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為偏旁部首的漢字通常分為三種情況,一種為在左邊的山字旁,如峰、峪、嶂等;一種為在底部的山字底,如巒、岱、嶽等;還有一種為在上邊的山字頭,如岚、崔、嵌等。
下面,我們分别加以論述。
山 甲骨文
山(shān):象形字,名詞,起伏疊嶂的峰嶺。
丘 甲骨文
丘(qiū):象形字,名詞,兩峰相連的山。兩峰相連、或零散不成方向的小山叫“丘”,衆峰(三峰)相連、形成一定走向的群峰叫“山”。
谷 甲骨文
谷(穀)(gǔ):上面表示澗水從山坡兩側向下淌,下面的“口”表示通道,意思為山嶺間澗水彙集的窪地。《簡化字方案》以“谷”合并“穀”。穀的意思為用形似車毂、插着密集尖齒的半圓形農械拍打脫粒的莊稼籽實。
巒 金文
巒(巒)(luán):名詞,連綿的山岡。
嶽 金文
嶽(嶽)(yuè):名詞,在山脈的群峰中獨立、高大的主峰。
嵩 金文
嵩(sōng):名詞,高聳在山頂的城邑。
島 金文
島(島)(dǎo):名詞,鳥類喜歡聚集栖息的、四周水域環繞的陸地。嶼:比喻圍繞着主島分布的水中小山,有相對完整的植被系統,通常比島小。
崔 金文
崔(cuī):會意字,形容詞,山峰奇高,縱使飛鳥也難以飛越。
嵌 金文
嵌(qiàn):動詞,山岩中間深深凹欠,或兩座山岩之間以細縫緊緊夾合。山岩凸兀為“嵁”;山岩凹欠為“嵌”。
嵘 金文
嵘(嶸)(róng):形容詞,比喻山岩堆疊,草木不生。岩崖交錯為“峥”,山岩堆疊為“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