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新金融洛書
作者 | 雷慢
11月末,第三方支付機構聯動優勢被國家外彙管理局罰款1095萬元,原因是違反規定将境内外彙轉移境外。
聯動優勢是被罰界的常客,比如今年1月因違反外包管理規定等被罰608萬元,3月被罰77萬元,去年7月因給身份不明的客戶提供服務或與其進行交易被罰761萬元。
上一次第三方支付被罰這麼重還是在上一次,2021年支付機構“國通星驿”因12項違法違規行為——違法所得隻有261萬元,被痛罰了6710萬元。
中小支付機構被罰更是常事,2020年,各第三方支付機構合計罰沒總金額4億元,2021年約為1億元。2022年前三季度,金額已經達到了約1.3億元。
這麼多機構為什麼非要吃違法違規這份飯呢?非不想不吃,而是不能也。
聯動優勢在意氣風發的2013年,淨利潤有4.11億元。而2022年上半年淨利潤隻有2162萬元,這下一罰,白幹了一半。
說白了,聯動優勢是窮的铤而走險,罰得一窮二白。
迄今為止,中國央行10餘年來共發出271張支付牌照,如今還剩下有效支付牌照201張。
支付牌照從2011年5月開始發放支付牌照,五年為一個周期,五年續展一次。大多數支付機構成立于2011年到2015年之間,2016年就不再發放新的支付牌照。十年後,2021年和2022年成了多數支付機構續展的時候。而多數機構倒在了這個時候。
僅2021年和2022年,支付機構就倒下了37家。
2021年90家牌照到期成功續期74家,意味着16家注銷或清退,而2022年以來,23家支付機構被清退。
這些清退或注銷,大多因為支付機構基于生存壓力,铤而走險發展違規業務,繼而在續展支付牌照時被央行除名,終成一場空。
02
在第三方支付市場上,一般支付業務面臨的主要難題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市場霸權。
所謂霸權,一是賬戶體系生态,支付寶App和微信App所嵌入的支付業務都有完整的生态,并且不依賴手機,也就是所謂支付“破圈”。
二是線下場景,支付寶和微信都有龐大的線下商戶合作場景。
支付的C端業務上,支付寶、微信支付已經證明了,要想在它們眼皮子底下掙大錢很難。2021年,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合計占有的市場規模仍在90%以上。
中國C端支付市場,越是大體量,越容易獲得議價權,比如和銀行的通道費議價。
在中國,要想像國際支付巨頭PayPal那樣掙支付手續費的錢,已經沒有了市場基礎。
PayPal的商家手續費通常在3.9%或4.5%左右。它像一架印鈔機器,2020年上半年營收營收639億元,淨利潤為16.14億美元。同期支付寶的費率隻有0.5%,營收約為260億元。
而同期,支付寶的交易規模118萬億,PayPal全球支付總額約合人民币5.19萬億,前者約是後者的22倍。營收卻約為後者的40%。
所以在中國,C端支付要靠收手續費盈利,就拼不過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隻能靠規模掙錢,而這些又是中小支付機構沒有的。
等于頭部支付機構将靠手續費賺錢這個商業模式玩死了。
除了頭部的幾家之外,大多第三方支付都是B端業務,即聚焦于商鋪的銀行收單等業務。2020年以來的三年疫情直接沖擊線下商業也間接傳導到支付機構的營收上。
03
十年前,或五年前,意氣風發的互聯網金融人絕對想象不到,第三方支付能活得這麼憋屈。
那時支付業務随着互聯網金融狂潮而狂奔,比如那時的支付牌照是收購市場的香饽饽,最著名的一樁收購案是海聯金彙從“聯動優勢科技”手中收購“聯動優勢”,作價30.89億元。雷慢沒記錯的話,這一紀錄尚未被打破。
回望2015年至2017年,正是互聯網金融瘋狂的時候,支付牌照價格水漲船高。
5年前,一張有銀行卡收單(全國性)業務的牌照業内平均報價約5億元。到了2021年3月,未來金融集團收購廣東“彙卡支付”60%的股份,牌照總價值在1億元左右。
5年前一張包含互聯網支付業務的牌照平均報價超3億元,到了2022年,B站收購甬易支付的總牌照價值在1.8億元左右。
5年前一張“全業務”(包括銀行卡收單 互聯網支付 移動支付)的牌照業内平均報價超10億元。去年11月,快手收購某支付機構,價格僅為8.5億元。與聯動優勢的30.89億元天價比起來,快手的收購價已經便宜太多了。
這些被收購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大多屬于第三方支付中的第三方梯隊。
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第一梯隊是支付寶和财付通,兩者合計占市場份額95%以上。第二梯隊是拉卡拉、京東支付、平安付、百度錢包等互聯網巨頭旗下的幾家,其中許多也是被收購的。第三梯隊由其他兩百多家小支付機構組成,它們在大支付機構的擠壓下讨生活,兩百多家機構的業務規模合計都占不到1%。
好命的,被收購了,算有個好歸宿。留下的許多第三梯隊支付機構,都在夾縫生存。
中國銀聯總裁時文朝曾公開表示,有牌照的支付機構能有三、四家真盈利,那就相當不錯了,剩下的基本都在虧錢。
支付公司大多過得很慘,業務規模小,營收困難。一些公司為了營收,铤而走險為賭博、炒币、詐騙貸款提供支付通道。
比如,智付公司曾為境外多家非法黃金、炒彙類互聯網交易平台提供支付服務被罰過;“錢寶”因違反有關反洗錢規定的行為,被央行罰過;易生支付因違反反洗錢相關規定被罰過。聯動優勢因違反反洗錢法等規定,曾被央行處以罰沒合計人民币2424.84萬元重罰。
改變支付牌照的收購熱潮的根本性的舉措,是2017年第五次金融工作會議和2018年的資管新規出台,他們确立了金融的“分業經營”原則和“一切金融活動都需要持牌經營”原則。
之前很多的收購支付牌照案例,并非支付業務本身掙錢,而是在可以監管套利的時代,支付業務下可以嵌套如信貸、消費分期業務,或者為P2P、虛拟貨币、欺詐貸款App提供通道。
如今P2P已死、炒币已禁,套路貸如喪家之犬,套利的空間被壓扁了,收購支付牌照的隻剩下互聯網大公司,一是因為它們财大氣粗,二是因為它們本身的業務需求,或者為了擴展金融業務,可以支撐起支付機構的營收。
但在金融監管态勢趨嚴之下,支付和信貸嵌套都已經不被允許。支付寶和微信的份額占比越來越高,對第三方梯隊的支付機構來說。賴活着不如早賣個好價錢,畢竟互聯網大公司就那些家,賣遲了,有錢的主可不好找了。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