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最近《清平樂》熱播,相信也有不少的朋友們都紛紛煲劇去了。這部劇古裝劇主要是講了北宋年間在宋仁宗的統治之下,風起雲湧的朝堂政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裡邊的一個人物——那就是我們前兩天說到的範仲淹。
提起範仲淹,恐怕不少人都會想起他那篇經典的代表作了,沒錯,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嶽陽樓記》的那些事兒。
自古寫嶽陽樓的作品不在少數,如陳與義的《登嶽陽樓·其二》:
天入平湖晴不風,夕帆和雁正浮空。
樓頭客子杪秋後,日落君山元氣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遊聊得看丹楓。
翰林物色分留少,詩到巴陵還未工。
又如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嶽陽樓》:
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無一不在歌頌嶽陽樓的波瀾壯闊之美,但我唯獨喜歡範仲淹的《嶽陽樓記》。每每讀到範仲淹的詩詞,心中不免被他的文風吸引。
古往今來,詩詞作家數不勝數,前有李杜兩位詩仙詩聖,後有元好問、馬緻遠這類後起之秀,但是每每讀到範仲淹的詩詞心中都會升起一股浩然正氣,橫貫在天地之間。
創作背景
嶽陽樓樓址在湖南省嶽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它屹立于嶽陽古城之上,背靠嶽陽城,俯瞰洞庭湖,遙對君山島,北依長江,南通,湘江,登樓遠眺,一碧無垠,波光粼粼。
其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台。唐玄宗開元四年,張說在閱兵台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嶽陽樓” ,常與文士們登樓賦詩。
1046年,範仲淹的摯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嶽陽樓。當時,範仲淹因為慶曆新政失敗因此也貶在鄧州作官。
滕子京請範仲淹為重修的嶽陽樓寫記,并送去一本 《洞庭晚秋圖》。範仲淹依據此圖,憑着豐富的想像,寫下了千古名篇《嶽陽樓記》。
後來,明朝的孫緒在《無用閑談》中評價道:
範文正公《嶽陽樓記》,或謂其用賦體,殆未深考耳。此是學呂溫《三堂記》,體制如出一軸。然《嶽陽樓記》闳遠超越,青出于藍矣。夫以文正千載人物,而乃肯學呂溫,亦見君子不以人廢言之盛心也。
簡要分析
《嶽陽樓記》原文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晖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潇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号,濁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樯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裡,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嶽陽樓記》能成如此絕世名篇的原因有四點:
1.雖名為《嶽陽樓記》,但範仲淹避開嶽陽樓不寫,去寫洞庭湖,寫登樓遷客騷人看到洞庭湖不同景色所産生的情感,别出心裁,另辟蹊徑。
2.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交融在一起,議論的字數不多,但統帥全文,技巧獨特,全文句式整散交錯,渾然一體,和諧勻稱又參差錯落,變幻多姿。
3.
“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晖夕陰,氣象萬千”,“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語言中穿插了許多四言對偶句,利用音樂因素,使語言和聲音互相融合,具有音律美,足以見識到範仲淹錘字煉句的功夫已經是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把豐富的意義熔鑄到短短的兩句詩中,字字有千鈞之力。
結語
《嶽陽樓記》中蘊含了北宋政治改革時期新一代士大夫精英的博大襟懷和崇高擔當。範仲淹有着自己崇高的道德修養和思想追求,在遭受困苦磨難的時候仍然保持不屈的風骨和高,尚的情操。
縱觀範仲淹的一生,其“士”人風範可謂是:甘于淡泊、不阿權貴、犧牲小我、自然真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種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精神,在一千多年後的今天,仍然具有深刻寓意。
END.
更多内容,歡迎關注薄荷讀書,看完記得幫我點贊噢~
參考文獻:王友勝,牛心雨:新時期以來範仲淹《嶽陽樓記》研究綜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