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天然食材配方?來源:華聲在線晨曦中的山江鎮 湖南日報首席攝影記者 郭立亮 攝 ,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純天然食材配方?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來源:華聲在線
晨曦中的山江鎮 湖南日報首席攝影記者 郭立亮 攝
鳳凰縣山江鎮,過慢了日子。
清晨的一聲雞鳴,這個苗民占比99%的小鎮,在武陵山脈的山水環複間,彌漫出屬于它自己的煙火。
一日三餐都是飯食。有的村落人家吃兩餐,大約上午十點、下午四點日頭較旺時分。大抵是填飽了肚子去務農,活幹完了湊上竈台再搞一餐。
山江人家的尋常吃食,有許多三湘大地的常見款:茄子、辣椒、苦瓜、豆角、黃瓜、玉米……可本地特有食材也品類豐富。廣為人知的湘西臘肉是山江菜譜的重頭菜,招待貴客可少不得。山江臘肉堪稱山江菜譜排行榜的“老大”。每逢過年,東村西寨殺年豬,嚎叫聲在寨子裡回響。
豬肉鹽腌後,須得用當地岩層中長出的白梓木及民間“樹中之王”之稱的靈樹——香椿木熏制。臘肉懸于火堂之上,柴火燃起,逾兩個月可成,黑亮滴油,肉香與柴火香彌漫開來。果殼、茶殼、橘皮、松葉、苞谷棒子一類,因着時節去挑揀,也可入柴火,都是熏制臘肉的好料。山江臘肉甚是考究,自制臘腸也是同工序的臘味“同胞”。除了大蒜葉炒臘肉,臘肉與白菜、紅薯粉開湯也是一絕,如果腐乳、鲊辣椒也來作陪,那夠得上舌尖上的圓滿了。
“一天不吃酸,吃飯打蹿蹿”,是山江人熟稔的口頭禅。動筷子前,一碗酸湯打頭陣,這種酸,嘗過後想起來會流口水,可是開胃,還能平衡山泉中的堿性物質。此酸非醋酸,家家戶戶會制作,大約是将蘿蔔、白菜、野蔥、豆角一類曬幹後放入瓦罐裡發酵成自然酸開湯,放入豬血,還能清清被農耕揚塵沾染的肺。葷腥也能制酸,裹上酸魚、酸肉也是一絕。若是把酸菜放進飯裡做成社飯,山江人民質樸生活的儀式感就更跳脫出來了。
社飯,是山江的标志性吃食,其實是放了酸菜煮的飯,通常用于祭祀。可以追溯到當地遷徙的曆史。在山江民間,苗民春天吃社飯,預示着一年好收成,還能抵禦春天的病菌。
魚,從來是寓意“年年有餘”的吉祥款菜品。稻花魚是山江特色,尤其寨子裡的苗民,是靠天吃飯、靠季節吃飯的。稻花魚養不大,春天插秧時候放魚苗,秋天豐收時候收,田裡才待了短短幾個月就要上餐桌。稻花魚大約半斤八兩重,刺不太多,味鮮嫩。别小看了山江人民,個個是烹饪能手,一隻幹鍋架起,辣椒、酸菜、魚香草、西紅柿七七八八一放,做起稻花魚來跟城市裡大師傅的烤魚有得一拼。
淡綠修長,廣菜是一款小清新。或許有人難以對廣菜一見鐘情,它長得有點大衆化,像荷葉柄,又像芋頭杆,其實屬于家養的葉子芋,跟芋頭同宗同源。可撕掉外皮,斜刀切成段,“這樣好進油鹽。”81歲的郭奶奶說,大家喜歡用辣椒清炒廣菜。
山江人偏愛小西紅柿,如同湖南人之于辣椒:辣椒炒肉放西紅柿,稻花魚放西紅柿,毛豆子、清湯、涼粉等都愛放西紅柿,西紅柿無處不在,既能調酸,還能提鮮。
魚香草,又稱“土薄荷”、血茶香、狗肉香,散發着特殊的香氣。在山江人民的嘴巴裡,它是紫蘇一般的存在,所以是稻花魚的好搭檔,可以去腥,又可以驅蚊、解毒,藥食同源。
這個季節,山江野胡蔥正旺。細小一根,蔥頭不成瓣;葉嫩,可以炒菜佐餐,若把苦水洗走了曬幹,也可以做酸菜。
涼燈等村寨,雷竹較為集中,那是村民自種的大筍子,手臂粗,村裡幾乎每家每戶的竹林都有,山坡上也有小筍子,涼拌、蒸熟或搞點擂幹辣椒拌是一款山野味道。筍子也可以做成酸菜,加上白菜、肉沫,一碗酸菜湯成了。
山江菜譜上壓軸的必須有血粑,當地大菜血粑鴨不能沒有它。山江人民古法手制:糯米泡好倒掉水入盆,殺鴨放血滴至糯米上,撒些許鹽,蒸熟冷卻後切成約手指厚的塊頭,入油鍋炸至糯米将爆了的感覺,炒鴨子時加上血粑一起焖,韻味。
山江食材,地道風物,是難得的湖湘好食材。
文/陳潇 圖/胡承鼎
陽荷,山江人民喜歡用辣椒清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