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雨霖鈴等12大經典詞牌名是怎麼來的?長知識!
《雨霖鈴·寒蟬凄切》
宋·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霭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别,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詞牌出處】據宋人王灼《碧雞漫志》,唐玄宗避安祿山亂出逃,在馬嵬坡将楊玉環賜死。後在霖雨連綿之夜,玄宗車行于蜀中棧道上,馬鈴和着潇潇雨聲,更添寥落凄涼。
他想身為一國之君,連心愛的妃子都保護不了,不覺悲從中來。後命教坊“采其聲為《雨霖鈴》曲”,并叫伶人張野狐吹奏,流傳于世。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蘇轼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詞牌出處】“念奴”是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妓,善歌唱。傳說唐玄宗曾親自作曲填詞,命念奴歌唱,果然“嬌滴滴如夜莺啼鳴,婉轉轉似百靈放歌,活潑潑如鴛鴦戲水”。故将此曲定名為“念奴嬌”。
《念奴嬌·赤壁懷古》流傳千古,首句“大江東去”,末句“一尊還酹江月”,故“念奴嬌”又名“大江東去”或“酹江月”。
《沁園春·孤館燈青》
宋·蘇轼
孤館燈青,野店雞号,旅枕夢殘。
漸月華收練,晨霜耿耿;
雲山摛錦,朝露漙漙。
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區長鮮歡。
微吟罷,憑征鞍無語,往事千端。
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
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
緻君堯舜,此事何難?
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
身長健,但優遊卒歲,且鬥尊前。
【詞牌出處】”沁園春“詞牌由東漢的沁水公主園得名。東漢明帝劉莊女兒沁水公主,在封地沁水縣興建園林,簡稱沁園。大将軍窦憲依仗其妹窦皇後權勢,奪取沁園,公主不敢計較。
章帝知道此事,要治窦憲的罪,窦憲退出沁園,從此不得重用。後世泛稱公主的園林為”沁園“。後人作詩以詠其事,此調得名”沁園春“。
《钗頭鳳·紅酥手》
宋·陸遊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
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鲛绡透。
桃花落,閑池閣。
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莫、莫!
陸遊年輕時娶表妹唐琬為妻,感情深厚,但陸母不喜唐琬,威逼二人分離。多年後兩人不期而遇。陸遊怅然久子,賦《钗頭鳳》一詞。
【詞牌出處】據考證,《钗頭鳳》詞調是根據五代無名氏《撷芳詞》改易而成。《撷芳詞》有“都如夢,何曾共,可憐孤似钗頭鳳”之句,故取名“钗頭鳳”。
陸遊用”钗頭鳳“約有兩方面含意:一指自與唐氏分離後,”可憐孤似钗頭鳳“;二指分離前的往事”都如夢“。
《賀新郎·夏景》
宋·蘇轼
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手弄生绡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漸困倚、孤眠清熟。簾外誰來推繡戶?枉教人夢斷瑤台曲。又卻是、風敲竹。
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秾豔一枝細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風驚綠。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
【詞牌出處】”賀新郎“最初名”賀新涼“。清代《古今詞話》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東坡守杭州,湖中宴會,有官妓秀蘭後至,問其故,以結發沐浴忽覺困倦對,座客頗恚恨。
秀蘭受責後,于酒席上摘石榴花獻在座諸賓,未曾想更激怒了賓客。蘇轼為此賦”賀新涼“,因詞中有”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句,故名。秀蘭歌之,衆人始息怒而樂。
《鵲橋仙·纖雲弄巧》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詞牌出處】一說因歐陽修有詞”鵲迎橋路接天津“一句,取為詞名。又有一說,此調因詠牛郎織女鵲橋相傳而得名。
以上說法都表明這一詞牌與”鵲橋相會“神話有關。”鵲橋“的神話,以東漢《風俗演義》”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的記載為最早。唐代民間傳說更普遍,詩人多有吟詠。該調當于此際産生。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蘇轼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绮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别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
【詞牌出處】相傳隋炀帝開鑿大運河時,制《水調歌》,唐代發展為大曲(即大型歌舞曲)。大曲由幾個樂章組成,”歌頭“是開頭一段。《水調歌》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頭“為中序第一章,又名”元會曲“、”凱歌“、”台城遊“。
《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唐·韋莊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隻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垆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詞牌出處】據《杜陽雜編》,唐宣宗大中年間,女蠻國派遣使者進貢,她們身披珠寶,頭戴金冠,梳着高高的發髻,讓人感覺宛如菩薩,教坊因此制成《菩薩蠻曲》,後來“菩薩蠻”成了詞牌名。
《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秦觀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驿寄梅花,魚傳尺素,
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潇湘去?
【詞牌出處】唐代陳羽有詩句:踏莎行草過春溪。“踏莎行”由此得名。又傳說是北宋寇準所創。“莎”(suō):莎草,是一種常見的野草,踏草是唐宋時期廣為流行的活動,又叫踏青,所以,“踏莎行”調名本意即詠古代民間盛行的春天踏青活動。
《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衆裡尋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詞牌出處】出自東漢張衡的《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錦繡段”,即“錦鍛”,絲織品,表面有彩色花紋。“案”指放食物的小幾,形狀如有腳的托盤。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顔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詞牌出處】因美人虞姬而得名。楚漢相争,西楚霸王兵敗烏江,聽四面楚歌,自知難以突出重圍,便勸虞姬另尋生路。
虞姬執意追随,拔劍自刎,香銷玉殒。血染之地長出鮮紅的花,後人把這花稱作“虞美人”。人們欽佩虞姬,創制詞曲常以“虞美人”為曲名,訴一縷衷腸。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宋·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詞牌出處】春秋時期人西施浣紗于若耶溪,後用作詞牌名,又名“浣溪沙”,該溪因此又名“浣紗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