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産業文化思維模式

産業文化思維模式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2 23:17:23

原标題:234+1找到以文化賦能産業振興的支點——記廣東省鄉村振興文化服務産業園

産業文化思維模式(2341找到以文化賦能産業振興的支點)1

今年3月份,廣東白雲學院計文波國際時尚設計學院的學生身着時裝在高州貢園走秀。 譚家富 攝

234,是廣東省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以下簡稱農業産業園)的數量;1,指的是廣東省在全國首創的功能性産業園——廣東省鄉村振興文化服務産業園(以下簡稱文化服務産業園)。2020年11月,它肩負着文化賦能、品牌強農的使命而誕生。

農業文化是人類文明的底色,農業品牌具有最豐富的人文内涵,但是在商業世界中,中國農業品牌培育普遍落後于其他行業,這一不平衡的現象暴露出現代農業的短闆。

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234+1的組合,是廣東省以文化激活現代農業機制創新下的精心設計。産業園不算新鮮事,“功能性”卻在2020年是頭一樁,以“文化服務”為主業的功能性産業園也是目前國内唯一。

今天是中國品牌日,以“文化賦能 品牌強農”為使命的文化服務産業園也走過了500多天。“衆力并,則萬鈞不足舉也”,這500多天裡,文化服務産業園給大衆留下印象的,除了廣東農産品頻頻出圈走紅網絡之外,以文化為支點“撬動”而釋放的能量遠不止于此。

創新的力量——

體制機制設計 讓農業種出“市場”

現代農業産業園是廣東農業的旗艦隊。2018年以來,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把現代農業産業園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牛鼻子”。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産業園建設。目前,已建設18個國家級、235個省級、73個市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形成了國家、省、市三級梯次發展格局,實現了主要農業縣、主導産業與主要特色品種“三個全覆蓋”,是農業生産的精銳所在。除了幾家非生産性産業園之外,文化服務産業園的服務對象,從1∶160,擴大到1∶234。

毫無疑問,絕大多數的現代農業産業園,都以生産性為主。以農業經濟的運行模式,是“種了養了再賣掉”,相應地,産業園主體的市場洞察力和品牌辨識度都是弱項。

那麼,誰來幫助農業産業園将農産品賣出去?

廣東省委、省政府在創建農業産業園的過程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創新建設管理機制,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大膽設想、積極推動,在100多家生産性産業園陸續成立兩年之後,曾經考慮設立“品牌服務産業園”,以幫助農産品打品牌賣好價,務求實效的指向非常明确。而後來确定以“文化服務産業園”為名,則顯示了更長遠的眼光與更大的格局。不久前,六部門聯合出台《關于推動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指出文化産業賦能鄉村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保護利用,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積極貢獻。

在廣東現代農業産業園集群中,文化服務産業園相當于“園中園”,是大腦,是機制,也是組織者。以“産業園”服務“産業園”,以“1”為圓心向“234”輻射,這是廣東農業從頂層自上而下的一次創新嘗試。

經過500多天的運營,文化服務産業園也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成立全國首個現代農業産業園公共文化服務平台;

創建首個農業VR影院,建立農業産業園專題VR矩陣;

打造全國首個農業農村元宇宙虛拟人物;

開創百千田頭直播,推進建設農産品直播第一縣;

挖掘首個“市場駐村”新模式,服務提升遂溪聖女果“億元村”;

創新推出荔枝、絲苗米、化橘紅等農産品慢直播,累計直播破1萬小時紀錄;

聯動品牌、電商企業開創“品牌助農”新模式,解決農産品銷售難題,單次銷售柑橘10萬斤;

探索農産品預售、定制、衆籌、拍賣、認養、跨界聯名、文創組合等新型銷售模式,延長農産品銷售周期;

推出田頭音樂會、稻田走秀、農産品主題說唱等新興文化傳播方式,挖掘農産品文化内涵;

帶動服務的農産品銷量增加約30%,實現20%的品牌溢價;

