欲,對所謂的“漢服群體”敬而遠之。但是當前網絡社交形式,使得同袍很難再去系統了解這件服裝背後的思想意義,民族性不再是漢服所強調的主題,服裝性逐漸占上風。盡管認同“漢服是漢民族服裝”,多數同袍更願意花時間在購買、開箱、穿搭、約拍上,漢服已逐漸成為生活中的一道甜點。我相信仍然有同袍将漢服視為一種民族複興的符号,但從整個群體看,強調思想性的同袍逐漸式微,“剃發易服”成為了漢服曆史中一帶而過的一筆。
這樣的對比,也許會引起一些近兩年“入坑”同袍的不适感。我要明确的一點是,我所對比的是一個整體态勢,并非針對某一類人、社團或個人。如有冒犯,還請見諒。
《君思故鄉明》這部漫畫如今發布十年,對老同袍來說,他們是自己年輕時候的側影,對新同袍來說,他們是漢服複興運動的先鋒形象,是漢服複興的曆史長河,該漫畫更是精品的漢服運動知識讀本。
曾經,是一群傻傻的年輕人,想要為自己的民族做點什麼,傻傻地穿起“不合時宜”的服裝,願意在街上被人指指點點,與出言不遜的路人争得面紅耳赤。
更遠的曾經,是一群人,為了自己民族的氣節,死守衣冠,甯可留發赴死也不願易服苟活。當我們回想起漢服是如何一步步重回社會視野的艱辛,才會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局面。
漫畫中表現的是十年前漢民族服裝與社會認知不平衡的矛盾,十年後的今天,漢服仍然有它的矛盾與尴尬,例如社會資本與漢服同袍在漢服話語權上的存在種種博弈,漢服同袍的認知側重逐漸從“漢”轉向“服”,漢服面臨與古風圈、cos圈、二次元等同的随時會“退坑清衣”的現狀……如何讓漢服在走向社會的過程中不産生扭曲,則是當下同袍們應該注意的問題了。
文排 黑貓
審校 月影 紫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