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二首選一)
茅檐常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将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注:
湖陰先生,楊德逢,是王安石罷相後退居金陵時的鄰居。茅檐,蓋着茅草的屋檐。畦,長條形的土壟。護田,比喻溪水繞田。護田典出《漢書西域傳》,排闥,推開大門。排闥典出《漢書樊哙傳》。
譯:
茅屋檐下經常打掃不見青苔,
排列成行整畦花木親手所栽。
一溪清水圍護農田翠綠環繞,
兩岸青山推門直入青蒼送來。
評:
這是詩人題寫友人楊德逢屋壁上的兩首七絕。這裡選的是其一。
前兩句寫庭院内茅檐潔淨,花木成畦,渲染庭院的清幽和主人的高情雅趣。
後兩句用拟人手法寫院外的景色:一道碧綠的溪水多情地環繞農田,像是護衛着它:兩岸并峙的青山熱情地撞門直入,給主人送上青翠的身影。排闥送青,将人打開雙扉望見青山寫成青山送色,不反将若趨若奔的山勢寫活了,也更寫出了人忽見山影時如遇良朋的喜悅心情,确實是神來之筆。護田,排闥二語,皆出自《漢書》,對偶铢兩悉稱,所以這兩句倍受前代詩論家激賞,以為是以“史對史”,以“漢人語”對“漢人語”(葉夢得《石林詩話》),達到了“水中着鹽,不露痕迹”的境界。用典精切,妙不可階,是古今傳誦的名句。
作者要贊美主人的高潔,卻着力寫他家内外的景色,不寫人而寫山水,這寫山水即是寫人,将自然景色與具體的生活内容融為一體,渾化無迹,體現出高超的藝術技巧。
王安石的這首詩曾入選流行的童蒙讀本《千家詩》,清代詩人陳衍的《宋詩精華錄》也收錄了此詩》。所以,該詩有較高的知名度。
附:
一水護田将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