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已經進入到了20年代。不過,這二十年來,人類社會變化還是很大的。比如2000年的時候,地球上的主要傳媒工具還是電視、收音機,而也就二十年時間,地球上的人們都開始體會到了移動上網的生活。
在宇宙探索領域,人類進步也很快:比如2006年的時候,人們對冥王星的了解,也隻是關于冥王星的大緻體積、輪廓。但是到了當下,人類已經能弄清楚冥王星上山巒的情景。
因此,科技的不斷進步,不斷改變人們的生活和認知,也讓人們不禁思考:在本世紀内,人類有希望在火星安家落戶嗎?
1、火星的優勢對于地球上的生物來說,火星具備其他星球不具備的因素。
距離方面。雖然比鄰星和土衛二,據說可能也适合人類生活,但是,一方面這些都是猜想,另一方面,不論是比鄰星還是土衛二,都距離地球太過遙遠。這意味着:即便是土衛二真的适合地球人移民,但就距離方面,就不大現實。
環境方面。火星雖然沒有氧氣、十分幹燥,但不管怎麼說,其環境都要比整天降硫酸雨的金星好太多。而且,在自轉公轉參數方面,火星也比金星、冥王星具備太多優勢。在冥王星上指望過年是很不現實的。因為冥王星的一年,相當于地球的數百年。
因此,太陽系雖大,但是,勉強能夠适合人類安營紮寨的,也就火星而已。
2、移民火星的難度話說有這麼一部電影,在全球很受歡迎。這部電影就是《火星救援》。其實這個電影也說明了很多人類在火星上的生活困難:包括晝夜溫差很大、土地需要改造才能夠從事農業種植工作,此外,還沒有氧氣。
所以人類想要在火星安家,需要克服以下困難。
第一,交通問題。登陸一次月球的成本都可謂天文數字,更别說登陸一次火星。在人類掌握低成本運送地球生物到火星之前,指望批量進行火星移民,是很不現實的。畢竟,成本太貴。
第二,基地建設問題。人類即便到了火星,也隻能在基地裡生活。畢竟,火星晝夜溫差、沒有氧氣的情況,制約了人類在火星的活動。當然理論上說,人類可以在未來改造火星的環境。不過這個工程怕是得以世紀為單位。最起碼,火星無法存儲液态水。單獨這個問題的改造,就需要大費周折。
第三,農業生産問題。人類到了火星,不光需要呼吸、喝水,還需要每天的食物供給。而且,既然叫移民火星,那自然是長期在火星生活。而這,就需要氧氣、液态水和糧食生産,實現火星本土化。而這個過程,在火星的當下環境,都無法成規模實現。而這種制備氧氣、液态水,火星農業的發展規模大小,制約了人類在火星上的人口數量。
前文說過,這些問題的解決,不是一兩個世紀就能辦到的。因此,本世紀以内,人類指望移民火星,是很不現實的。
甚至,就連月球,人類都無法實現移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