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國不學英語?作者:張田勘今年兩會,有政協委員建議,改革義務教育階段英語的必修課地位理由是,英語教學課時約占學生總課時的10%,但英語隻對不到10%的大學畢業生有用成果應用率低,課程設置不普惠而且,現在翻譯機可以提供包括英語在内多種語言的、衣食住行等領域的、不低于大學英語6級水平的口語翻譯服務,技術十分成熟在人工智能時代,(人工)翻譯職業位居即将被淘汰職業的前10名,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不出國不學英語?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作者:張田勘
今年兩會,有政協委員建議,改革義務教育階段英語的必修課地位。理由是,英語教學課時約占學生總課時的10%,但英語隻對不到10%的大學畢業生有用。成果應用率低,課程設置不普惠。而且,現在翻譯機可以提供包括英語在内多種語言的、衣食住行等領域的、不低于大學英語6級水平的口語翻譯服務,技術十分成熟。在人工智能時代,(人工)翻譯職業位居即将被淘汰職業的前10名。
學不學英語都能找到一些理由。但是,學英語應當比不學英語的理由更充分。一種語言成為國際主流語言固然有政治、科技、經濟、軍事和殖民等原因,而在今天,科技、知識和學術已經躍升為決定性的因素。科學和技術是推動社會發展和促進人類文明的決定性力量,而記錄科學和技術成果的是語言。學習國際通用和主流語言,才有可能通過科學技術的重大突破來記錄和轉換為本國語言。
再從生活和工作使用率來看,也許隻有10%的大學生能用得上英語或其他語種,而且現在機器翻譯也非常普及和簡便。但是,現階段以及未來,翻譯的真正主體都是人,機器翻譯隻是助手。
機器翻譯的詞不達意、誤譯,尤其是在關鍵語義的翻譯時常出錯。原因在于,語義是社會、哲學、心理和情緒的反映,因此,一詞多義常常是機器翻譯軟件無法逾越的鴻溝。而且,一些詞涉及較濃的情感,并且語氣微妙,機器翻譯輕則詞不達意,更甚者會鬧出令人啼笑皆非的語義相反的結果。
即便是不涉及較多主觀情感色彩的專業翻譯,比如法庭口譯,機器翻譯仍然達不到準确流暢,尤其是涉及一詞多義的情況下,而這在法律和工程等專業領域很常見。機器翻譯靠的是學習語言的規則,而人工翻譯不隻是靠語法、詞義,還要靠弄懂深層語義,進而達到意譯的境界。人類的語言交流,字詞句隻是最基本的元件,還有大量看不見的要素,語氣語調、修辭技巧,還有方言、俚語、成語和習慣用法,以及體态語言等。即便是機器翻譯能達到大部分正确和準确,也隻是給人一份半成品,還要通過人去核對、糾正、修飾。
信息時代的工作崗位需要懂外語。美國商會外語教學部的研究發現,75%的企業需要員工掌握不止一種語言。英國招聘網站Reed的廣告中有15%的職位要求至少掌握一門外語。此外,即便很多人在工作中用不到英語或是其他語言,但也能在生活中将其作為一個窗口,看到和了解外部世界,既豐富人的生活和見識,也能給人的思維以啟發,更客觀地看待世界。(張田勘)
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