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天文台光學望遠鏡

天文台光學望遠鏡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0 13:18:15

原标題:天文望遠鏡的起源

天文台光學望遠鏡(天文望遠鏡的起源)1

圖為西班牙加那利大型望遠鏡。

關于望遠鏡的記載,最早出現在1608年荷蘭眼鏡制造商向政府提交的專利報告中。

1609年,在聽到有關望遠鏡這個新發明的消息後,天文學家伽利略馬上将望遠鏡應用到了天文觀測上。

當伽利略透過望遠鏡瞄向天空中的星體時,他看到了前所未見的景象:月球上存在環形山,木星周圍有4顆衛星……

自此,天文學觀測進入一個新階段,天文學家不再隻依靠肉眼來洞察宇宙的奧秘了。

人眼瞳孔的直徑隻有6毫米,能通過瞳孔進入人眼的光有限。望遠鏡鏡片的口徑大于人的瞳孔,能将更大面積的光線收集起來,從而讓天文學家看清更暗弱的天體和天體上更豐富的細節。

天文望遠鏡的性能取決于諸多指标,觀測效果也和觀測環境有很大關系。但望遠鏡的口徑,始終是一項重要指标。這也是天文望遠鏡發展過程中,人們一直緻力于提高的一項指标。伽利略使用的天文望遠鏡口徑隻有4.2厘米。目前已投入使用的單台口徑最大的光學望遠鏡,是西班牙的加那利大型望遠鏡,口徑已達10.4米。

伽利略使用的望遠鏡和我們常見的望遠鏡構造類似:光線在透過鏡筒一端的主鏡片後,通過鏡筒另一端的目鏡進入人眼。這種望遠鏡被稱為折射式望遠鏡,結構簡單、制作方便。

随着望遠鏡口徑的不斷增大,折射式望遠鏡的缺點也顯現出來:鏡片中心會在重力或溫度變化的作用下變形,影響成像質量。不同顔色的光線在穿過鏡片後會發生色散現象,難以準确聚焦于一點,使觀測到的圖像出現色差。光在透過鏡片時,紫外波段的信号會被嚴重吸收,無法準确觀察到。

因此,在19世紀末,人們停止了增大折射式天文望遠鏡口徑的嘗試。1897年,美國葉凱士天文台建成口徑為1.02米的折射式望遠鏡,直到今天依然是折射式望遠鏡家族中口徑最大的一個。

1666年,物理學先驅牛頓通過色散現象,發現我們日常所見的白光,實際是由不同波長和顔色的光組成的。牛頓随即意識到,折射式望遠鏡會不可避免地出現色差,并通過實驗證明了自己的想法。

為了克服這一問題,牛頓設計了一種全新的望遠鏡:它将一片呈球面狀的鏡片置于鏡筒底部,可反射光線。進入鏡筒的光經過球面鏡反射後,聚焦在鏡筒前部的一點。牛頓通過另一塊平面反射鏡,将光線導入鏡筒一側,供觀測者觀看。擁有這一原理的望遠鏡被稱為反射式望遠鏡,有效解決了折射式望遠鏡的色散問題。

之後,天文學家又在反射式望遠鏡基礎上,對其鏡片形狀與光路結構進行了改進,發展了卡塞格林系統、R-C系統、折軸系統等反射式望遠鏡系統,進一步提高了反射式望遠鏡的性能,使用者可根據不同觀測需要進行選擇。反射式望遠鏡鏡片能較好地被望遠鏡機械結構支撐,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鏡片變形問題。

當然,本文所指的望遠鏡均為光學望遠鏡,也是應用最廣泛和人們最熟悉的望遠鏡。對于其他天文望遠鏡,我們會在今後的内容中加以介紹。(■李會超)

來源:解放軍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