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林又稱自然林,包括自然形成與人工促進天然更新或萌生所形成的森林。人工林采用人工播種、栽植或扡插等方法和技術措施營造培育而成的森林。建造人工林有利于控制土壤侵蝕和沙漠化、保護生态環境、發展相關産業等。
人工林在樹種選擇、空間配置及造林技術措施等方面,根據人們的需求進行栽種。它是根據人類對環境改造的需要、對于木材的需求來進行種植的,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自然林的供給不足,所以,人工造林在全球都占有一定的比重。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有利就有弊。與天然林地相比,人工栽植的林地存在着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病蟲害容易多發,而且一旦發生就會迅速蔓延,這對林業管理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為何人工林比自然林更容易發生蟲害呢?
第一、人工林樹種單一。天然林之所以病蟲害少發,由于發展時間長,生物鍊豐富,物種的多樣化程度高,生物與生物之間的相互制約性、影響力減小,在抵抗病蟲害方面能力較強。但是,大多數的人工林,由于樹種比較單一,導緻人工林生物種類少、食物鍊條數少、結構單一,一種生物受損或死亡,容易影響食物鍊的其它生物,造成其它相關生物數量的驟變,使得人工林抵禦病蟲害的能力減弱,病蟲害發生後蔓延速度快。
第二、害蟲産生耐藥性。對人工林病蟲害的治理過程中,長期使用化學藥劑,使害蟲産生了抗藥性,同時,化學藥劑對害蟲的天敵也會造成傷害,進一步加劇病蟲害發生的概率和蔓延範圍。
第三,缺乏天敵。一些病原菌、害蟲等在原生地,與天敵之間實現了一種生存平衡,通過自然或人為的途徑侵入到人工林中後,由于在新環境中的天敵少,導緻其在人工林中可以快速傳播,對人工林造成損害。
第四、人為活動引發。主要是随着國際經濟交往的密切,在引入樹木品種、引進國外木材及其制品等過程中,由于技術手段、漏檢等原因,造成了病蟲害入侵。這樣的病蟲害在新的環境下,缺乏環境制約、天敵制約而快速發展和蔓延。
如何防治人工林的病蟲害?
人工林病蟲害的防治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措并舉,突出源頭防治。具體有以下幾種措施:
一是做好品種安排。在人工林設計之初,應該避免單一林結構,營造混交林,提高物種多樣性,實現生物防治;
二是制定有效的防治對策。建立預警機制,确保及時發現,及早采取措施。針對已經發生病蟲害的人工林進行治理時,要采取多種方式,如利用藥劑、蟲害病原菌、病原病毒等,側重利用生物防治。
三是要及時清除患病病株。通過及時清除病株,降低病蟲害源頭,防止其進一步傳播與擴散。
四是做好防護隔離。對于重要的人工林區,要十分留意外來病毒的預防,特别是要建立相應的保護機制,加強檢疫,對外來(含進口包裝箱等木材)木材輸入、重點病蟲害疫區的木材進入設立預警機制等,提前做好預防。
延伸閱讀:非洲大多數木材來自人工林,且集中于森林覆蓋率相對較低的國家;歐洲的人工林大部分使用本地樹種營造,且許多林主願意将林木遺留給後代而不砍伐,因此,歐洲人工林中闊葉林比例逐漸增加;亞洲人工林的建造目的多是保護流域、保持生物多樣性,亞洲人工林在近10年有大幅度增加,如我國利用五十多年時間,于2017年建成了“世界最大人工林”---塞罕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