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夏利汽車廠中的一名員工,與成為其他汽車廠的一名員工并沒有什麼不同。
除了早餐吃到的不是油條熱幹面,而更可能是煎餅果子,平時聽的不是陳奕迅,而更可能是馬三立之外,夏利的員工與别處的員工沒有本質上的區别。
每個工作日的清晨,他們換上鉛灰色的工作服,從員工宿舍和自己的家中來到班車站點前,搭乘統一的大巴車前往車間,完成一天中或噴塗漆料、或裝卸座椅的工作。
如果硬要說有什麼不同的話,或許就是少數廠中的員工頭上已經有了斑駁的痕迹,這些痕迹見證了天津夏利工廠34年來的的日與夜,見證了加班加點的趕工,也見證了人去廠空的落寞。
夏利是誰的?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可以有很多答案,但在這些答案中,不會出現員工這個選項。不隻是夏利,對于每一家汽車公司來說,散落在工廠中的員工如同螺絲,即使有着數萬的規模,最終都隻能随着時代的洪流滾滾向前,扮演着沉默的見證者。
而對于成千上萬如同灰色工作服一般不起眼的員工來說,一個無法回答這個問題的公司,卻會改寫自己一生的命運。
輝煌
時間回到三十五年前,1985年,天津微型汽車公司(以下簡稱“天汽”)正在緊張地進行着一款進口車型的國産化工作。一年前,時任天津市長的李瑞環親自為這款車起名為“夏利”, 配合此前引入國内的“華利”面包車,取之“華夏得利”的美好寓意。
緊張的不止是工廠中的天汽人,也不止天津市的領導班子們,全國都在密切注視着這台小轎車的誕生。在80年代的改革春風下,人們對新鮮事物的渴望太過熱烈,而夏利所承載的,是勞動階層的人們對一台體面小轎車的全部美好幻想。
一年後,第一台國産的夏利轎車從天汽的生産線上緩緩駛下;四年後,第一版夏利轎車邁入全面國産化;五年後,在大江南北的每一條主幹道上,紅色的夏利出租車成為了衡量城市現代化的第一個顯著特征。
在那個北京房價隻有1000元/平的年代,私有一輛标價10萬元的夏利轎車,可能是比擁有一間四環的房子更值得炫耀的事情。而在夏利這種汽車廠工作的光環與體面,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本有機會考上大學的畢業生們前赴後繼,将青春投入到了火熱的廠房裡。
然而,誰也沒有預料到的是,國内市場發展的速度實在太快。快到僅僅二十年的時間就令房價翻了一百倍,快到天汽人隻是稍有懈怠,前年還令人豔羨的汽車廠轉眼就被甩到了市場的大部隊身後。
1995年之前,搶跑帶來的紅利滋潤了這個品牌,而後起之秀們的奮進則讓這份紅利逐漸消失殆盡。在窮則思變的精神下,天汽先是于1997年進行了股份制改革,随後在2002年正式并入一汽集團,在一系列巨變中不斷摸索着自己的位置。
回望天汽夏利短暫而又跌宕起伏的發展史,會發現它從始至終都在“摸着石頭過河”,隻不過前一條河帶來成功,而後一條河則陷阱重重。
錯位
既生瑜,何生亮?或許,在與一汽豐田同一年邁入一汽集團大門的那一刻,夏利的命運就已被決定。
2002年,新世紀剛剛邁開腳步的第二年。中國正式加入WTO不久,一切對外界的新奇與渴望都在推動着合資貿易的前進,本就感到被時代抛下的夏利,終究是再一次“錯付”了。
最令夏利人感到不平的是加入一汽後受到的待遇。2002年6月,曾書寫轎車神話的天汽風光“嫁入”一汽,本想就此借助其龐大的資源重整一番事業,然而,現實卻并非如此簡單。
僅兩個月後,一汽豐田正式成立,并在集團的幫助下斷取得搶眼的成績。