……

一手連着農民,一手牽着消費者。如果說“234”生産出來的是産品,那麼“1”帶出來的就是市場。

2022年1月,廣東省委常委葉貞琴考察文化服務産業園之後指出,文化服務産業園要形成多主體參與、多要素發力、多業态打造、多模式推進、多利益鍊接的融合發展新格局,打造賦能三産融合的“主陣地”。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廳長顧幸偉表示,文化服務産業園要素資源聚集是重點,要成為鄉村振興成果展示的窗口。

在廣東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動下,一批“粵字号”農業知名品牌,以品牌帶動産業升級和農民緻富。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産業園産品品牌(含企業自有品牌)達到6374個,其中:新增公共品牌189個、新增企業品牌1121個,廣東荔枝、梅州柚、徐聞菠蘿、廣東絲苗米、英德紅茶、新會陳皮、翁源蘭花等一批省級區域公用品牌名氣響亮。

截至2021年底,粵東西北191個産業園帶動農戶99.0631萬戶,其中訂單農戶40.9262萬戶,吸引返鄉創業人員47880人,吸納農民就業人員704673人。産業園内農民可支配收入23763.60元,比産業園建設前收入增長了27.98%。

這是體現廣東創新與擔當,踐行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創意的力量——

“數字+文化”賦能 提升農業價值鍊

抓住了品牌,就是抓準了市場,抓準了優化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的關鍵。那麼誰是農業文化的演繹者與傳播者?

文化服務産業園作為一個開放的平台,始終以文化賦能,品牌強農為目标。将文化挖掘與品牌建設貫穿服務模式中,讓農産品賣出文化,賣出市場。

品牌塑造離不開媒體的力量。媒體是品牌傳播的主要渠道和推動者,在内容創建、場景營銷和資源鍊接等方面作用巨大。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農村報因此被列為文化服務産業園牽頭實施主體之一。

廣東人愛吃、會吃。潮汕單叢茶、茂名荔枝、德慶貢柑、梅州金柚、增城絲苗米……“粵字号”優質農産品衆多,從2021年4月開始,一場規模龐大的廣東省現代農業産業園百家手信評選活動持續了一年。文化服務産業園面向全省産業園征集産品,開展了包括茶葉、荔枝、絲苗米、水産、花卉、畜禽預制菜等多個專場農産品選品會,實現産銷對接、直播帶貨、行業交流,一批手信産品實現“組團出道”。對消費者來說,能免去“選擇困難”;在采購商層面,省去了考察的時間;對供應商而言,能接觸更多銷售渠道和采購商,當然也吸引了很多消費者來問“要鍊接”。

數字+文化,農業變得新潮,科技感、時尚感十足。

農産品拍賣、微綜藝直播、村播達人直播帶貨……這兩年,通過網絡節+雲展會的創新營銷模式,“惠來五寶”(鮑魚、鳳梨、荔枝、隆江豬腳、魚丸)品牌知名度大大提升。

2022年1月,德慶貢柑迎來一個特殊的管家,全國首個農業虛拟人物“小柑妹”正式上線,這意味着廣東率先實現農業元宇宙“破冰”,跨越第三空間賦能農業智慧管理。

2022年3月,一場1440小時的百年化州化橘紅樹慢直播正式開播。突破空間、距離的限制,全球網友化身“農場主”,通過網絡收看化橘紅古樹生長的日與夜,見證開花結果的全曆程。

幾乎同時,“高州荔枝賞花歎蜜遊”活動接受全網圍觀。以荔枝花為主角,漢服圈、時尚圈、攝影圈等各路大神齊聚,在微博、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台上“高州荔枝”相關話題觸達超1億人。

作為一種高端水産品,青蟹在南方名氣很大,但消費者卻鮮少知道“南沙青蟹”。2020年初,文化服務産業園為“南沙青蟹”進行品牌建設規劃,從0到1打造高端水産品的價值表達。2022年1月27日,“南沙青蟹”被國家知識産權局核準注冊為地理标志商标,成為首個以“南沙”命名的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

