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新言“子路”之六,蘿蔔/攝影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孔子說,“為政”、“為仁”、“為人”等思維、言行都類似,認知與為人處世都相通,都是如果自己能“行得端坐得正”,那别人也會樂意争相效仿,力争謹言慎行,行得正!反之,如果一個人待人接物、為人處世都自私自利,偏狹而自我,那即使他五次三番強調某些事物重要,而且強烈要求别人按着他的想法去做,也是枉然,因為其自身修養與實際行動并不被人認可,沒人聽他的。
因此,一個人“打鐵還須自身硬”,以身作則,推己及人,自己的各方面修養與修煉到位了,自然有更多人能理解與認同他,并樂于成為他的“同道中人”,就是因為他修煉得好,可以作衆人的表率,而且大家學習他,大家也能受益!這也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你自己的格局、立場、修養,決定了他人對你的态度,以及他人因為認同或不認可後的各種行動。
《論語》“顔淵”篇,“季康子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孔子說,作為管理者,其身正,其政正道也,不令而行,孰敢不正?!其身不正,其政虛邪也,雖令不從,都敢不正!
《論語》“顔淵”篇,“顔淵問仁,子曰,克己複禮為仁。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顔淵問孔子什麼是“仁”?孔子說,“仁”就是修煉好自己的身心與言行,務内修,毋外求。
筆者按,俗語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個榜樣又從何而來?……請先别向别處瞅……“往自己的心裡看”……修煉好自己,比“糾偏”别人,重要得多得多得多……!
孔子這“正與不正”——沒毛病!
蘿蔔/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