而在天津一汽這邊,等待着的卻是近乎“冷落”的尴尬:由于研發、宣傳等各項投入都沒有跟上,夏利加入一汽後所推出的産品一度在市場遇冷,這一遠離總部的公司也似乎坐上了集團的“冷闆凳”。
為什麼作為國民轎車的夏利在加入一汽後會受到這樣的“冷遇”?在老員工們看來,這是一汽集團的“偏心”所緻。然而,從一汽集團的角度來看,在那個合資車企野火燎原的時代,着力發展一汽豐田并沒有什麼不對。況且,與家底雄厚的豐田相比,天汽人埋頭十年所積累的技術根本不夠——要知道,天汽的起步正是積累于對日本車企的借鑒。
一汽集團并非沒有在夏利身上作出過努力。天津一汽成立後不久,一汽集團就将一汽豐田30%股權劃歸夏利所有,而在兩家車企的成長階段,一汽多次直接調派一汽豐田中方一把手空降天津一汽,希望二者互為表裡,一同進步。
然而,這樣的安排卻在無形中再次增加了一汽夏利的壓力。本就錯綜複雜的内部結構,在此之後變得更加撲朔迷離。一方面,夏利這個生于天津長于天津的地方國企,身上有着太多天津舉全市之力付出的心血,這些盤根錯雜的權力與利益糾葛,絕非一手交股權、一手交現金的收購所能抹平的。
更令夏利感到無所适從的是與一汽轎車的“同業競争”。根據證券市場的規定,一汽集團若想整體上市,就必須解決一汽轎車與一汽夏利的經營業務問題。在證監局的一次又一次督促下,這個問題卻拖了整整10年未解,一汽與夏利内部的複雜性可見一斑。
在從此以後的三千多個日夜裡,這兩枚隐形的釘子一直附着在夏利最靠近心髒的血肉中,寫成了命定的結局。
離場
“我還清楚的記得離開那天是個夜班,華利最後一個夜班。那天我們總裝課的線走的很慢很慢,好像在讓我最後一次感受下流水線的感覺。回到生活區脫下灰色的工作服,内心也是灰色的,盡管大家都笑着。”
2017年7月,一位天津一汽的員工在論壇上留下了這樣的片段。一年後,天津一汽夏利汽車股份公司召開了一次内部董事會,一緻表決通過了以1元價格将華利出售的決定。從此以後,這個比夏利出生更早的“大哥”正式離開了天津一汽。
華利離開後,夏利的命運被再度推上了風口浪尖。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它的離場隻是時間問題。
2019年,夏利的去向塵埃落定。在天津政府的要求下,夏利依舊留在天津,而一汽集團則徹底退出了這個舞台。12月25日,一汽夏利的股票受重組落地影響連封四個漲停闆,成為了這個名字最後的輝煌時刻。2020年3月12日,一汽夏利更名“天津博郡”。
與華利一樣,夏利的車間也早已人去廠空。在這裡工作過一年、五年甚至三十年的工人們,比記者和領導們更早地與這個名字告别。直到離開的那一刻,這些老人們也許才深刻地感受到,這裡所發生的事情從來與他們無關。
在《動物世界》中,令人毛骨悚然的獵殺并不出現在非洲獅的原野上,而是隐藏在陰暗角落的蛛網中。當一隻碩大的飛蟲掉入網後,它所能做的便是無謂的掙紮,直到在越來越緊的束縛中死去。對于夏利來說,内部與外部無不錯位的關系便是這張網。越陷越深後,最終隻會走向分崩離析。
壓垮一個人的大山在時代的沙漏中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一地雞毛過後,老員工們仍心有不甘,他們需要用一生去消化這一失落的結局。
但曆史已無暇為他們留下失望的空間。夏利的消亡史中,還有太多更宏大的意義值得思索,在合資股比放開、汽車市場再次面臨大洗牌的今天,它的啟示将被誰所聽見,它的命運又将為誰敲響喪鐘?
答案或許已在故事裡。
【版權聲明】本文為汽車頭條原創文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