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簡稱巴或渝,位于中國西南部,是四大直轄市之一。重慶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有3000餘年曆史,亦是巴渝文化的發祥地;因嘉陵江古稱“渝水”,故簡稱“渝”;又因宋淳熙十六年,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诩“雙重喜慶”,由此得名。截至2016年12月,重慶轄26個區、8個縣。其中,就長壽區來說,人口超80萬,建縣曆史超600年。在中國古代曆史上,長壽這一地名因為該地區百姓長壽而得名。
一
首先,長壽區,隸屬重慶市,地處重慶腹地,襟長江而臨主城。介于東經106°49′~107°27′,北緯29°43′~30°12′之間。長壽區是重慶大都市區之一,擁有非常悠久的曆史。早在7000多年前,該地區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戰國時期,今長壽區一帶屬巴國這一諸侯國。公元前316年,秦國消滅巴國,設立巴都郡(今重慶),在枳地(今涪陵城東枳裡鄉)設立枳縣,今長壽地屬枳縣。三國這一曆史階段,今長壽區一帶屬劉備建立的蜀漢。
二
彼時,蜀漢在今長壽城附近設常安縣(屬枳縣)。北周武民三年(561)廢枳縣,其地并巴縣。唐朝建立後,在該地區設立溫山縣,隸屬于南潾州。不久之後,因其地常溫,禾稼早熟,民樂之,故定名為樂溫縣,隸屬于南潾州,又在縣西南設立永安縣,隸屬涪州。公元622年,溫縣改屬涪州。公元734年,唐玄宗李隆基這位皇帝在位是,永安縣被撤銷,并入樂安縣。宋熙甯三年(1070年),溫山縣被撤銷,改為溫山鎮,并入了樂溫縣。公元1283年,也即元朝建立後,樂溫縣并入涪州。
三
最後,公元1373年,明玉珍以“縣北有長壽山,居其下者,人多壽考”将樂溫縣改名長壽縣。由此,對于長壽縣這一建制,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曆史了。在明朝這一曆史階段,長壽縣由涪州劃屬重慶府轄,治所未變。清朝建立後,長壽縣隸屬于四川省重慶府。1914年,也即清朝滅亡後,長壽縣隸屬于四川省東川道。1928年,長壽縣直屬于四川省。1959年4月17日,長壽縣劃屬重慶市轄。 2002年4月9日,撤銷長壽縣,正式設立重慶市長壽區。如今,長壽區總人口約為83萬人。
文/情懷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