過去,新會陳皮是“和藥”之首、藥食同源佳品;如今,新會陳皮是國家級“非遺”、富民興村标杆。在文化産業園的助力之下,2021年,中藥炮制技藝(新會陳皮炮制技藝)入選傳統醫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新會陳皮全産業鍊産值超140億元。

“中國碗主要裝中國糧”,絲苗米素有“中國米中之王”之稱,為了讓更多人關注絲苗米文化、關注糧食安全問題,廣東将舞台搬到田裡來。2021年11月,在廣東絲苗·籼米珍寶醉美稻田時尚秀在世界文化遺産地——江門開平自力村碉樓群舉辦。在這裡,人們欣賞别開生面的稻田模特秀,觀看中國傳統器樂表演以及一場糧食與文化結合的品牌破圈試驗。

“品牌是一種認知,超級認知成就超級品牌。”百果園品牌戰略顧問肖惠來認為,在文化服務産業園的新鮮表達帶動下,廣東的農業品牌擺脫了“土氣”的刻闆印象,變得年輕、鮮活,富有生命力,價值鍊得以提升。

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系主任陳明教授認為,與商業機構相比,媒體在營銷中具備快速互動、收集反饋的資源優勢。文化服務産業園瞄準農業的特點和痛點,快速形成服務機制:以文化賦能和品牌創建為核心手段,通過“傳媒+文化”激活現代農業,立足廣東農産品“12221”市場體系建設,為現代農業提供一體化文化綜合服務。

創造的力量——

挖掘“六邊形戰士” 助力人才振興

近年來,從城市到農村,從沿海到山區,從工廠到田間,一批有知識、有技術、有理想的年輕人,重返生養自己的家鄉,與鄉親一起覓出路,為家鄉發展帶來新的積極變量,悄然上演現代版“鳳還巢”。

“面朝黃土背朝天”是傳統農民的形象,但事實上,新生代農民成功的門檻已經變高了。從過去競相“跳農門”,到如今返鄉創業成新趨勢,這一屆新農人既要會生産産品,還要能打造品牌,懂得售後服務,個個都是“六邊形戰士”。

2021年7月起,文化服務産業園推出“新農人·興農人”系列報道,一批極富個性、又在各自領域有所建樹的新農人被帶進大衆視野。“硬殼蚝客”陳志文、“果業木蘭”方曉霞、鄉村牆繪師葉建基團隊、“水果夫婦”邱穩莊和鐘倩敏……

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支撐,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90後“新農人”,正成為廣東農業的IP。

“德慶貢柑妹妹”陳慧,這個大學畢業到德慶種貢柑的90後“新農人”,從2013年起投身農業,現已成為一個管理3000畝貢柑園的“網紅”農場主。在今年春節剛過她參與了一場“寅虎助農記”。陳慧為河源市東源縣漳溪畲族鄉群星村合作社做直播帶貨,2小時賣出1000多單。在省市縣村鎮聯合發力下,10萬斤柑橘6天售完。

當年輕的“新農人”能熟練把手機作“新農具”,直播成“新農活”時,傳統農戶也需要學習新知識。2022年3月,“一師十徒 以百帶千”的直播培訓在徐聞“菠蘿的海”熱鬧進行。文化服務産業園為曲界鎮仙安村委會和龍門村委會50名“學員”上課,教他們怎麼用手機直播來賣農産品。

“怎麼開直播?”“賣貨有什麼講究?”一見到“老師”,龍門村農戶戴機勇便拿出手機迫不及待地提問。他說學會回去,要教其他村民一起直播,讓更多采購商走進徐聞,來采購菠蘿。

廣東農業在轉型,廣東農民也在轉型。當越來越多農人開始娴熟運用短視頻等新媒體形式呈現鄉土變遷,展示農村生活、書寫時代風貌,他們也越來越顯著地展現出中國農人文明進步、積極向上的形象。

文化引領、産業帶動、品牌賦能,促進文化與農産業共榮,文化服務産業園培育孵化人才隊伍,壯大新時代建設文化強省的生力軍。(黃旭君 樊靜東 李金玺 魏變勝)

來源: 農民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